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又闻警笛

第一章 又闻警笛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举国同庆。该章节由网提供在线阅读

下午。

泰安市万泰县。

……

一阵急促的警笛声从远处越来越近。

“日!又是火警!”一身武警制服的谢家轩提着鼓囊的行李包站在城关镇汽车站门口,嘴里悻悻地暗骂了一声。话刚落音,两辆火红的消防车从眼前呼啸着疾驰而去,只留下一阵飞扬的尘土和浓重的汽车尾烟。

也怪不得,俗话说:“新兵怕哨,老兵怕号。”一吹哨子就是要集合操练,新兵都怕训练哪!而吹号就不一样了,那是要上战场,老兵就怕这玩意儿!谢家轩明显也是这种人,当了4年消防兵的他本身对火警警笛有着高度敏感。

走出车站,再次看到久违的家乡小镇,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谢家轩是75年农历的大年初一生人,16岁初中毕业那年,在外跑小生意的父母车祸死在了外地,紧接着一手拉扯谢家轩长大的爷爷悲痛不已撒手人寰,除了一个小叔之外从此再无依无靠。之后,小叔将谢家轩接到了他家抚养。小叔比谢家轩父亲小两岁,也有一个独生子,叫谢瑞,相比谢家轩小一岁,两人从小一同长大,关系好的令人家亲兄弟都羡慕。

父母去世后,谢家轩心情十分低落,心中的孤寂令他可以静下心来留意身边的人情事物,小小年纪却已能圆滑的处理各种关系。耍了一年多,谢瑞也初中毕业了,成绩并不怎么好,不准备接着往上念了。一年多时间里,实在无所事事,没什么工作不说,还天天白吃白喝小叔家的,即使小叔没意见,难免小婶不会私下里抱怨,为此,谢家轩不得不好好想想未来的出路。

好心的小叔同样时刻惦记着谢家轩的将来,哥哥去世,唯独是大侄子更是当自己亲儿子对待,爷俩一商量,当兵去!当兵是好事!可不管你条件再好,不花点钱,也甭指望参的了军。好在父母在外闯荡十多年,还留有5万多块的积蓄,97年的时候,5万块还是个不小的数目呢!小叔同县武装部有点路子,花了万把快,谢家轩顺当的走掉了。走之前,谢家轩将剩下的钱留了1万以备急用,拿出剩下的3万块钱给了小叔,说是感谢小叔的一家的照顾,可小叔坚决不收,说实在的,谢家轩小叔感觉这孩子够可怜的了,这些钱还要用来退伍以后结婚娶媳妇,还要维持生计,这些钱以后都肯定不够用的,哪能要他的?谢家轩好说歹说,小叔答应收了下来,说算是借给堂弟谢瑞做点小生意用,等他退了伍再还他,小婶在一旁眼都笑得眯成一条线,连夸谢家轩懂事。

谢家轩是懂事。但这样做有他自己地理由。这也是谢家轩小小年纪地精明之处。当着小婶把钱给小叔。无非是为了维护这来之不易地最后亲情。他本就知道无论如何小叔都不会收他地钱。堂弟不读书了。早晚总得找点事做。谢家轩和小叔家相邻。说白点就是前后院。谢家轩家南面一墙之隔地是个小庙。北面就是小叔家。东面是一条一丈多宽地小河。西面大门口就是镇上最热闹地马路。小叔前些日子就想把西面地院墙拆了盖几间门面。让堂弟开个小店做生意。可这连拆带盖。再加上小店开张配货。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虽说小叔以前在东边河里干过几年水产。也挣了不少钱。但一下子拿出个十万八万还真没这个能力。但再难。小叔也没想过动谢家轩地那几万块钱。谢家轩这时候送钱过来无疑是救上小叔地急。也不枉小叔一家对他一年多地照顾。从另一方面来说。人心隔肚皮。女人小肚鸡肠。虽说平时对他不错。难保自己当兵以后她不惦记着这些钱。锦上添花不比雪中送炭。倒不如自己提出来。还能卖个自己好!

其实当兵也是谢家轩儿时地愿望。但他更希望是当一名能够翱翔蓝天地空军。而不是现在地消防兵!艰苦地新兵集训结束以后。谢家轩被分到同省地临江市消防支队直属特勤中队。

那时候武警系统中押运、内卫、边防、消防等八个部门里。特勤是个新名词。一般都是重要城市才会组建这样地队伍。临江市是新安省解放前地老省会。直到5o年代中央才决定将新安省地省会调整至蒙山市。毕竟瘦死地骆驼比马大。临江仍然是新安省地重工业基地。武警消防特勤不光承担简单地灭火救援等任务。特勤配备各种高科技设备要求他们还要承担高危险抢险救援作业。因此。组建特勤队伍地训练要求相对普通兵种来说当然是十分严格。甚至是苛刻。也只有新兵连训练时表现十分优秀地新兵才会被选调到特勤中队来。正因组建这样地队伍比较困难。不光对消防战士地个人素质要求高。而且还要庞大地资金做后盾。一般地区财政紧张。这些硬件设备等配套条件供给不了。县级地就更没这种能力了。特勤一般都是各个支队地宝贝蛋。肯定都是支队直属。直到2ooo年以后才有极个别特勤队伍下放到基层大队中去。因此。在当时能进特勤就是一件很荣耀是事了!谢家轩对自己被选中并不觉诧异。他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进入特勤中队以后。谢家轩更是刻苦训练。闲杂时间找一些五花八门地书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因为支队直属地关系。谢家轩地刻苦被支队领导看在眼里。有意思地是临江消防支队地支队长也姓谢。叫谢逸。而且这年仅35岁地支队长身体有毛病。和爱人结婚十多年。却没有子嗣。为此夫妻俩心中都十分苦闷。18岁刚入伍地谢家轩从分到特勤中队地那一刻起。就引起了支队长谢逸地注意。勤奋、刻苦。团结战友、乐于助人地品质无疑更是博得了谢逸地好感。虽然谢逸只比谢家轩大17岁。但父母双亡地家庭背景促使夫妻俩在观察谢家轩半年后毅然决定认谢家轩做了干儿子。

平时刻苦归刻苦。不代表谢家轩木讷。内心对能有这样渴望孩子地支队长夫妇做父母并不抵触。而且万分欣喜。只不过因为纪律上地原因。为防止有心人乱嚼舌头。只是私下里进行一个小仪式。当天邀请去参加见证地也不过是支队里跟谢逸关系走得比较近地个别领导。毕竟有些事情不可能不让别人知道。相反。你捂地越严实。别人越认为有鬼!平日里在公共场合。两人只是单纯地上下级关系。只有私下里是父子而已。

就这样。因为有支队长干爹地推荐。当兵头一年地新兵蛋子谢家轩获得了报考军校地资格。说来也真给支队长谢逸争脸。本来不少老兵还直要提意见。但自打刻苦努力地谢家轩以全省军区第一名地成绩考取廊坊武警学院以后。再也没人跳出来咋呼了!

谢家轩不光给自己挣了光,也给整个支队争得了荣誉!武警系统的应该知道,廊坊武警学院是全中国武警系统内相对最为权威的武警警官培训基地,学习回来以后,最低都是副连级军官,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毕业以后工作就基本稳定下来了!那些老兵再老,毕竟是兵,你再老也得听官的,谁会没事得罪这个未来的军官呢?!

去学院报道那天,支队长谢逸和支队其他领导一同亲自送谢家轩去了车站,与连队里那些老兵游子相比,谢家轩更喜欢在学院学习的感觉!学院生活相对连队悠闲很多,可以有闲余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其他课外知识,只是寒暑假却必须回连队继续训练!基层连队考上军校,一般都是专科,需要念两年才能毕业,但干爹谢逸显然很是疼爱谢家轩,到学院学习第二年刚开始,不知道干爹谢逸从哪里找的关系,把谢家轩的学制调整成专本连读,谢家轩知道情况后心中感动万分。

专本连读前后也就三年,说快也快,1997年的6月3o日,谢家轩如愿拿到廊坊武警学院的毕业证,学院在毕业的同时,把所属关系又转回了原籍——临江市消防支队直属特勤大队。第二天一早谢家轩就回到临江报道,支队司令部批给谢家轩一个周的假期,暂时收缴了肩章,要求他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态听候命令!

得到指示,将近一年没有休假的谢家轩准备回老家看看小叔一家子,谁知刚一下车,就听到那嘹亮的消防车警笛声,即使正在休假,但谢家轩也不由一阵心悸!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警笛长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警笛长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又闻警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