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导读

本书导读

罗斯-麦唐诺(1915-1983),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作家。生于洛杉矶,长在加拿大,大学时期曾负笈多伦多、伦敦从事文学研究,并在密西根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罗斯-麦唐诺本名肯尼士-米勒(KennethMillar)。他的太太玛格丽特-米勒(MmptMillar,1915-1994)比他出道更早,也更早成名。其名作《眼前禽兽》曾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最佳小说奖”,她本人1983年也被该协会选为“推理大师”。罗斯-麦唐诺受太太影响,1944年开始用本名出版推理小说。为了避免与太太名字混淆,出版几本推理小说后,他改笔名为约翰-麦唐诺。不料这一改,竟与当时另一位推理小说大家约翰-麦唐诺(forMacDonald,1916-1986)同名同姓了。两经周折,米勒最后改名罗斯-麦唐诺(RocsMacDonald),这才摆脱困扰,并最终成为世界推理小说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硬汉”派侦探小说,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的侦探小说流派。这类作品里充满了凶杀、殴打场面,侦探破案也更多借助于拳头和手枪,所以被称作“硬汉”。这些作品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现实,接近真正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达谢尔-哈梅特和雷蒙德-昌德勒。前者的《血腥的收获》(1929)、《玻璃钥匙》(1931),后者的《小妹妹》(1949)。《永远再见了》(1949)等,不仅是优秀的侦探小说,也是出色的文学作品。遗憾的是这一优秀传统并未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战后英美一些作家,如英国的杰姆斯-亥德利-柴斯和美国的米凯-斯皮兰等,只沿袭了这类作品中的凶杀、殴打手法,甚至夸大到残暴地步。真正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首推罗斯-麦唐诺。承继麦唐诺的,则是至今仍活跃在美国侦探小说界的劳伦斯-布洛克。因此我们说,罗斯-麦唐诺是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作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仅英美两国就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侦探小说。这些作品结构精巧,侦探破案手法神奇,人物却仅仅是一个符号。作家们只注重一桩桩疑案如何被侦破,而人间是非、善恶斗争、政治局势、经济危机、工人失业等社会现实并未进入作品。本质上这类作品只是作家比赛智慧的场地,仅是为读者消闲解闷的迷宫式的游戏。“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出现扭转了这种局面。哈梅特和昌德勒笔下的侦探大都游荡于街市,穿梭于暗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切面,突显了当时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给美国的打击、工人的失业和罢工、官吏的贪污腐化、社会的动荡不安等外在世界。如果说哈梅特、昌德勒关注的社会写实是对“外部的真实”的描写的话,麦唐诺则别有怀抱,他对心理分析在犯罪行为上的意义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作品显示的是“内部的真实”,更有评论家称他塑造的侦探是“带私家侦探牌照的心理医生”。从这一点看,他似乎更像同期稍早的法国侦探小说作家乔治-西麦农。

1971年出版的《地下人》,是麦唐诺成熟期的作品。他笔下的私家侦探刘亚契离过婚,生活坎坷,却喜欢小孩,还会喂鸽子;他沉默寡言,爱听爱问,却不太流露自己的意见或内。心的看法;他也穿梭于街市,注意犯罪的社会环境,却更善于深入他人内心隐秘,去探究他寻求的真实。这一形象,已经摆脱哈梅特和昌德勒的影响,完全有了自己的风格。

麦唐诺是最早把童年创伤经验和犯罪行为或动机联结起来的推理小说作家,也是最早处理创伤后记忆与失忆的推理小说作家。他的侦探小说,除了极强的娱乐性外,还多了几分沉重。

麦唐诺的文字清新洗练,很少冗长的叙述语言。他善于使用生动的对话,通过对话描写人物,推进故事发展。他的不少作品被列入大学文学课程,这在推理小说家中并不多见。正因为出色的成就,1974年他被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推选为“推理大师”,以后又担任美国推理作家协会主席及评选会理事。

麦唐诺一生著有26部长、短篇小说,除《地下人》外,重要作品还有:《TheMovingTarget》(1949),《TheDoomsters》(1958),《TheGallonCase》(1959),《TheGoodbpelook》(1969),《TheBlueHammer》(1976)。

圣德瑞沙上空火光冲天,珍心急如焚,雇请私家侦探刘亚契一道驱车前往不料,丈夫史丹被人杀害藏尸地下,勒索史丹的在逃犯艾尔也被人杀害在汽车旅馆,儿子龙尼被一个金发女郎和一个长发少年带走不知去向……

调查步步深入、上代人的恩恩怨怨凸现出来,埋入地下十五年的礼欧的尸骨又挖了出来,案情更加扑朔迷离、虽有神探智解谜云,也只有看到书的最、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凶手竟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地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侦探推理 地下人
上一章下一章

本书导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