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数字化”荒诞

(187)。“数字化”荒诞

一八七。“数字化”荒诞

前些日子,杭州一个富家子弟在马路上飚车,撞死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然后,与许多先前发生的事件相似:一起简单的意外事故却因奇特的国情变得扑朔迷离,令“不明真相”的大众感到困惑与愤怒起来。

今日的新闻报道了5月14日杭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的讲话:公安交警部门于5月13日17点45分接到鉴定机构关于“5-7”交通肇事案相关技术问题的鉴定报告。据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认定事故车在事发路段的行车速度在84.1公里/小时~101.2公里/小时范围。据专家解释,这是“采取目前能运用到的各种科学方法、公式,根据现场录像等资料、现场勘测等统计数据从理论上进行运算。”才得出的数据。

在北京,开夏利车或小面在公路上狂奔的不在少数,所以马路飚车并不是富家子弟的专利。当然,如果开夏利车撞死人,事情就比较简单;而富家子弟的家庭背景深厚,公关能力超强,问题就转化得复杂而又复杂了。

可以这样预言:仅这个事故发生时的车速问题,你就永远也别想搞清楚。

事故发生时的车速,警方先说是每小时70公里,是根据肇事者陈述的,大众表示质疑。看看说不过去了,搞了个专家鉴定,鉴定的结果是可笑的——时速是84.1公里~101.2公里。

之所以说这组数据可笑,是因为这组数据太没有技术含量了——说准确它不准确,说含糊它不含糊;在时速上精确到0.1公里,而误差范围居然到了17.1公里。如果哪位中学生这样做计算题,一定会把数理化老师的鼻子气歪;而这却是专家们“采取目前能运用到的各种科学方法、公式”得出的!

我可以说得再具体一点,时速0.1公里的精确度是什么概念呢?一般自行车的时速是15公里;**行走的“时速”也能达到5公里;时速0.1公里(100米)可以说是乌龟爬的速度,对于疾驰的汽车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专家们搞出这个0.1出来,当然不是搞笑,而是另有别的意思。

我且以小百姓之心度一回大专家之腹,估计他们是这样考虑的:两个原始数据,一是肇事方说的时速70公里,一是公众质疑的时速是120公里。专家们应用复杂的“国情公式”精确计算,于是得出来了84至100,下限靠70,上限靠120,留一个很大的回旋余地,两边都给足了面子;为了防止别人说不科学不严谨,又分别在数字后面加个0.1和1.2。于是乎,一组perfect(完美的)数据就完成了。

我原想说这是“数字化幽默”,但真没有幽默的心情,故称之为——“数字化荒诞”。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碎语闲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灵异 碎语闲言
上一章下一章

(187)。“数字化”荒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