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生的命运
6
这就是简生的命运发生重大逆转的那个夏天。
回到城市,母亲送他进最好的学校上初中。在学校,因为浓重的北方乡土口音和农村气质,在同学中间成了异类。嘲笑和孤立使他难以面对。在乡村小学接受的教育,来到这里之后成绩自然也非常不好。他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厌学,对教室和同学老师极端的恐惧。常常是久久地坐在操场边上,看着那些活泼的同学踢球和打闹,内心反复地思索,为什么母亲要将她无端抛弃,然后又在某个不恰当的时间把自己带回到城市。
他确认自己是在遭受痛苦。越来越沉默。开始长时间在僻静的后操场边上那排杨树下面静坐,想念婆婆和北方乡下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想得要哭出来。想累了就拿母亲给的零花钱买很多的小人书,一本接一本地看。不知道作业,也不会。讨厌教室,讨厌老师和同学。老师和同学们说的方言话他一句也听不懂,自己开口又要遭到同学们一阵哄笑和恶意模仿。
他不上课,学习很糟糕。班主任忍无可忍,请了家长,要她把简生领回去。
旷课被老师告状的那天晚上,母亲还在外面忙于工作的事情,很晚了才回家。简生在家里怕得不敢开灯,也没有吃饭,肚子已经非常的饿。母亲进门之后已经是一张疲惫烦躁的脸,如被冰霜。她草草热了一点剩菜剩饭,重重地将碗盘撂在桌上,声音刺耳。她厉声说,自己去拿筷子,快吃饭。
他顺从地拿了筷子,默默地端起碗来,大口大口地吞咽。
彼时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饭厅里面的小吊灯光线暗淡,显得疲倦至极,似乎要睡着一样。那是母亲头一次拉长了脸对简生说话。印象中她记得母亲手里的筷子夹着菜停留在半空中很久很久,左手捏着碗沿,非常用力,仿佛那瓷器可以立刻碎掉一样。
气氛是僵硬得令人惴惴不安的。如同后来的大部分日子那样。
末了,母亲一字一顿地说,你父亲在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扔下了你,我知道你已经不记得。可是我这么多年一直都忘不掉我们的车越走越远,连看都看不见你的时候,那种悲痛。当年我也是迫于生活不得不放下你。这是做母亲的罪孽,现在把你带回来,便是想要补偿你。给你的吃住,衣服鞋子书包学校,每一样都是钱换来的,钱都是妈妈当年在南洋流浪时拿命拼出来的,也是我用耻辱换来的……
我一个女人的苦处你这么小又怎么知道呢。往后,家里只剩下你和妈妈了。你不听话,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这个家,跟别人不能比。你父亲对不起你,我现在就是替着他,自己一个人养你,当爹又当妈。你就算不知道这种苦,你也必须懂事,由不得像别家小孩那样撒泼,不要给我找麻烦。
以后不许再逃学。
母亲语气躁烈,言辞冰冷。简生目瞪口呆地看着汹涌的泪水汇集到母亲瘦削的下巴,滴答滴答地坠落,像极了婆婆的老房子在阵雨的时候屋檐下成串的雨珠。母亲的声音因为哭泣而哽咽,令他害怕。
他默默地听完母亲说的话,轻轻放下了饭碗,一言不发地走进自己的小房间,慢慢把门插上。然后蹲下来靠着门抱着膝盖,拼命抑着嗓音无声地哭。他觉得非常的冷。
饭厅里面没有丝毫声音。过了很久,当简生哭得很累了的时候,他听见砰的一声尖厉的声响。是母亲发了脾气摔碗。简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得一抖。只觉得无比害怕。还未回过神来,接着又是摔门的响声。母亲夺门而出。
这是母亲第一次发火。那次之后的简生变得顺从与乖巧,却也越来越沉默。母亲为了使他成绩跟上同学,就专门给他请了家庭教师补课;简生字写得不好,母亲就让他学书法;为了使他有城市孩子的素养,课余又开始让他学钢琴,补英语……除此之外,母亲不知道应该以何种方式表达对他给予了深厚的期望。
她成长在一个无书可读的年代,教育的荒芜使得大好年华白白浪费在乡村。她有着老三届家长们特有的一种急切心情,那就是固执而急不可耐地顷尽全力,投入最大的教育资本使得孩子受到最好的培养。与其说是培养下一代,不如说是补偿自己的青春时代所缺失的教育条件:仿佛看着孩子能够坐在最好的教室里学习,弹出一手好钢琴,或者考上一个有叫得光彩的名牌大学,就能够使自己充满了遗憾的青春回光返照,了却夙愿,否则死不瞑目。
而简生过去的十二年成长当中的“空白”,迫使母亲对他的培养愿望变得更加急不可待。她给他一切好的条件,但简生只要有一点不接受,都会使可怜的母亲伤透了心。简生试图表达自己的不愿,但是在一次次面对母亲声泪俱下的劝说之后,他开始知道反抗无济于事。取而代之的是消极的顺从。
他每天不再坐在操场上思考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从坐进教室里面起,就不再开口说一个字。老师点名要回答问题时,他就站起来不说话,弄得老师们从愤怒到不耐烦到最后根本不会点他名;趾高气昂的小组长专门过来收他的作业时,他就默默地交出空本子。然后等着老师骂。在那些老师的语言打击之下他对学习没有热情,情绪也非常的抵触,自然成绩也就不好。因为不喜欢钢琴,他课余也从来不会练。周末母亲嘱咐他好好练琴,之后就去忙工作或者奔波应酬。他呆在家里看小人书,用孩子的伎俩,将搭钢琴的绒布扯动一下,翻开琴谱扔在上面,让母亲回来后看起来像是练过的样子,然后在家里信马由缰地画画。每次上钢琴课的时候那个老师都非常的无奈,母亲在一边听着老师的叹气,心里自然也是窝火,上完琴课回家之后常常免不了要责骂一番。责骂的同时,母亲常常声泪俱下地告诉简生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是多么多么地喜欢音乐。她絮絮叨叨地说,那时由于家境不好,她从来都没有得到机会接触音乐,而隔壁一户人家有一架手工制作的扬琴,分外眼红的她总是手痒得忍不住,为了能够去敲一下那架扬琴,总是厚着脸皮一次又一次地溜进别人家门,偷偷地敲上一会儿,敲完了溜出去,一会儿又忍不住又溜进来……以至于到后来那家人已经彻底的烦了,总是紧锁房门。借此,母亲严厉地对简生说,你看,简生,你有这么好的条件,可是你从来不懂得珍惜,真的太让我寒心了。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简生总是咬着嘴唇不作任何回答。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母亲在无尽地抱怨简生使她寒心的同时并不知道简生对这样的生活同样感到寒心。他开始看到,母亲几乎是要让他来实现自己年轻时尚未实现的梦想——无论是接受教育的机会还是发展特长的机会——他成了母亲供以填补自身遗憾的第二次青春,将自己年轻时代未曾实现过的愿望全都强加在简生的身上:在简生出生了整整十二年之后。
在童年时代的尾巴上,在最初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里,想象中母亲应有的那种温柔和宠爱他似乎从未体会过。他于是根深蒂固地认为,一个真正的母亲不应该是像自己的母亲这样的。尽管简生从来没有明确地说过,但是长久以来他最为痛苦的便是,母亲为什么要将他生下来然后遗弃,然后又把他带回身边受苦。
他开始不断地对母亲的指令暗自抵抗。在母亲对他提出很多的要求的时候他也对母亲提出同样的要求。然而都局限在物质上的——如同母亲对他的要求亦只是学习和钢琴上的。某种程度上,他开始绝望地以此表达自己的恨。
《大地之灯》简生的命运(2)
那是简生的成长当中最灰暗的日子。他去学校的唯一动力就只有每个星期的两节美术课。他至今记得,那个漂亮的年轻美术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叫大家拿出绘画本随便画,画心里最喜欢的东西。有的同学画妈妈,有的同学画草原,有的同学画玩具,有的同学画蛋糕。而简生用蜡笔画了婆婆的老房子,黄虎,他还想画清澈见底的苇塘和鱼儿,以及冬天大雪弥漫的冰湖……还有狍子,野鸭,水鸟,鹈鹕,高粱地,玉米田,或者南归的大雁……他想要画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下课铃声响的时候他还在进行第二张图,而且还没有把心里喜欢的东西画完。同学们纷纷走了。老师过来收本子的时候,耐心地问他,你还想继续画么?那么到我的办公室来我们一起画吧。老师说一口北方话,他听起来倍感熟悉。
他不说话。顺从地点点头。收拾好东西,跟着老师到了办公室。
已经下午放学了。夕阳漫过满是爬山虎的墙,办公室里面昏黄的光线被整齐切割,撒满地面。简生不知疲倦地趴在桌上画啊画,他完全都已经忘记了还有老师在身边。老师亦不说话,耐心等他完成。
他终于画完了四张图,心满意足,头上满是细密的汗水。胳膊贴在桌面上,已经留下汗津津热乎乎的水印。他把图画交给老师。他难以忘记,老师立刻给予他惊喜无比的表情,以及赞不绝口的表扬。老师那张年轻漂亮的面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衬着那日宁静的霞光,成为他离开老家之后发生的唯一一次关于快乐的记忆。最后老师说,你好好画画,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画家!
那天回家之后,简生便对母亲说,我要学画画。母亲问,为什么?他说,因为老师今天表扬了我,说我好好画,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画家!
母亲忙了一天的工作,心情烦躁疲乏,因此只是面无表情地说,哦。是吗。
沉默了许久,母亲又说,那么你的钢琴呢。
简生说,我不喜欢钢琴。我不想学钢琴。
母亲说,那我花了那么多钱给你买的钢琴就成了垃圾了么。你以为妈妈的钱是从路边拣来的么。
简生咬着嘴唇不说话了。半晌,他用很小的声音嘀咕,你之前又没有问过我想要学什么。
母亲愤愤地说,你为什么总是说这种毫无感情的话呢。你……
话哽到嘴边,母亲打住了,接下来仿佛又要声泪俱下地对他进行一场哭诉。
简生已经看腻了和母亲之间的这种场面。他忍无可忍地说,我这次学画画再也不会轻易说不喜欢了。
母亲脸色很难看。牙关很不耐烦地紧咬了一下,说,那你要是再学一个月就跟我说你又不想了,怎么办?
简生轻声说,我不会的。
他就这么记着这句话,跟母亲作对一样地开始学画画。生活仍旧没有太大改变,只是由于简生的刻意回避,家里气氛更加的清冷。
简生对于画画有着天分和发自内心的喜爱,开始是在少年宫里面学国画,由于人多吵闹,觉得没有意思,于是改在一个美院老师的私人美术班里学西洋画基础素描。与其他那些受了父母的逼迫每个礼拜到这里来混时间的孩子们不同,简生画画的天赋崭露无遗,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面对那些木讷的石膏几何体,少言寡语并且神态沉浸。
每周末的绘画课好像是他一周生活的期待那样,从来不睡懒觉,总是一大早就自己背着与身高不太相称的军绿色大画板,到楼下买早点,在公车上吃早餐。在画室里面总是挑最靠近老师的位置看着老师作示范画。每个星期天都回来得很晚。
余下的空闲时间就在楼顶花园。放学回到家之后,总会先去照料那些花草。母亲偶尔上去晾晒衣物,会看到他带着麻布手套握着铲子蹲在地上,同植物和昆虫交谈,或者是坐在小凳子上夹着画板,对着一株栀子作钢笔速写。
向母亲要了足够的零花钱,用以买更多的书消遣时光。时不时他放学回家之前,总会在书店里逗留一会儿。然后提着一口袋的书,慢慢走回家。除了画画和看书之外,不喜欢听流行歌也不喜欢看电视。但是喜欢去照料楼顶花园里的花。买很多的书来看。提着书或者背着画板,缓缓穿过夜幕低垂的城市。看潮水一般涌动的人群和车流,渐渐在自己的感官之中静止并消音。寂静至极。这样就会觉得愉快起来。
并不是做作忧郁的矫情少年。只是与周围的人事长时间无法适应,显得形单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