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礼赞宗喀巴

我们在东风卡车的遗骸前驻足呆愣了一个钟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还是刘国宁比较冷静,打着冷战说:我们走吧,反正这里也没有周宁,沿着路下去,说不定还能看到他。

张文华说:看到的周宁会是什么样的周宁?还不如不看到。

又呆立了一会,我们回天无力地叹息着,无言地钻进了汽车。

顺着山势沿着公路盘下去,我们无法接近估计能看到周宁的万丈深渊,只能离那儿越来越远;又看到了新的万丈深渊,但已经和周宁没关系了。

张文华说:这怎么办?我们不能撇下他不管哪。

我说:我们哪里是撇下他不管了?我们是想找他找不见。要不我们再回去看看?

张文华眼泪汪汪地摇头,反问道:回去再看看稀烂的车箱和车牌号?

我们默默无语,我们都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再也不打听两个带着海螺的苯教徒、日喀则的民工和扎西警察的行踪了。如果这时候目标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也肯定意识不到他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全傻了,只感觉到一路都是风,都是冷,都是冬天,才八月就已经是冬天了。这是我们的冬天,更是周宁的冬天。

周宁的童年是在天津奶奶身边度过的。上小学时他从天津去青海投奔志在边疆的父母,十多年以后成了青海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多,又投考到南京大学著名教授、一代戏剧理论大师陈瘦竹门下读博士,读着读着,陈瘦竹先生觉得这个学生根本用不着导师,就驾鹤西去了,周宁又转而成为著名戏剧大师陈白尘的得意门生。博士学位拿到后,周宁前往厦门大学任教,那是他妻子的故乡。

周宁在青海的近二十年里,只有两个去处是他最最神往的,一是书斋,二是旷野。他曾经从拉萨步行数百公里到达江孜,以香客的身份,交了好几个喇嘛朋友。靠了喇嘛朋友的帮助,他在白居寺的僧舍里逗留了三个月。

三个月中他天天登上十万佛塔,参悟人生。有个名叫强巴的活佛告诉他:你的慧根不错,如果你求得智行佛母的护佑,就可以有大智慧,做成大学问了。说着,领他来到了智行佛母像的面前。周宁看到原来智行佛母就是一尊被藏民称作古鲁古里的密宗佛母。她头发竖起,顶着五个骷髅冠,圆睁着三只眼睛,皓齿微露,盛怒中含有芳香。脖子上挂着五十个生人头,通体艳红,挥舞着四只手,其中两只拿着红色弓箭,引而不发,弓弦和箭杆上缀满了乌巴拉花叶,另有两只手一手握着金刚杵的柄钩,一手拿着莲花绳的环扣。肚腹以下围着虎皮围裙,右腿弯起,左腿独立,踩着人尸,背后是炽盛的火焰。

周宁从此就只在智行佛母前膜拜了。他了解到,一个人如果按照智行佛母的仪轨修行,修成后火不能烧,水不能淹,风吹不倒,地陷不牢,不生病痛,寿命无限,也不遭不幸意外和兵祸战乱,远离了旁阻中扰,生命和智慧像松树一样长青。智行佛母最为光彩的功德是:以舌为剑,以华章为斧,让所有的外道心悦诚服。周宁想这不就是我的追求么?也就是苏秦、张仪的意思,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意思,是舌战群儒,以理服人的意思。

周宁还考证到智行佛母的另一些圣迹。在《欢喜金刚本续经》里,他找到了关于这位佛母最早也是最美丽的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叫俱生喜(生来就笑),他有众多的嫔妃、奴仆和臣民,有用不完的财富。在六宫粉黛中有一个妃子美丽出众,聪颖超群,国王十分宠爱。但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国王不喜欢她了,花样的人儿被冷落成泥了。妃子伤心得天天落泪。有个贴身的宫女于心不忍,就去民间秘密寻访能使国王重新爱上妃子的秘方。她来到市场上,一个浑身芳香的女子送给她一样食物,说只要妃子吃下去,就一定会再次得到国王的宠幸。宫女觉得这么平常的食物,哪里是妃子吃的东西,就顺手扔进了路边的水池。没想到龙太子恰好路过水池,觉得那食物有一股异香,就一口吞了下去。之后龙太子就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位人间的王妃。他变作王太子,向王妃求爱,并和她幽会。一年过去了,王妃生下了一个儿子。国王大为惊异,盘问出实情后,派人从市场上抓来了那个浑身芳香的女子。这女子在王宫里化现出无穷无尽的神变来,让国王五体投地。国王知道芳香女子就是古鲁古里佛母的化身,从此就尽其所有,供奉这位能让人产生爱情的佛母。

周宁想,这个叫作古鲁古里的智行佛母真是对我的胃口了,她不就是女神维纳斯么?当然她比维纳斯更完美,不仅没有断掉一只胳膊,而且长出了四只健康的有所作为的胳膊。

周宁对智行佛母敬仰不衰,天天礼拜,直到有一天,强巴活佛对他说:你该走了,做你自己的事情去吧,你在佛门之外做佛事,要比在佛门之内有用得多。周宁说:我对佛到底有什么用,能不能告诉我?强巴活佛说:你是读书人,写一篇礼赞佛的文章不会有问题吧?周宁说:你是要我礼赞古鲁古里么?强巴活佛说:不不不,在我们西藏,最应该礼赞的是宗喀巴,没有他就没有达赖和班禅,就没有繁荣昌盛的圣教,当然也就没有古鲁古里了。

这就是说,强巴活佛对周宁提出了要求:你不用烧香,也不用磕头,你只要写文章就行了,而且要写礼赞宗喀巴的文章。周宁想,那就写吧,反正在心里我已经礼赞过多少回了。再说了,也不能这样一走了之,总得留点纪念吧。于是他就写了,他用中文写了一遍,又用英文写了一遍,交给了强巴活佛。强巴活佛看了看,就把它放在了宗喀巴的坐像前。后来,这篇文章被强巴活佛翻译成了藏文和蒙古文,刊登在一本叫作《章恰尔》的刊物上。

我一直不明白几年前周宁为什么会把这篇文章寄给我,现在看来,他大概是有预见的——他想让我在他突然离开的时候,想起他的颂词,想起他热爱着宗喀巴,想起他的离开不过是皈依,皈依在宗喀巴这位释迦牟尼以来最重要的高僧大德的法门里。

算是给周宁送行吧,我默诵起他的颂词来:

再也不会消失,也无可替代——昨天的太阳在辉煌了一些时日后,把金光永远留给了大地。于是,黄金一样的闪烁透过全部黑暗,把亮堂搬进了人们心里,几个世纪都是如此;于是人们顶礼金黄,顶礼一切太阳的颜色,顶礼首先戴上了黄帽子的宗喀巴。

宗喀巴是太阳之王。他照耀一切,染濡一切,影响一切,自然也会尽可能地改造一切。他诞生在青海东部湟水中段一个叫鲁沙尔的地方,被人剪断脐带时一滴圣血浸入土中,那里便长出一棵神妙的白檀香树。其树有十万绿叶,每片叶子上都显现一尊狮子吼佛像和五种佛语,佛语是文殊心咒,即:阿、惹、巴、扎、那。渐次,佛像和心咒随新叶增长到亿数,那树也便被人称为衮本旃檀,意为亿万佛像檀香树。此树枝繁叶茂,四季长青,用水泡饮碎叶,就能除秽瘴,消魔疾,祛不净;如果将树叶佩在胸前护身,就能逢凶化吉、万事呈祥。这即是说,宗喀巴的一滴血就改造了众生的灵魂和肉体,使他们向佛之心日益虔诚,身体内外日益清净。

此后,宗喀巴改造世界的奇迹就在更加辽阔的地域内发生了,如同太阳普照,在瓦蓝深远的天空下,是没有阴影的原野。

宗喀巴是大智大勇的文殊菩萨的血肉之躯,在他以吉祥慈悲的佛的真身化现而出之后,家乡鲁沙尔便陡然升起一座规模宏大、气象庄严的寺院,藏人称之为衮本绛岭,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又因为门前耸立着八大如意宝塔,又称塔尔寺。而我却愿意称它为亿万佛像大部洲。

雄踞大部洲中心的是大金瓦殿,殿顶峭然孤出,以金粉覆盖,辉煌瑰丽得堪比天宫。那是宗喀巴的黄色尖顶帽,占据着世界高峰,令人仰观,无休无止地令人仰观。众生的信仰就在这种仰观之中成为生活的全部。崇拜太阳,就是崇拜神佛,崇拜宗喀巴。而对众生——那些优秀的众生来说,崇拜就是凭着难以想象的坚韧,无条件地用身体一次次丈量出漫远的礼佛之路。

但是真正的创造历史、影响天国和人间生活的奇迹,却发端于远离家乡的藏区,众山护卫下的前藏与后藏、阿里和康区。在这个陌生而广远的教派林立之地,他身背行囊,风餐露宿,从十六岁一直跋涉到六十二岁以肉身示现圆寂为止,两脚踩踏出无数曲曲折折的利益之路。这是一条以超凡脱俗的勇气建树无量功德的路,是献身于以精神追求为终极目标的藏地众生的路,是一次为了拯救人类灵魂的伟大而悲怆的挺进。

宗喀巴思想敏锐,辩才过人,容颜庄严威武,声音宏大敞朗,山岳折服,教门共仰,众喇嘛众生物如大夜梦醒,如顽垢临浴,如横流于莽原之上的千泉万水,浩浩汤汤,趋向大海。凡人所称的黄教即持戒善规的格鲁教,在黑教、红教、白教以及以红白蓝三色条纹为标志的花教的团团簇拥下,超拔而起了。从此便形成了五色纷呈,惟黄独尊的历史和信仰大格局。

宗喀巴是血肉之神。他的道德世人不可媲美,他的宗风各派无不尊崇,他的辐射光芒万丈,他那利益佛国和众生的事业广大深远,诸方高人大贤称他为释迦佛世尊之外的第二佛陀。

和佛陀一样,第二佛陀的伟业一旦确立,就具有逾越时空的能量,其精神渗透骨肉,流布四野八方及后世百代,高山不能阻拦,刀斧不能断裂,弟子万千,高徒无数。佛国至尊看见根性卓绝、慧明高洁之人能够替天行道、教化生灵,就投入凡胎,以宗喀巴弟子的名号化现为肉身,引发人们由衷而威猛的信仰之力,进而把日常生活改造为慈航普渡的方方面面。

于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人的形貌来到人间,这就是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是天神与人主赐予他的尊号,全称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它由蒙语、藏语、汉语组成,意思是眼观大千世界、法能无边无际、智慧犹如大海的大师。而吉祥明亮的无量光佛在人间的化身却是班禅喇嘛,全称是班智达禅波额尔德尼,意为智慧广大、瑰丽如宝的尊师。

因为有了达赖班禅两个转世轮回以至无穷的弟子,神圣的宗喀巴得以长生不老。他端坐在诚信之岸,礼赞天国,扶助人间事业,大德芬芳,让这世界在喧天丽日下有了一片高峻而庄严的净土雪域。

现在,我们看到,在藏区所有黄教大寺院里都居住着宗喀巴。他头戴黄色尖顶帽,于胸前做出常转法轮的手印,手掌中伸出两茎莲花,茎杆朝两侧弯曲向上,花与叶艳丽新嫩,左边花瓣中有一把宝剑,右边花瓣中有一沓经书,这庄严宝相宛似文殊菩萨。而在他的左右两厢,趺坐着两个矢志延续他的生命的徒弟:达赖和班禅。

金色,那么惊心动魄、那么辉煌壮丽、那么丰盈富饶的金色,在世界的屋脊,在人类的傍晚,以人间佛尊、金身法相的形貌,充满了巨大的诱惑。

从东方升起的太阳只能属于西天,这是永恒的归宿。

沿着太阳的轨迹,我们奔向西天。

周宁离开江孜白居寺后,又去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纳木措是天湖的意思,面积为一千九百二十平方公里。它还有个蒙古名字:腾格里海。它的确是个海,因为直到今天,它还遵从月亮的旨意,保留着古老的潮汐运动。周宁在那里呆了一个月,跟着一群来自西藏各地和内蒙古的香客,绕湖一周。他看到四处都是玛尼堆,玛尼堆连成了片,变作了大湖的围墙。朝圣者告诉他,那是朵蚌,朵蚌就是十万经石的意思。玛尼堆上挂着彩色的经幡,就像姑娘穿着漂亮的花裙子。朝圣者每经过一个地方,都要投一块石头,投一块石头就等于念了一遍经。还有刻着经文的牛头,雄壮地翘起在玛尼堆上,让人觉得死了比活着还有生命力。

他夜以继日地走着,用圣湖的水洗脸洗头,用圣湖的水煮饭解渴,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他突然意识到,其实人生以及世间万物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所有的都是一个圆;或者说随时都在开始随时都在结束,就好比他来西藏必然要离开西藏,到底离开是目的呢还是到来是目的?这么想着,他就毅然离开了纳木措。

两天以后,他来到一个叫作奇尤勒乌甘珠尔的地方,也就是石头甘珠尔的意思。传说很久以前,一群蒙古人去拉萨朝圣,在毛拉母祈愿大法会上,由于虔诚,得到了五世达赖喇嘛的赞扬。达赖说:我要赏赐你们,但不知道你们最需要什么。蒙古人说:我们最需要达赖喇嘛加持过的经卷。达赖喇嘛就赐给他们一百零八卷《甘珠尔》。他们赶着牲口,驮着经卷往回走,半路上遇到了土匪的抢劫。土匪杀死了所有的蒙古人,想带走经卷。经卷突然发出一阵风吹雨打声,一百零八卷《甘珠尔》顿时变成了一百零八块石板。

周宁看到,辽阔的草地上耸立着一座山,山中有一个洞,洞前有一堵约有一丈高的墙,就是由经卷变成的大石板砌成的。墙中间有一条裂缝,人们都说裂缝是一个人灵魂的试金石,内心肮脏的人过不去,有罪孽的人过不去,如果非要通过,裂缝就会突然缩小从而挤死他。许多人在通过裂缝时都被挤死了,而顺利通过的人兴高采烈,逢人就说我是白璧无瑕的。

周宁看到,来自天南地北的许多牧民都排着队,千方百计地想通过那道裂缝,有的胖人甚至脱光了衣服,侧着身子朝里面挤,引得人们笑弯了腰。周宁想这么多人希望自己是干净的没有罪孽的,可是干净不干净难道他自己不知道?他问自己:那么我呢?我的灵魂如何呢?我有没有罪孽呢?他发现自己也是难以回答的。于是他也想拷问一下自己的灵魂了。他排到了队列里,从上午排到下午,由于前面有好多人过不去裂缝而非要通过,所以就常常卡在那里。他耐心地排下去,一直排到晚上。

月亮出来了,他突然发现别人的影子都没有头,而在自己的影子上却生长着六颗头。接着他又发现那堵经石板的墙上写满了文字。他走出队列,来到墙跟前,用手摸了摸,居然什么也没有摸到。墙呢?怎么没有了?还是自己的手没有了?他又摸了摸,还是没有。心里一动:这说明什么?是经卷的石板不存在了呢?还是我本身无碍,已经到了无所畏惧的境界?也就是说,到底我罪恶滔天成了神佛管不着的魔鬼,还是干净得如同处子如同天堂里的仙人呢?他想那就检验检验吧,一步跨过去,没碰到什么,又跨了一步,还是没碰到什么,连跨几步,回头看时,自己已经穿墙而过了。

后来他对我说:这大概是幻觉吧?我的影子真的长出了六颗头?我真的曾经穿墙而入?我说:其实幻觉与真实都是一种感觉,内心越虔诚的人就越分不清它们的区别。

走向拉萨

北京吉普在雨后的朦胧中向着拉萨驶去。

还好,泥石流虽然还在流,但已是强弩之末了。汽车朝泥里冲去,泥水高高地溅了起来。昨天晚上坍塌的山体大部分泻进了拉萨河,总算没有挡住汽车。他们的心情好起来——路尽管曲折,总还是在延伸,而且没有迹象表明,还会有泥石流出现。

木牌,不断有木牌歪立在路上,用汉藏两种文字指示他们走便道,但有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便道,找不到就乱走,有一次差一点走进了拉萨河。拉萨河的水这时候正在咆哮,恨不得汹涌过去把喜马拉雅山冲掉。他们出了一身冷汗,赶紧往后倒,倒回去再走,就走到另一条河里去了。河水只有没膝深,但水下面是淤泥,一下子就把车轮吸住了。

有很多藏族民工守候在河边,看着孙学明他们的车跃跃欲试。

孙学明喊道:推一次车多少钱?

有人马上说:十块。

好像在西藏帮人推车的价钱是物价部门规定好了的,都是十块。四五个人快乐地跳进了河里,唱着歌把北京吉普推到了岸上。

孙学明付了钱,问他们见没见过两个带着海螺的苯教徒?见没见过一个日喀则的民工?见没见过一个叫扎西的警察?

他们愣着,突然有人喊:见过,你给多少钱,我告诉你?

孙学明说:十块。

那人说:我见过两个苯教徒,他们去拉萨了。

孙学明说:什么时候去的?

那人说:昨天,不对,前天。

又有人说:我见过那个警察,他也是前天过去的。

孙学明说:真的?

回答说:骗你不是人。

孙学明说:听你这种口气我更相信你们是在骗我,但我还是要给你们钱,因为万一你们说了实话而我没有履行诺言佛就会惩罚我。这里可是佛的眼皮底下,一举一动都得符合佛的意愿。

孙学明拿出二十块钱给了两个提供线索的人。他们继续往前走,没走多远就又遇到一条莫名其妙的河,又一次陷进了河里。这次想挣十块钱的人太多,一下子跳过来十几个人,围绕着车都没地方下手了。有人唱起了歌,歌声未落,汽车就被他们抬出了陷坑。孙学明下车掏钱,一大帮人围住了他,伸过来那么多手,他都不知道是不是推车的手了。

孙学明说:不行,这么多人,我怎么分得清谁出了力谁没有出力?要是都给钱,我只能一人给五块。

那些人也不计较,一边起哄一边要钱,拿了钱就嘻嘻哈哈的,一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样子。

付了钱,赶紧走,又是一条河,孙学明神经质地拿出了钱包,只听张长寿呵呵一笑,一踩油门,汽车哗地驶过了河水,三级跳似的上了岸。

孙学明说:我现在都有点神经过敏了,一见水就要掏钱,路难行啊,藏民变了,变得把淳朴都丢掉了。

但是后来他又说:有人认为只要是藏民就必须淳朴,所以一见藏民助人为钱就大惊小怪:怎么能这样?其实助人为钱的人哪里没有呢?相比之下,内地的汉人中不是更多么?反过来说,淳朴未必就是藏民的专利,汉人乡村里淳朴的人不也是比比皆是么?淳朴和闭塞、落后往往有关,而现在,门户开放了,文明到来了,不闭塞不落后了,为什么还要固守淳朴呢?骑马的藏民是憨厚的,因为他是从祖父那里学会做人的;骑摩托车的藏民就不一定憨厚了,因为他必须跟着外来的人学会外来的为人处世。

再没有遇上河,也没有遇到险,汽车开上了柏油马路,车里的人长舒一口气,浑身松快了许多。

山脉朝远处走去,视野渐渐开阔了,河道宽广起来,拉萨河不再那么狰狞可怖了,谷地袒露胸怀,尽可能彻底地展示着自己——有了村庄,有了麦田,有了美好的景色,当然也有了心情。

王潇潇趴在窗口,痴迷地看着拉萨河两岸,突然有了唱歌的欲望,就要哼起来的时候,却被孙学明爆起的歌声打断了。

是《拉萨河》,是霍尔琴柯式的高野的曲调,是孙学明的辞藻:

那条河孕育了金山羊的村庄,

那条河淹没了大藏王的车辙,

那条河是雪水融化清凉的奶,

那条河上牛皮筏子作轻舸。

——我喝了河水熬成的茶,

从此后,

只要路途干渴,

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听过悲伤的歌,

那条河只解善良人的渴,

那条河容忍了带给她的痛苦,

那条河洗去了尘世的污垢。

——我洗过七夕夏月的澡,

从此后,

只要追求幸福,

我就想起拉萨河。

那条河不改变原始的清澈,

那条河煮热了阳光和快乐,

那条河披挂着彩色的祈愿,

那浪花曾变作无数金天鹅。

——我背过阿妈背过的水,

从此后,

我看到的每一条河,

都是拉萨河。

王潇潇说:怎么才是个金山羊的村庄呢?太温顺了,太小家子气了,应该是金狮子、金老虎、金刚山、金刚城。

孙学明说:金山羊是神的使者,它在漫游天下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叫卧玛塘的地方闪现着神异的光辉,报告给了人间的神主藏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便定都于此,这就是后来的拉萨。

拉萨就要到了,还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

孙学明看看表说:你们凭预感说说,谁先到达布达拉宫前?

王潇潇说:肯定是我们。

张长寿说:人家的车比我们的好,走的路肯定也比我们的平,说不定早到了。

王潇潇说:我还是觉得我们先到。

孙学明说:但愿三路人马一起到达,我们就可以暂时什么也不管,先去朝拜布达拉宫。又说,我一想到布达拉宫就激动,过去在青海时隔一年就要来一趟拉萨,朝拜一次布达拉宫;现在不行了,现在定居北京,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每每从电视上看到布达拉宫,就会止不住热泪盈眶。

说罢就沉默,沉默了一会就和王潇潇一起唱起了《布达拉宫》,还是他和霍尔琴柯的合作,还是那般深情,那般高亮:

我站在日月山眺望你,

望见了一道不逝的彩虹;

我站在青海湖眺望你,

望见了一盏不灭的金灯;

我长长地走去慢慢地靠近,

盼望着度过所有的寂寞,

所有的春夏秋冬。

找不到语言赞美你,

我的布达拉宫,

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一座座宫殿堆上了天,

那是人孤拔而起的信念;

一尊尊佛像来到人间,

还有唐卡经卷石墙和老砖;

那是心中的高远藏土的天,

我以头叩砖,

愿抛弃所有的财产所有的夙愿。

找不到思想表达你,

我的布达拉宫,

只有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站在布达拉的灵塔前,

认识了大喇嘛格列次旦,

他微笑着眺望天边,

于是我看到喇嘛的红袈裟,

飘向更远更远的布达拉,

千万年流传啊神的宫殿,

心灵的彼岸依然遥远。

今天我来到布达拉宫,

满天都是虔诚的风,

积淀了千百年的信仰举动,

也只是双手合十默一句嗡嘛呢叭咪吽。

拉萨到了。

街道宽广得让人舒心,建筑斑斓得让人迷乱,到处是四川人和穆斯林开的饭店,到处是货物往门外溢着的商铺,到处是内地中小型城市的色彩,拉萨迅速地繁荣喧闹起来了,让他们再也找不到了它的古朴和宁静,找不到了记忆中遥远的神秘、高峻的略有点恐怖的神秘、安静中阳光和白雪同在的神秘。怎么办?拉萨变得我都不认识了,怎么办?孙学明喊起来。

王潇潇说:什么怎么办?

孙学明说:为什么新盖的楼房没有藏族建筑的特色呢?就好比一个人走路,是学着别人的样子走好,还是自己走自己的好呢?

王潇潇说:要是别人的样子好看,为什么不学呢?

孙学明说:可是历史只保留特色。

王潇潇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不发展就过不上好日子,不能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就让人家永远古老。

孙学明说:这跟搞城市建设必须保持地方特色有什么关系?

王潇潇说:当然有,因为大家急着发展,都来不及保持特色了。

孙学明说:这里是佛手捂罩的世界,是佛吐一口气就能吹暖的地方,是离天堂最近的高地,是人神难分的准仙界,这里的人们理应比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幸福快乐。但是对拉萨来说,特色就是一切,为什么不能花同样的钱,做更好的事呢?

王潇潇说:这意见你怎么不早提?尽放马后炮。

孙学明说:他们没有征求我的意见我怎么提?

他们不争了,张望着窗外。王潇潇唱起来:昨天的太阳属于昨天,今天的日子有一个崭新的姿颜。

街道上车来人往,交通规则在这里好像并不严格,汽车越走越慢了,不时地停下来,等待着行人让路。几个藏族妇女来到车窗边,殷勤地推销她们手中的项链。孙学明嫌贵,她们就用央求的口气说:好好说嘛。王潇潇说:不贵不贵,这么好看的东西才二十块钱。立马掏钱买了几串。几个藏族妇女高高兴兴地离去了。

他们继续往前走,蓦然之间,布达拉宫在头顶出现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敲响人头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当代现代 敲响人头鼓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