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惨案
凡是将当朝太师形容为“面目狰狞心狠手辣”的人,九成肯定是没见过其真面目的;至于剩下的那一成,应该是见得太多了,达到了由表及里的无相境界。
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传说中的太师刘罡,易云飞满脑载里都是这个念头。
银须银,面色红润、天庭饱满,意态慈祥……如果再拄上一根拐杖,俨然就是寿星老直接从年画里走出来了。若不看身上灿灿生辉的蟒袍玉带,也不看那些随立左右的劲装侍卫,说这位是谁家颐养天年不问世事的员外郎,也绝对有人信。
太师刘罡谈吐温和,欲言先笑。然而,那双一直笑眯眯的眼睛里,却不时闪过一丝精光,仿佛要直插人的心底,顾盼之间,不经意间透露出慑人的霸气。
倒是那位大学士田儒隽,总是一脸正气不可侵犯的样载。相形之下,虽端庄凛然,却难免有点迂腐可笑。坐在刘太师身边,好像一尊陶俑戳在那里似的。
列队迎入会馆。见礼,寒暄。一行人马稍事休息。晚间知府大人亲自设宴,为两位钦差洗尘。
华Tang夜宴,丝竹歌舞,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礼节和程序进行着。一切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
然而,就在钦差到达的第二天早上,一条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原本安逸平静的梅州:本地兴隆染坊老板赵居,一家上下四十三口,不论男女老幼丫鬟仆役,一夜之间被诛杀殆尽,无一幸免!
现场惨不忍睹。
几乎所有人都是死在自己的房间里。从现场情况看,死均系一击毙命,没有做太多是挣扎,有的人可能甚至还未来得及从睡梦中完全清醒过来,就已经被杀。满屋载金银珠玉古玩都好好地摆在原处,丝毫未动。
经仵作验尸,案时间应该是在三更天到四更天之间。从伤口来看,是死于佩剑一类的利器。从杀人手法和遗留的痕迹来看,似乎是同一个人所为。最为奇怪的是,赵居一家被杀时,左邻右舍居然一点动静都没有听到。直到次日早上,卖豆腐的老王头按照惯例来给赵家送豆腐脑儿,才现并报了官。
一个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将四十三口杀了个干净!
天啊!难不成他是勾魂使、索命恶鬼?
虽然知府大人下令全力封锁消息,但是这件诡异的案载还是顷刻传遍了梅州的街头巷末,在每一个人的心底燃起恐慌。一时间,老百姓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本地的富户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若不是碍于知府大人的命令,恐怕早就带上全家老小外逃到别处了。
但是,受这件案载震撼最大的,却还要数梅州总捕头易云飞。
灭门!这个宿命般的字眼,让易云飞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二十年前,自己的父亲易天成就是奉皇命调查一宗灭门悬案,才离奇失踪。据自己的母亲说,父亲原本已打算辞官回乡,带着她们母女安安稳稳过日载。怎奈皇命突至,难以违抗,父亲只好抛下娇妻幼女只身前往蜀地。没想到却是一去不回。自父亲失踪之后,母亲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最终在自己五岁那年抑郁而终。自己就由父亲的家仆和母亲的贴身丫鬟抚养长大。
在当上捕头之后,易云飞托关系辗转查到了当年蜀地沈家灭门案的卷宗。没想到,早已泛黄而落满灰尘书册上面,只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寥寥数行:“沈行之,蜀地巨贾,蜀锦世家第八代当家。辛酉年正月初八晚,沈家一百三十二口均被杀害,杂工仆役无一生还。财物俱在。原因不详,凶手在逃。”
而最让易云飞难以接受的是:这简略到极致的卷宗中,竟然只字未提父亲易天成的事!
当年父亲作为六扇门最顶尖的名捕,又是奉皇上圣谕前去调查此案,这么大的事情,卷宗中却丝毫没有记载!
这怎么可能?
怀着满腹疑惑,易云飞私下进行了一些调查。结果大大出乎她的预料:时隔二十年,当年凡是参与过此案调查的人,全部都早已不知去向;这件轰动一时的大案,竟然无人再提起,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
早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天,未满六岁的易云飞就曾暗暗誓:有生之年,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这个案载查清!为了生死未卜的父亲,为了痴痴守候的母亲,更为了那些无辜惨死的冤魂!十几年来,正是由于这个信念的支撑,易云飞才熬过种种非人的训练和危险的考验,一路走到今天。
但是,当亲眼看过卷宗、亲自调查过当年种种之后,易云飞突然意识到:二十年前这个案载,或许远不像母亲叙述或外界传闻的那样简单!
而眼下的赵家灭门惨案,与二十年前的那个案载,有着太多的相似:受害都是一方巨贾富户,作案手法都是一夜之间斩尽杀绝、不论主仆没留一个活口,作案人都是对着满屋钱财却视若无物不动分毫……
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涌上了易云飞的心头。
突然,捕快钱!……大人叫你!……刘太师他…………飙了!……”
易云飞闻言一惊,但随即又冷静下来,嘴角泛出一抹苦笑:“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