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30

周立波-->暴风骤雨-->30

30

全屯的参军大会,在小学校的操场里举行。红旗飘动着。郭全海参军的消息宣布以后,会场上引起了参军的狂潮。当场有三十多个年轻小伙子争上来报名。老王太太才办事的大小子,也报名了。他说:“跟着咱们郭主任爬高山,过大河,上哪去都行。到关里也行。”小猪倌吴家富也报上名了。老孙头把胡髭一抹说:“老孙头我今年五十一,也还是能干,太公八十遇文王,屯子里的小蒋介石算是整垮了。咱们去打大蒋介石,把他整垮,大伙都过安生日子了。”刘德山也要报名,他说:“咱是中农,这江山咱们也有份,咱也要去,咱们家有农会照顾,不用惦记。”刘德山带头,有七个年轻的中农先后报了名。李大个子在会上不声不响,开完了会,回到家里,把铁匠炉和全部家当都收拾好了,整一挂小车,拉到西门外他表姊家里,他表姊见他把家当拉来,惊讶地问道:

“你这是干啥?”

李大个子一面搬东西,一面说道:

“咱去参军,打垮蒋介石,回来再打铁,铁匠炉寄放你家。”说完就走,跑到农会,找着萧队长说:

“我早报名了,得让我去。”

萧队长睁眼瞅着他说道:

“你一定要去?都去了,这屯子交谁来管?”

“人有的是。我非去不行。人家上前方,当上英雄了。我呆在屯子里,窝窝憋憋的,算个啥呀?带担架队上前方,要不是领队,早不回来了。”

萧队长说:

“你这个想法,不是共产党员的思想,前方后方,不是一样?一样得安心的工作。不行,老一点的党员得留下一两个。郭全海要去,你就不能去。”

农会各小组,来了个竞赛。有的说上前方痛快,有的看着郭主任也去,非跟去不行。有的是家人、朋友和农会小组组员的督促和动员。三天三宿,父母劝儿子,女人劝丈夫,兄弟劝哥哥,都用郭主任来作例子,郭全海成了参军的旗子。第四天清早,郭全海和参军的其他党员,骑着马上区委会去,要了党的关系信,回元茂屯时,已经是晌午,萧队长正在农会的上屋,检查参军的人的名单。他点点人数,一共一百二十八名。其中有一个,名叫杜景玉,萧队长皱着眉尖,好像记起啥来了。他问站在一旁的郭全海道:

“这人名字好像看到过。”

郭全海说:

“这是杜善人的侄儿,在伪满当过二年国兵,‘八-一五’后,从长春回来。”

萧队长道:

“把这个人留下。”

郭全海问:

“怎么的?地富成份不行吗?”

萧队长说:

“地富成份也行,当二年国兵也不要紧。问题是他从长春回来,怎么去的,怎么回来的,要搞清楚。我们不能叫一个来历不清的人混进我们的军队里去。”

萧队长瞅着名单,又把李毛驴、老孙头、老初、小猪倌等等的名字都抹了。张景瑞的哥哥张景祥早参军了,他家里要求把他留下来,萧队长也把他名字涂掉。一百二十八个人里头,他挑来挑去,通共挑了四十一个人,这四十一个人都是成份占得好,岁数是十八岁到二十八岁的结实小伙子。农会的灶屋,三个大师傅,剁菜,炖猪肉,切咸菜,安排明儿欢送参军的酒席。西门的木头门框上,民兵用山里拉回的松枝,扎着彩牌楼。小学校的课堂里,点着两盏豆油灯,白大嫂子,赵大嫂子和刘桂兰领着十来多个妇女,用红色的油光纸,扎着大红花。

三星晌午,刘桂兰才回到家里。她给郭全海煮好的四个鸡子,他没有吃。他们又唠了一宿,到天亮时,郭全海先起来穿戴,对刘桂兰说:

“今儿不要再哭了,知道吗?”

刘桂兰擦干眼窝说:

“知道。”

郭全海走进灶屋,挑起水筲,上外面的井台上,挑回一担水,放下水筲嘱咐刘桂兰:“下晚多挑两挑水,灶坑边上,别堆乱柴火,小心火烛。”往后又到马圈边,给青骒马添一些谷草,加一点豆饼;又回屋里找到一把铁梳子,梳着马毛。他嘴噙烟袋,屋前屋后,都细看一遍。柴够一年烧的了。谷草少一点,他叫刘桂兰在种大田前,多编点草帽,交农会去外屯换些谷草。他又吩咐了一些家常,民兵来请他赴席,他就走了。

这是阳历四月里的一个清早,冰雪都化了。屯子里外,只有沟沟洼洼,背荫洼地里,星星点点的,还有一点白色的雪点子。道旁的顺水壕里,浑绿的水,哗哗地流淌。一群一群的鹅鸭在壕里游走、寻食和鸣叫。大地解冻了。南风吹刮着,就是在清早,风刮在脸上,也不刺骨了。柳树和榆木的枝上冒出红的小疙疸,长着嫩绿的叶芽,远远一望,好像一片贴在蓝玉的天上的杂色的烟云。小家雀子在枝头上啼噪和蹦跳。家家的洋草屋顶上,升起白色透明的炊烟。家家的院子里,柴火垛赶上房檐似地高。房前屋后,在没有篱墙,没有障子的地方,都堆起一列列的-子,整整齐齐的,像是木砌的一垛一垛的高墙。

牲口都添喂豆饼和高粱。犁杖、-耙和锄头都摆在院里,人们准备春耕了。

太阳透过东边的柳梢,屯子里的各种乐器都响了。首先是锣鼓和喇叭,跟着是小学生的洋鼓和军号。民兵、儿童团、小学生、老年团、农会和妇女会都在公路上,排成了队伍,农会的红绸子旗子,在空中飘荡。三挂四马拉的四轱辘大车,越过人群,往西门奔去,为首一挂车上赶车的是老孙头,他的大鞭上吊个红布条子。大车赶出西门外,停在公路上等着。喇叭吹着《将军令》,军号和鼓乐一齐伴奏着,欢送着从农会里宴罢出来,往西门走着的四十一个人。队伍跟随着他们,到了西门,都停下来。以郭全海为首的四十一个参军的青年,冲南面一字儿排列在西门外的公路旁。锣鼓停了,海笛奏细乐。妇女会的正副会长白大嫂子和刘桂兰从行列里出来,手里拿着许多红色的花朵。刘桂兰走到郭全海跟前,喇叭吹着《将军令》。男女老少的眼睛都望着他俩,眼光里含着惊奇和敬意。老孙头老伴低声地跟旁边的老王太太说:

“才二十来天,一个月还差几天。”

老王太太说:

“还不是为咱们大伙。我那大小子也非去不行。”

她们声音低,没有人听到。人们都望着刘桂兰把一朵带小铁丝的红花往郭全海的胸脯上簪着,郭全海起首不望她,往后,眼睛不由自主地落在她的泪水汪汪的眼睛上。他小声说道:

“收拾了蒋匪,我就回来的,不用惦念我。快擦干眼窝!”刘桂兰哽咽着,没有吱声。她的眼泪和郭全海的小声的话语,只有贴近他们站着的老田头看到了和听到了。这老头子也用冒着青筋的枯干的右手,擦擦自己的眼窝。这时候,刘桂兰的手颤了,手里拿着的红花掉下一朵,一阵风把它刮走了。刘桂兰慌忙拿起另外一朵化,簪在郭全海的棉袄前胸的扣眼里,从他跟前走开了。被风刮走的红花,停在第一挂大车的跟前,老孙头见着,忙跳下地,把花捡起来,插在自己棉袄的扣眼里,旁边小猪倌笑着说道:

“看老孙头也戴光荣花了。”

老孙头笑眯左眼说:

“参军的光荣,咱送参军,也沾点光。这回咱也报了名。萧队长叫咱留下,说在后方赶车也重要。要不是叫他留下,咱也走了。有出息的人,谁乐意呆在家里,守着老婆子,成天听她絮絮叨叨的。”

这话给他老伴听到了,回敬他一句:

“你才絮絮叨叨呢,你要去,人家也不能要你。”

这时候,音乐都停了,军属代表老王太太在说话。她的话,句句是对她大小子说的:

“你只管放心,不用惦念家。房子地有了,牲口也分到手了。啥啥都齐全了,你新媳妇有家里照顾,不用挂心,咱们翻身了,南边的穷人还没有翻身,光咱们好了,忘了人还掉在火坑里,那是不行,你去好好地干吧,孩子。”

郭全海听到这儿,走出来说:

“老王太太的话是对咱们大伙说的,咱们到了连队,都得好好干,争取立功,一人立功,全屯光荣。”

接着,李大个子走过来,站在四十一个人的跟前。他出过担架,上过前方,习惯了敬礼,举起手来说:

“我代表农工会向大伙敬礼。你们放心去,后方有咱们,大肚子管保反不了鞭了。你们上前方,多打胜仗,多抓俘虏;咱们在后方,多打粮食,多交公粮;咱们把公粮晒得干,扬得净,叫你们吃了,打仗更有劲,早日消灭蒋介石匪帮,回家过太平日子。”

临了是萧队长说话,他简简单单说了几句,鼓乐声停后,他说:

“你们是东北劳动人民优秀的子弟,你们是元茂屯的工农代表,咱们的先烈赵玉林同志的屯邻,希望你们出去好好地干,今儿戴着光荣花出去,不久扛着光荣匾回来。凭着共产党的领导强,毛主席的谋略好,蒋匪快要垮台了,全国快要解放了。那时候,你们得胜还乡,”说到那儿,他抬手指指眼前一望无边的漆黑的平川,接着又说:“那时候,在这一大片土地上,咱们大伙来生产,开始用马来种地,往后就用拖拉机。”

送行的和参军的都大鼓掌,萧队长临末说道:

“好吧!请你们上车,祝你们都成为英雄,得胜回乡。”喇叭奏着《将军令》,军号吹着得胜号。参军的人都上车子了。小学生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鼓乐声和歌唱声里,车子开动了。老孙头“喔喔,驾驾”地吆喝着牲口,十二匹膘肥腿壮的大马,放开步子往前奔跑了。到了车子看去好像一些乌黑的小点子,在地平线上往西蠕动的时候,送行的人才往回走。萧队长和李大个子并肩走上横贯屯子的公路,两人小声谈着屯里往后的工作。萧队长说道:

“回头吆喝张景瑞、白大嫂子、赵大嫂子和刘桂兰上农会里来,咱们合计合计往后怎么办,咱们要开始整党和建党,建立支部,工作队都得取消了,日后屯子里的工作都靠支部来坚持开展。”走进农会院子里,萧队长又添一句说:

“还有,老花的问题,咱们回头也研究一下。”

下晚,老孙头趁着月亮,赶着空车,打县上回来的时候,捎回郭全海一个口信:叫刘桂兰不要惦记,安心工作。还说:小马驹子断奶以后,不要忘了送给老田头。

全书完。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日。哈尔滨。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暴风骤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当代现代 暴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