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接下来的几天,海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将摄影工作室关闭一周,每天到不同的地方拍摄照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个星期内拍出满意的参赛作品。
前两天,海鸣的足迹遍布在水边和山林,但照片洗出来后,他认为这些题材太过俗套,难以在众多风景摄影中突颖而出。所以,他把今天的行程定为周边县城的一个古寨,希望能在那里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惊喜。
乘坐了四个小时的汽车后,海鸣到达县城。紧接着,他跳上一辆小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又颠簸了两个小时,终于到达那个古寨。
车程中激烈的颠簸让海鸣有些晕车,下车之后,他差点儿呕吐出来。但很快,眼前的景致就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这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整个古寨由石墙和木结构庭院廊房结合而成。寨中的房屋、小院规划奇特,精致优美。再放眼四周,山清水秀、潺潺流水——各种迷人景色让人目不暇接。
海鸣第一次到这里来,他惊叹于这里的奇异和美丽,有种如获至宝般的欣喜。他甚至觉得这里比以前到过的一些著名景区还要别具一格。海鸣感叹道,如果不是这里地势偏远、交通不便,恐怕早就变成旅游胜地了。
海鸣忘记了旅途的不适和疲惫,他拿出相机,在古寨中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漫步而行,将他看到的每一个美妙细节都拍摄进去。
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海鸣越拍越兴奋。他在这里发现了无数的惊喜,都是风景摄影中的最佳题材——由木板组成的古旧店铺、城市中早就消失的老茶馆,甚至连那街边老头儿摆的剃头摊儿都让海鸣拍得不亦乐乎。
拍了几十张近景之后,海鸣想拍一些古寨的远景。他左右四顾,发现不远处有一片小山坡,从山头上望下来,恰好能看到大半个古寨——那是再好不过的拍摄角度了。
海鸣提上摄影工具盒,挎上相机,快步向小山坡跑去,不一会儿,就爬上了山头。他累得气喘吁吁,在一棵大树边坐了下来,背靠在树干上,稍作休息。
坐了五、六分钟,海鸣拍拍屁股站起来,正想举起相机往山下选景,突然愣了一下,微微张开嘴。
他缓缓回过头,盯着刚才靠的那棵大树看了半晌,又迟疑地向四周环顾,神情迷惑不解。
他突然发现,这片山坡和这棵大树为什么让他感觉如此熟悉呢?就像是前不久才见到过一样——可是,自己是第一次到这里来,怎么可能呢?
海鸣皱起眉头使劲回想——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片山坡?电视上?不对,最近忙得根本就没看过电视;在什么摄影杂志上?似乎也不像……
忽然间,他猛地一怔,望了一眼自己手里提着的摄影工具盒,将它快速地打开,从底部抽出两张照片。他拿着照片对照周围的景物,表情变得诧异无比——
真的是这里!几天前,丁力留给自己的那两张照片——那房间的窗户外有一片小山坡,山坡上有一棵大树——居然就是现在自己站的这个地方!
对,没有错——海鸣拿着照片仔细对照。在大树右边几步远的地方,有一块青石;这棵树的形状、它分出的四组大树枝——这些都跟这照片上一模一样!
海鸣托着下巴思索着:看来,于光中先生也到这里来拍摄过,他临死前捏着的两张照片就是在这个山寨里拍的。海鸣再一次拿起照片仔细观察,忽然产生一个古怪的想法。
从照片中拍摄的房子里能够看到这片小山坡,而现在照片在自己手里——那么只要到山下的几户民居中去,对照着照片挨个寻找,就肯定能发现在某一家的房子里,恰好能出现和照片上一样的角度——这样的话,就能知道于光中先生是在哪一家拍的这两张照片了。
海鸣心里清楚,刚才的想法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而且实施起来也应该不困难。可是,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就算知道于光中先生是在哪一户人家里拍的这两张照片,又有什么意义吗?
海鸣忽然想到,说不定,去向那户人家的主人打听一下,也许能问出些什么——看看这两张照片和于光中先生的突然猝死到底有没有联系。
想到这里,海鸣打定主意,他在山头上往下拍了几张古寨的全景后,就带着摄影器材和好奇心急匆匆地跑下山来。
因为照片中的窗户外没有别的遮挡,能直接看到山坡,所以海鸣判断照片中的人家肯定就是离山最近的几户民居中的一户。他走进山下的一个方形院落,里面住着八、九户人,而西边方向对着山坡的三户人家中显然就有一户是他要找的地方。
海鸣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将寻找范围缩到如此之小,接下来,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拜访就行了。
海鸣走到左边第一家面前,敲了敲那扇木门。不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问:“有什么事?”
海鸣说:“你好,我是个自由摄影师,想拍摄一些带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不知道能不能进您家去拍一下室内的构造?”
中年男人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他乐呵呵地说:“当然可以,你进来吧!”
海鸣向他点头致谢,然后走进屋内。中年男人的妻子和女儿得知他的用意后,都热情地表示欢迎。
房屋里面确实古色古香,海鸣在大屋和厨房里都拍了几张照片,中年男人又主动将他带到小屋,也是他们睡觉的房间去。海鸣注意到,这间屋子里有一扇窗子,能看到外面的山坡。他悄悄取出照片比较——不对,从窗口望过去,只能看到山坡的左边,连那棵树都看不到,看来不是这家。
海鸣又随意地在这个房间里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向房屋主人道谢,准备离开了。女主人招呼他坐下来喝水,男主人甚至要留他一起吃晚饭,海鸣谢绝他们的好意,走了出来。
这一次,海鸣来到中间那家房屋门口。其实,通过刚才的比较,他心里已经有谱了——这一家的窗外能看到的景致,应该就跟照片上的角度差不多。
在敲门之前,海鸣注意到这户人家的一些与众不同之处:这个方型院落的房屋门前都按相等间距排列着支撑房梁的木柱——但这户人家大门前的两根木柱下方,却有着其它木柱没有的石头柱墩。柱墩上面雕刻着一些像神灵鬼怪般的奇异形象。海鸣蹲下身去看地出神,却不明白这些浮雕的意义。他用相机拍了下来。
站起来后,海鸣敲了敲木头大门,他在门口等了半分钟左右,也没听到里面有动静。海鸣又加重力气敲了几下,还是没反应。他有些失望起来——难道家里没人?
又等了半分钟之后,海鸣叹了口气,沮丧地转过身离开,却在转身的瞬间听到木门发出“吱嘎”一记刺耳的声响,把他吓了一跳。他回过头,见门打开一小半,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有些恼怒地望着他,干瘪的声音问道:“刚才是你在敲门吗?”
海鸣注意到这个老妇人杵着拐杖,料到她腿脚不便,便赶紧说:“对不起,老太太,打扰您了。”
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说:“你要干什么?”
“是这样。”海鸣故技重施,“我是个搞摄影的,到这儿来拍摄一些古民居,想到您的房子里拍拍里面的构造。”
“我这儿没什么好拍的。”老妇人冷冷地回答一句,然后就要关门。
“唉,等等。”海鸣推住门,恳求道,“老太太,您就让我进去拍一两张吧,不会耽搁您太久的。”
“我说了不行,你听不懂吗!”老妇人厉声道,又要关门。
海鸣有些着急起来,他只有说:“这样吧,老太太,要是您觉得我不方便进去,那您就把这门打开一点儿,我就在这门口照一张,那总行了吧。”
老妇人耐不住他磨,不耐烦地说:“好吧,你快些照!”说着将门打开一大半。
“谢谢,谢谢!”海鸣一边道谢,一边朝屋里望去——这户房屋的构造和刚才那家不一样,没有在里面分成几个屋间,整个就是一间大房子。屋里的布局、陈设一目了然。
当然,海鸣一眼就望见了房屋正中间的那扇窗户,不用对比照片他也立刻就知道,这回找对地方了——不但窗外的景致和照片上一致,连屋内的摆设也和照片上一模一样。
海鸣在门口架起相机,正要拍摄,忽然发现这个大房子里只有一张单人小木床,他好奇地问道:“老太太,您一个住这儿吗?”
“你看不出来吗,这屋里哪里还有别人?”老妇人没好气地说。
海鸣愣了一下,想起照片上那个白衣少女,不自觉地说:“您真的一个人住?那您的孙女呢?”
老妇人抬起头望着他:“你说什么?”
海鸣立刻反应过来失了言,他慌忙解释道:“我……我猜的,我以为您跟您孙女一起住。”
老妇人脸上忽然青筋暴起,恼怒地说:“我没结过婚,连儿女都没有,哪来的孙女!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要是不拍,我就关门了!”
海鸣难以置信地张开嘴,见老妇人又要关门了,他赶紧按了一下照相机快门,还来不及多照一张,老妇人已经“砰”地一声将门关拢了。
海鸣拿着相机呆呆地站在门口,本来他还有些问题想问那个老妇人,但是很显然,那老妇人已经不会再待见他了。
海鸣怅然若失地离开老妇人的家门,朝小院外缓缓走去,脑子里胡乱思忖着。
这时,从小院走进来几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他们背着几捆柴禾,显然是住在这个院落里的。海鸣看见他们后,从工具盒里拿出照片,走到那几个男孩面前,展示出照片,问道:“请问一下,你们见过这个穿白衣服的女孩儿吗?她是不是也住在这个院子里?”
几个男孩一起将脑袋伸过来看,然后异口同声地说:“没见过。”
海鸣不死心,又问道:“你们看仔细些,真的从来没见过她?”
一个皮肤黑黑的男孩说:“我打小就住在这院子里,根本没见过这个人。”
另一个光着膀子,满身是汗的男孩说:“别说是这个院子,就我们整个寨里也没见过这个人。”
海鸣指着老太太的房屋问道:“那间房子里,一直就只住着那个老太太吗?”
几个男孩对视了一眼,皮肤黑黑的男孩说:“反正从我记事起,那屋里就只住着一个老太太,没见过别的人住那里了。”
几个男孩绕过海鸣,各自背着柴禾回家去了。
海鸣在原地站了好几分钟,眉头拧成一个死结。一些说不出来、诡异莫名的感觉像看不见的蚂蚁般慢慢从脚底爬上他的身体,使他感觉后背和头皮开始发起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