第一章:奇特的塑像 绝妙的铭文

第一章:奇特的塑像 绝妙的铭文

第一章:奇特的塑像绝妙的铭文

织女公园里有一尊塑像,被塑的人叫噎婆,赐名织情女。这尊塑像塑得逼真,栩栩动人。塑像那噎婆充满自信和希望的笑容——使人见了精神倍增。但你如果远距离地只看了她拄着拐杖、背着装破烂的背篓的情状,或许会以为这位不甘穷困的老妇人是在艰辛中強装笑脸,或许还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那是政府为使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而在提醒市民要对此类困苦人群加以关注。但假如你看了塑像胸前那枚闪闪光的“噎婆基金创始人”纪念章,看了立在一旁的大理石碑刻文,看了大理石墙上的文字,你就会觉得这老妇人的确很伟大、很慈爱,或许还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你看到节日期间堆满塑像前的年糕、粽子、香蕉、桔子和葡萄,以及八宝粥、月饼等食品,看了那一束束的鲜花,读了那学生们贴在墙上的情切切的新老诗句,听了那响声不断的鞭炮声,就会感觉到人们对噎婆的确有着无限的崇敬,而且人们宁愿相信慈母般的噎婆依然活着。

噎婆的塑像左边三米处,有一正面而立的石碑,碑文概述了噎婆的坎坷人生和主要事迹。读了那段碑文,会使人在酸楚楚中幻化出噎婆那坚強的人生意志,并体会到她对社会的特殊贡献。塑像基座后面三米的右边,与一排绿蓠成平行的位置上,有一面宽大的大理石墙,墙上刻着四版非常工整的字。那些字许多人看了都会百感交集,因为它能使人想起既使自己是百万富翁,既使自己能非常慷慨地施舍,与被塑像的老太婆一比,许多方面还会相形见拙。那些字刻划了人间百态,使不少人看了常常对号入座,常常不自觉地脸红。那面大理石墙的刻文的标题是《地球的过客》,正文是这样写的:一个人从嗷嗷待哺到自谋生路,从一无所知到一般常识的掌握应用,到将自己融入群体中,在群体中谋得相称的位置,争得应得的份额——可谓历尽艰辛。世上有许多陷阱和岐途,与自然界的抗争、人之间的竞争、自身的惰性,无时不在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与能力。这世界虽然有鲜花和宴席,但贫困、病痛、烦恼、哀伤、艰辛和纠纷也时常向人们袭来。有些人到老年时,因为经历了一生的坎坷,饱经风霜后,用冷眼看世界,得出了世态炎凉的感觉,只能在乏味中浑然西去;有的人因能力和习性所致,得过且过,消磨时光,度日等死;有的人挣脱不了所处的困境,到老力尽无为,最终归罪于命运的不公;但有的人在艰难的人生路上,虽然历尽艰辛,却并不心灰意冷,他们反过来将那坎坷的道路上的陷阱和岐途一一做上了标记,并尽可能地将那陷阱填平,把那岐途堵死,还在险要处立起“警示牌”,架上“栏杆”,使后人顺利通行。这种人不但自己没有走进迷茫的世界,而且还用他极不容易积聚的能量,焕出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倘处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同类,使自己也走进了暖融融的人间真情中。

人世间有把无形的秤,在一个人老了以后,能够秤出这个人的“斤两”,这把秤就是人类的公认,后人的公认。它不以贫富论英雄,不以权势定是非,它是以给人留下多少思念来定量。有的人放进那个秤盘里的是勤奋得来的金钱和财产,有的人放进去的是高尚与光荣,有的人放进去的是极私引来的恶骂、是人人喊打的局面。这个秤盘里装过正义与清贫的结合体,装过廉洁和安份导致的贫穷,也装过从阴险和狡诈中得来的富有和权势……还有人把大杂烩塞进秤盘里。

世间有不少可敬的人,他们靠着在漫长的岁月的磨练和总结,靠着对他人执着的爱,理智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财产和风范留给了他人,在高层次上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崇敬。可以说,他们放进那个为人生价值秤重的秤盘里的,是香艳的鲜花,是美妙,是甘泉,是让世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思念。

我被调到市中心小学担任校长后,许多人知道了我的一家人每年都会去给噎婆的塑像拜年,知道了我曾经和噎婆做过了十几年的邻居,常常要求我讲讲噎婆的故事。因此,我经常担当起噎婆事迹的义务宣传员。当然,为了增強学生们热爱社会的观念,劝导他们勤奋学习,我早已带着中心小学的师生参观了噎婆的塑像,并给他们讲了许多噎婆的故事。我还接受其它几所学校的邀请,到塑像前给他们学校的学生讲述了噎婆的生前事迹。

早几天省电视台来了一拨人,要将噎婆的一生拍成一部电视剧。他们知道我曾是噎婆的邻居,还知道噎婆的许多事又和我家有关,头一天傍晚就打电话约了我,说第二天要到我家来采访。

第二天早饭时间一过,高个子老张,胖子小李和秃头的摄像师老吴就到我家来了。我把他们带到了客厅,把我丈夫和我女儿都向他们作了介绍。我丈夫给他们递了烟,女儿给他们每人倒了一杯茶。我招呼他们坐下后,说:“你们要搜集噎婆的事迹,找我了解情况,确实是找对了人。说实在的,我对我的这位邻居是比较了解。噎婆搬到我的老家南山村虽然只有十四年,但她的事迹多数也体现在那段时间里。不过,要讲她的故事,还得从一九八五年那时说起……”胖子小李制止地说:“等等,刘校长,我想假如您忙得过来,我们到实地去,到你们的南山村,在噎婆生活过的地方,给我们讲一讲噎婆的事。”我考虑了片刻,说:“好。你们来的还正是时候,现在正是寒假期,快过年了,村里那些出外打工、上学的人大多也都回了家,有些事我们当面找当事人了解一下,会掌握得更全面些。”小李说:“那就这样定了。”说着他拿起手机与宾馆的组长老程打了电话。

十几分钟后,一辆大巴车开到了我家门口,我和我女儿拿上一些年货,和老张他们上了车。

我上车后,车上的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忙站起来和我打招呼,并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摄制组组长,姓程,叫我叫他老程就好了。他帮我把顺带的一些东西放好,带着歉意地说麻烦了我,不好意思地叫我坐到最前排的座位上,请我帮他们带路。一位和我女儿年龄相仿的姑娘手脚勤快地接下我女儿手上提的年货,热情地叫我女儿到第三排的一个空位上坐,并把那些年货分给近旁的人,叫大家在路上帮助看管好。

就这样,我一路上指点着左行右拐,引导着大巴车朝南山村驶去。

五十多分钟后,大巴车开到了南山村村口,顺着村道进入了南山小学的操场。快下车时,我交待我女儿在老家给大家备午饭,必要的话,可以请邻居们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车上的东西拿下来后,开车的曾师傅关好了车门。老程说:“曾师傅,你和马艳芳去给这位姑娘当一下下手,免得累坏了她。”曾师傅爽快地应道:“好的。”说完与一位四十来岁的女人和我女儿一起,提起他们自己带来的肉和青菜,以及我们的东西,由我女儿带路,朝我老家走去。

此时,一帮在操场上玩耍的小孩子围上来看热闹,喧闹声惊动了在校园后菜地里干活的潘玲老师。潘玲老师从宿舍右边过道上走出来,看见我带了一帮人来,有些惊讶又兴奋地大声说:“哟,刘校长,今天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说着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和我握手。她和我寒喧了几句,指着我身边的陌生人问道:“这些人是……”我回答说:“是省电视台来的。他们要拍一部噎婆的电视剧,要我带他们到这里来,给他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我想让你们这边腾出一间教室让他们办公,你看行吗?”潘玲老师受宠若惊地说:“哟,说哪里话!我们请都难请他们来呢。欢迎欢迎,非常欢迎。我老宋在后面锄草,我叫一叫。”说着她转过身,激动地扯起大嗓门喊道:“老宋,学校来客人了,你赶紧回来。”她听到老宋答应后,回过身朝我们说:“中午就在我们这边吃午饭了,别客气。我去买一些菜来,让老宋来协助你们。”我忙说:“午饭你们就不要去准备了,我已经叫阿慧去办了。”

宋老师回来后,帮我们整理了一间教室,潘玲老师给在那间教室里的人每人泡了一杯茉莉花茶。我们坐在有高有低的椅子上喝着茶,在摄制组的人赞美南山村山青水秀中聊了一会,老程说:“刘校长,您看我们该到哪里先了解?”我因在车上时已经想过调查走访的顺序,镇定地回答说:“我看还是从噎婆搬到南山村时开始回顾,边看边给你们介绍吧。”老程赞同地说:“好。听您的。”我放下茶杯说:“那就走吧,我们还是回到进村来的路口。”

我们十几人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老吴就把摄像机镜头打开了,他开始了对学校、村庄路口、对一切他认为有拍摄价值的人和物的拍摄,其它的人也马上开始了录音、记录、画图等工作。我也边回忆,边思索整理着我所知道的情况,开始把他们带进了噎婆的当年。

半个月后,剧组给我寄来了该剧的稿本,征求我的意见。他们已经给剧本取了名,叫《孤女情缘》。

剧本再现了噎婆的不凡人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织情女的妙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织情女的妙招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奇特的塑像 绝妙的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