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天地者无形之父母,父母者有形之天地。父母生我,天地养我。天地之恩泽,父母之情怀,何以报之?作《天地皇皇》以孝矣。我并非孝子贤孙,因为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刚好是改天换地,斗来斗去,是一个十分丰富多彩的时代,若不把它写成几本书,好像有点对不起自己,白来人世走了一遭似的,要一吐才快。我这么说似乎缺乏大家气派,先天的小农意识。有什么法子呢?装也装不像,不如不装,老实点说了畅快。
《天地皇皇》胎名为《皇天后土》,历时近四年才成书,实际写作时间约十四个月。写写放放,三易其稿,可谓难产了。这部长篇在我的腹中差不多孕育了十多年,这个书名几乎是这部作品的基因。一九九三年第五期的《长江文艺》发表过我的一部中篇,篇名就是《皇天后土》。一九九四年我调到杭州市,到钱塘江一带去深入生活,冥冥之中,我好像找到了一片梦中的故土。一位八十来岁的老农跟我讲了他们在江中间的一渚荒滩上围涂垦田,生儿育女,十多年后,却沦为城里一个商人的佃户的故事。只因那老爷将这江心岛以。
有一天下午,我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差点撞到电线杆,见到了电线杆上胡乱贴着的广告。神灵的启示,让我想起汉语中四句流传最久最广的民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我茅塞顿开,觉得“天地皇皇”四个字能更形象更准确地表达传导我的意思。我写这部书不就是带着某种祈祷吗?地球啊!生态失衡,大气污染,环境破坏,耕地锐减,灾难频发,已经不安宁了,加之失控地开发,为了一种文明而不惜牺牲自然本身的文明。天地万物都在祈祷安宁,何况人乎!有心者,也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吧!敬天地孝父母爱自然吧!在乡下,我们到处可见“保得一分田,留给子孙耕”的大标语。在大标语的旁边,更加醒目的是大围墙铁栅栏内的钢筋水泥的建筑群。近来我又到南方走了一趟,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建筑大都是半拉子工程,即使有的竣工了,也是空闲在那里。炒地皮房产的人们,赚了的花天酒地享受去了,赔了的欠下银行一屁股债来世也还不清。
十年来,我发现“耕耘土地的人”和“经营土地的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还发现耕耘的方式和经营的方式自古以来没有多大的变化,无外乎“种”和“收”,“买”和“卖”。天灾可以使前者失去平衡,人祸可以使后者失去平衡。历史往往在这种失衡中改变了形态。历史变了,但有一条似乎亘古不变:耕耘土地的人们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收获同经营土地的人们的成功永远有天壤之别。这就是穷富悬殊的根源。但是,假如没有这种经营,永远只停留在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方式上,社会也不会进步。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保护处于两难境地。这些本不是一个小说家管得了的事,自有人在那里自圆其说,我不过是写了一块土地和三四户人家的故事。
我虽然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农村,骨子里仍是那份情愫。梦里大多是在干农活,魂游故土,疑似丢了饭碗下了岗去再就业。梦里自我安慰,如果田里收成不好,我还可以卖文章哩。醒来便觉好笑至极。
《天地皇皇》辛苦了两年,只算是圆了一个梦,能多收些读者的理解与相知便是我的愿望了。
1998年12月8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