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漂到北京北
6.漂到北京北
第二天,吴四爷早早的离开了那个小旅店,到火车站去买车票。
车站里到处是背行旅卷儿的民工,有北上北京的,也有南下广州的,车站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人,他排队排了半天,才买到一张到北京的火车票。
吴四爷乘上火车,车厢里全是到北京打工的人,坐着的,站着的,连走道上也挤得满满的,乘务员,乘警,推着车卖饮料食品的,也走不过。
从省城到北京,吴四爷乘坐了两天一夜,坐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手脚麻,胸闷气慌,觉没睡好,饭没吃香,弄得他精疲力竭。
他第一次到都北京,下了火车就晕了头,不知东南西北了。
出了西客站,一路打听,才找到那个叫天桥的地方。
让他没意料到的是,那儿并没有摆地摊或做小买卖的了。
他无目的的乱走,走到天坛路,离天坛北门不远处,他又拐弯抹角走进一个小胡同,遇到一个报摊。
他买了一份《北京晚报》,并不看,而是打开报纸垫在地上,作凳子坐在**下。
卖报纸的是一位老头,见吴四爷买了报纸后并没有看,就说:“嗨,你这不是糟蹋报纸吗?”
吴四爷见老人不高兴,就掏钱说:“我再买一份。”
老人说:“还不够?你莫不是要用这报纸睡觉吧?”
吴四爷说:“不是,这回不是,我是看。”
其实吴四爷眼神不好,从不看报纸,他是想利用买报纸这个机会与老人套近乎,搭上腔。
这老人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已年过古稀,老家是河北保定人,解放初,他出外讨生活来到了北京,在北京生活了5o余年,1o年前从一家街道工厂退休,因退休工资不多,就摆了一个报摊,卖报纸,补贴家用。老人特别同情来京讨生活的外地人。
吴四爷和老人说上话了,就向老人打听天桥的事儿。
老人又认真地打量打量了他几眼,看他外来民工模样,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儿早变样了,你想象的天桥已经过去了五六十年了。”
吴四爷一下子傻眼了,张口不知说什么好:“这……”
老人指了指门牌,说:“这儿是西草市胡同儿,往前是刷子市胡同儿,再往前就是珠市街口,从这名字儿里就可以看出,这儿过去确实是摆摊做买卖的地方。”
吴四爷一脸茫然。
老人接着说:“你是想找事儿做吗?这儿可没你想要做的事儿,再说,这儿开销大,不说别的,这儿的公共厕所都是什么生态厕所,上厕所屙一泡尿就要一块钱,一天几泡尿就把你挣的钱花得差不多了。”
吴四爷着急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大,大老远来,就是……奔这儿来的!”
老人家见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便劝他说:“你莫急,要找事儿,你还得出城,到北四环外的亚运村去,那儿工程多,找事儿也容易一些,开销也少多了。”
事到如此,也只好这样了。
吴四爷起身抱拳哈腰谢了老人,然后告辞。照老人的指点,他在珠市口站牌前,上了8o3路公共汽车。
车走到大栅栏站,他才等到了一个坐位,他刚坐下不久,就听到售票员说:“前门到了,请从后门下车”。
吴四爷没有坐过北京的公共汽车,以为北京的公共汽车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刚好他就是从公共汽车的前门上车的,难道是上错了?他赶紧从后门下车了。
可回头一看,那些也是从前门上车的人却没有下车,他正纳着闷,车开走了。
他在站牌前转了转,一眼看到了高高的前门楼子,再看站牌上的站名,他突然明白了,那售票员所说的前门,原来是指这儿的地名。
是自己对北京不熟悉,才闹出这笑话。
他等了一会儿,才上了另一辆8o3路公共汽车。
吴四爷坐在公共汽车里,看着窗外陌生的北京街景,想起了那个卖淫的中年女人,真他妈窝囊,一个老女人,竟然弄走了自己4o元钱,真咽不下那口气,想着想着,便睡着了。
等一觉醒来,公共汽车已经过了亚运村,到了北五环外的北苑北站,他匆忙走下车,四处望望,不知往哪里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