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第13节

专为太子所设,用来礼待博学鸿儒的思贤苑,在长安西北,皇帝的车驾,应该出长安北面靠西的第一个城门——“横门”,门外跨越护城河的石桥,名为“横桥”,又称为“石柱桥”;这座桥还是秦朝所建,宽六丈,长三百八十步,平整雄伟,是长安的壮观之一。

一早,掌管北门区域及这座横桥的“都水会”,便征召民夫,把跸路所经的街道,洒扫清净;但五月十几的天气,已是骄阳如火,街道须要不断洒水,保持润湿;这样,车驾经临,不致扬起漫天的尘土。

那些洒水的夫役,是都水会衙门花钱雇用的;每隔二十步就有一名,肩挑担桶,手提长构,不断地舀着水往路面上洒去,要洒得匀净,而且不能停顿、是件极其吃力的差使。但其中有个粗犷的少年却不为苦,干得比什么人都起劲。

这个少年就是朱文。

他是通过刘端的活动,才得受雇;而且分配的地段,也是须先安排好的,正在横桥前面。他一面洒水,一面不断地在心里默想着卤簿经临时的所计划好的行动步骤,一遍又一遍,几乎想得有些厌烦了。终于日影将中的时分,听得泼刺刺的马蹄声。不一会,一个戴了虎贲冠,峰着绣衣的郎官,领着四名朱衣坚甲,腰悬弓箭的御林军士,骑着高头大马,疾驰而过,这是车驾的先驱,皇帝已经出宫了。

于是洒水的夫役越发工作得起劲;执戟的校尉,忙着驱散行人,片刻间横门内外空宕宕地肃静无声,只有一阵阵马蹄声由远而近,先驱的郎官,一拨一拨经过,然后隐隐如雷声。掌管京城警戒的中尉,和奉引车驾的京城地方官京兆尹,相继出现,这就到了洒水工作终了的时候。

在京兆尹的马前,朱文洒了最后的一杓水,随即挑着空桶走避。河边并无房屋,早就看好了地方,避在西面桥下——那是个并不太陡的斜坡,朱文往下走了几步,仰面伏卧,定一定心,注视着水面。

清脆的马蹄声中,混和看兵士的脚步声,“刷、刷、刷”地踩出极为匀整着实的韵律,通过横桥,声响更见宏壮。同时,水面上出现了雄伟的倒影,金甲朱衣的御林军;旌头绣衣的前导武官;黑衣武冠的宫廷卫士……

朱文清清楚楚地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口中发苦,耳中有声,随着水中黑衣人影的消失、心跳越来越快。当第一列貂羽金蝉惠文冠的影子自水中反映到他眼中时,他像突然间发了疯似的。一翻身往斜坡上奔,到得路上“哇”地一声狂喊,双手护头,埋着腰直往马队中冲——他想到报答师父之恩、缇萦之情、卫媪之义,以及江湖朋友的期许,都在这一冲上面,所以出尽全力,其去如飞。

分三行骑在马上的,都是郎官。十之八九原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自愿投效,来充皇帝的侍从。看来鲜衣怒马,威仪赫赫,其实少不更事,无甚用处,何况就是匹夫拚命,亦有辟易千人的气概,所以看见朱文埋头直冲,一个个都慌了手脚,有的取弓拈箭,有的勒马待避,顿时人影凌乱,蹄声杂沓,加上唏聿聿的马嘶,横桥前面,乱作一团。

这一下后面惊慌了,不知前面出了什么事?同时车驾阻塞。皇帝的一色纯白驷马所拉的黄盖朱轮安车,就在离横门不远之处停了下来。坐在皇帝右面,名为“骖乘”的郎中令张释之,一跳下车,仗剑护卫。

但这只是片刻的紧张,皇帝正待查询其事,已有负责指挥整个仪卫部队的卫尉,飞骑奏报,说是有人犯跸,业已被捕。并且为了他的警跸不严,出此小小的意外而清罪。

“噢!”皇帝平静地问:“犯跸的人,可带着武器?”

“并无武器。”

“那就走吧!你的责任,等回宫再议。”

于是重新整理队伍,继续行。当前队开始移动时,在等待的后队保持着高度的肃静,若非偶尔有马匹喷鼻的声音,在屋子里的人、不会想到门外有如许车骑。

就在这乘舆将发未发的一刻,有个如霜空鹤唳、巫峡猿啼的声音,清而且哀、哀而且厉,如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划破了死样的岑寂。

“冤——枉——”

那凄楚的声音,一下子打入每一个人的心底深处,无不以关切的眼光一,搜索着声音的来源。在明亮的阳光下,他们看到道旁的社祠中,冲出来一条穿着青衣的纤瘦的身影,在急速地移动。一双白皙的小手高举过顶,顶着一方木简。这是非常容易明白的,穿青衣的女子有着非皇帝不能替她昭雪的沉冤。

忽然,负责警戒的校尉。记起了自己的职责。看到那女子奔向乘舆,赶紧过来阻拦,自然他的行动是粗鲁的,伸出长戟一格,把她打倒在地上,接着抢上两步,一伸手便去抓她的头发。

“止!”皇帝喊着,等那校尉住了手,他向骖乘的张释之说道:“一个小女子,何来非直诉于我不可的冤枉?廷尉鞫狱,叫我不能放心。”

耿直的张释之答道:“陛下莫轻下断语!民女鸣冤,究为何事,丝毫不知;或者不关廷尉之事。请先察阅书状。”

“不错,你把她带来!”

于是张释之徐步走向她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民女淳于缇萦。”

“何事鸣冤?”

“一言难尽,民女请人写在上呈天子的书状上。请垂察。”说着把木简呈了上去。

张释之不接,“上呈天子的书状,我不便先看。”他说,“我可以带你去谒见天子。只是我的职责所在,不能不问你一句话,我怎么能相信你只是鸣冤,不是刺客?”

“愿受搜检。”

“你一个及笄女子,当街卸衣搜检,成何体统?”

“既如此,”缇萦略想一想答道,“愿受缚于乘舆之前。”

“好,好!”张释之笑道:“你跟我来吧!”

为了表明不是刺客,也为了耸动观感,缇萦并不起身,高捧木简,膝行而前,地上的砂砾,很快地把她的两个膝盖磨破了,一路渗出血渍。仁慈的皇帝看在眼里,大为不忍。

膝行到车前十步左右,缇萦停了下来,放下木简,俯伏在地,哀切切地高声说道:“民女淳于缇萦,愿乞天恩,为父赎罪。”

皇帝一听这话,心想:不对啊!刚才是高呼冤枉,此刻又说为父赎罪。究竟认罪呢还是不认罪。于是,做个手势,近侍郎官把缇萦的书简呈了上去。

这一通陈情的书简,是邵哲的精心结构。第一段铺陈淳于意为齐国太仓令时的清廉;第二段阐明良医同于良相的宗旨,说圣明在上,良相辈出,所以愿为良医,广推仁君活人济世的至意,同时约略计算了淳于意所救的人数。

“啊?”皇帝看到这里,问张释之:“我久闻有个良医,人称——仓公,可就是淳于意?”

“是。”张释之答道:“敬爱其人,故而不直呼其名,尊称为‘仓公’。”

既是这样一个方正清廉、仁心济世、受人爱戴的君子,何以又会获罪呢?因此皇帝急着又去读那书状——这以下,提到了正文,对于淳于意的获罪经过,叙得相当简洁,而且并无一句话抱怨廷尉。这是邵哲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决定的写法,因为他考虑到皇帝可能会命令廷尉衙门复鞫此案,那样,得罪了延尉,就是极其不智的一件事了。

也因为如此,只好劝之以情,他这样替缇萦写道:“妾父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

这说法深得“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之旨。皇帝也知道申屠嘉持法苛刻,其中或不免有冤屈的情事。但是,下诏复鞫,即令能平反了淳于意的冤狱,其他“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的人又如何呢?

这一转念间,皇帝觉得遇到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来劝善天下,感化黎民。予人以自新之道,此人必须确能自新,才见得宽大的功用;否则,不过启人幸逃法网之心,反更助长了作奸犯科的风气。而淳于意,正是这样一个可以用来作为劝善的活证——他相信淳于意即令犯了过错,罪有应得,宽赦以后,必能改过自新,而且以他行医走遍四方,所到之处,便成身教,王道大行,风俗益美,岂不甚善?

主意是拿定了,却还要问一问案情,所以皇帝把木简交了给张释之,向跪在地下的缇萦问道:“你可是觉得延尉定了你父亲‘附下罔上’的罪,是一种冤屈?”

这一问在邵哲意料中,早已由朱文转教了她,这样对答:“廷尉为国家持法的大吏,臣妾不敢诬妄。”

“却又来!你如何高喊‘冤枉’?”

“陛下明见!若非如此,不得到乘舆之前。”

“这话不对!天下臣民,伏阙上书,我是无不亲览的。”

“是!”缇萦答道:“无奈官禁重重,臣妾上书,到达御前,必稽时日,只恐臣父业已被刑,故不得不行此冒死侥幸之计。”

皇帝笑了:“说来说去都是你有理!”

“上启陛下!”张释之忽然插嘴,“可否容臣问这民女一句话?”

“可以。”

于是张释之向下问道:“缇萦!你可知道刚才有人犯跸?那是谁?”

这一问在要害上,缇萦触动愁怀,双泪交流!她在想,父亲的大事,看样子是颇有希望了,但朱文此时不知是何样子?说不定已经当场格毙!刑者固不可复续,死者更不可复生。一宵之隔,便成永诀。从今何处再去觅他的声容笑貌?自己又如何排遣那些朝思暮想的日子?

“你别哭!”皇帝慈爱地说,“有话慢慢讲!”

“臣妾不敢欺隐!”缇萦伏身在地,忍泪陈述:“犯跸的那人,名叫朱文,是妾父的弟子。为了要上书陛下,舍身犯跸,俾得暂止车驾。罪无可辶官,情实堪悯,乞陛下矜全。”

原来这是一整套的计划!皇帝颇为动容,有意犯跸,不独是侵犯尊严,而且有关安全,不可轻恕。

于是他问张释之:“按律,犯跸何罪?”

“‘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有意犯跸,自当另议——要看犯跸者,其意何居?”

“廷尉未曾扈驾。”近侍郎官低声向皇帝报告。

“然则谒者何在?”皇帝又说:“取‘节’来!”

“谒者”是郎中会的属官,主管传宣旨意。皇帝召他前来,当然是要派他到延尉衙门,布达一项命令——淳于意的命运将在这一刻中得到最后的确定。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直能够镇静应付的缇萦,这时却不由得紧张发抖了。

一谒者很快地奉召而至,近侍郎官取来一枝八尺九节,系着一串囗牛尾所制成的“旄头”的竹竿——这就是使者所持以为兜信,具有无上权威的“节”。

“你是我的使者。”皇帝亲自取节授予谒者,“即刻持节驰见廷尉,传我的话:特赦淳于意出狱。”

一听见这句话,缇萦好像五腑都被震动了,猛地提起一口气来,抽搐一阵,接上了气,随即放声大哭。多少天来的忧愁、焦急、辛苦和委屈,一下子兜了起来,只觉天旋地转,浑身脱力,一跤跌倒在尘埃中,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她醒来时,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从混沌一团中,渐渐看出了些什么;似隐似现,似曾相识。忽然她耳际清清楚楚地响起一句话:“特赦淳于意出狱!”这就像暗夜中的一道闪电,一下于让她把周遭所有的一切都看清楚了。

于是她猛然一仰身子坐了起来,大声问道:“爹爹呢?”

“快来了!”刘端笑嘻嘻地说,“缇萦!你名垂千古了!”

是么?缇萦怔怔地想着,先还有些目昏神眩,慢慢地记忆越来越清晰,一直想到自己的抽搐和大哭。

“我,我此刻在哪里?”

“你不是在我‘万民客舍’吗?你在你自己所住的屋子里。那时你惊喜过度,昏倒在天子面前,你自己记得吗?”

“啊!”缇萦不安地问,“那是失仪了!是不是?”

“天子仁慈,古所罕见,当然不会在意的。呃,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愿为‘官婢’替令尊赎罪,天子却传旨,命你回家好好侍奉老父,成全你的一番孝心。”

于是缇萦泫然欲泪,又是感激涕零了。

“石风到廷尉衙门去接今尊出狱了。你好好休息,说实在的,此刻你一身尘土,膝上伤痕,样子有些狼狈,我叫人来照料,你好先洗个脸,修饰一下,回头好高高兴兴迎接令尊。”

“多谢刘公!”缇萦看着他,好半天才吃力挣出一句话来,“我实在不知说什么话好!”

刘端笑一笑,像对亲侄女儿似的,拍拍她的头,起身离去。

“啊,刘公!”缇萦突然跳了起来,追着问道:“阿文呢?阿文如何了?”

“喔,我倒忘了告诉你了。”刘端答道:“朱文自然被捕了。但你放心,我跟石风会想办法。免罪当然不可能,小罪却是逃不掉的。”

“是怎样的小罪?”

“一岁刑,或者两岁刑;最多三岁刑。”

三岁刑!三年不得相见——一千日是好长好长的时间,缇萦身子又觉得发软了。颓然跌坐地上,直到刘端所遣来的女侍把她扶了起来。

她们关上了院子的门,为她裹伤,为她梳妆,为她抹身洗发,最后她从里到外换了一身新衣服。等这一切刚刚完毕,听得有人在叩院门,打开一看,是神采飞扬的孔石风站在外面。

缇萦秋波乱转,寻觅不见父亲的影子,便大问道:“我爹爹呢?”

“还在廷尉衙门。”

声音益发慌张了:“怎么?”

“莫慌!”孔石风以沉着有力的语气,把她的心定下来,“你坐我的车去,我在路上告诉你——时间宝贵,莫耽误了!”

缇萦无奈,怀着一团疑惧,跟他走了出去,万民客舍门口,停着一辆簇新的安车,车厢可容两人,但男女不得并乘,孔石风便叫御者让位,亲自执鞭。同时把要去的地方大声告诉了她。

要去的地方是延尉衙门,淳于意已经释放出狱,由孔石风迎接上车。可是在听得被赦的经过后,他坚持着要孔石风设法,让他当时就能看一看朱文。

于是又回到了廷尉衙门,找着艾全,说明来意,犯跸的案子可重可轻,但碍着孔石风的交情,艾全说不得只好担些关系,毅然答应下来。

淳于意又提出第二个要求,希望能把缇萦接了来,一起探监。艾全人情做到底,索性也答应了,不过只许一次,不许两次,所以淳于意在那里等着,特地由孔石风来接她。

谁知还是这一番曲折,但恰投缇萦的心意。原来就惦念朱文,不想这么就得到了见面的机会,真有喜出望外之感。

见了他说些什么呢?一个念头未曾转完,又想到父亲,不知是何神态?父亲和朱文的影子,穿梭似的在她脑中往来,心里又乱、又兴奋,还有些仿佛有何不测之事,将要来临之前的不安。

忽然,市声远隔了,车子转入一条宽阔的夹道,一面是小河,河外是莱畦;一面是苔藓斑驳的高墙。车子慢慢停了下来。停在一道与那高墙异常不称的小门前。

“到了吗?”

“到了,这是‘廷尉诏狱’的侧门。”

这就是“廷尉诏狱”,将兵百万而惶悚于狱吏之尊的周太尉,便是拘禁在此,多少英雄豪杰,一旦犯法,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被作践得犬豕不如,也就是在此,于今老父方庆更生,而另一个人就在午前,生死同运的人,此刻却教他独自蒙难,良心何安?

“缇萦!”

那熟悉的声音,一人耳中,缇萦立刻又是一番全然不同的心境。悲喜莫辨,恍同隔世,然后像突然醒悟了似的,和身一扑,跪倒在地,又尖又长地喊了一声,“爹!”

老泪纵横的淳于意,一跌身坐了下来,只捧着女儿的脸,不断地说:“真难为你!真是我的好女儿!”

“爹,爹!”缇萦哽咽着什么话也不能说,伏在老父肩头,激动得浑身发抖。

这样哭声震天,原是狱中常事,艾全倒不觉得什么,但要探望朱文,是偷偷摸摸,不能叫人知道的事,照这样一哭,可就不大妥了。

于是他提出警告:“仓公,”他板着脸说,“回头见了朱文,可得悄悄儿的。”

“我知道。”孔石风满口答应。

“你知道不行啊!”艾全斜睨着缇萦说,“倘忍不住大放悲声,还是不进去的为妙。”

这就须缇萦有句话了,她咬一咬牙说:“我不哭!”

“好!那就跟我来吧!”

艾全从腰上解下一串钥匙,挑了一个去开狱门,“嘎——”沉重的狱门被慢慢推开,立即有阵阵阴湿、霉浊,并夹着血腥味中令人欲呕的气味传出来。门里是一条黑黝黝的甬道,两旁隐隐有无数栅门。偶或突然一声凄厉的呻吟,听得人毛骨悚然。

艾全领头,其次是孔石风,再次是淳于意——缇萦吓得瑟瑟发抖,只紧紧地拉住她父亲的衣眼,闭着眼,一步一步,在湿腻腻的地上,极小心地跟着走。

仿佛觉得转弯了,而且眼皮上一亮,同时听得艾全说道:“就这里!”

缇萦抬头睁开眼来,首先看到一方天窗,日影斜射,照出单独的一间因房。这时孔石风已紧凑在概门上喊:“朱文、朱文!你看谁来了?”

“啊,石风!”朱文的声音,十分响亮,但影绰绰看他走路的样子,却是一瘸一拐地。

缇萦异常关切,不自觉地攀住栅门,急促地轻叫:“阿文,你可是受伤了?”

“是你!”然后是更大的惊喜:“师父!他老人家怎么也在这里?”

淳于意不善于表达情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声音也还是相当从容的,“阿文!”他说,“我特意带了缇萦来看你。我蒙天恩特赦,只是苦了你!”

“还有,”孔石风接着又说,“缇萦也没事。皇帝叫她回家好好侍奉父亲。”

“真的?太好了!”朱文高兴得跳了起来,但随即呲牙咧嘴地弯下腰去揉膝盖。

“你怎么啦?”缇萦着急地问,“你的腿。”

“只不过扭伤了,请师父替我配些药来,一敷就好。其余的都是皮伤,不治也不碍。”

“好,我配了药替你送来。再还有要紧话说,说你犯跸,大概是三岁刑。但从此刻开始,你便是我淳于意的女婿!”

石破天惊的宣示,使大家都发了愣——尤其是缇萦,简直气都闭住了,然后一张一弛,一颗心蓦然提到喉头,突又往下一落,怦怦乱跳;害得她脸红气喘,忸怩得不知如何是好。

“哈!”孔石风从栅门里伸进一支手去,狎弄朱文的乱蓬蓬的头发,“还不快叫‘爹’?”

朱文没有理他,平静而严肃地问他师父:“缇萦的意思?”

“来,好女儿!”淳于意拉着她的手说:“别害羞,你自己跟阿文说一句!”

缇萦哪里肯开口?淳于意和孔石风只是催她。最后连艾全都忍不住,“小妹妹,你就说一句吧!”接着又答道:“其实说不说是一样的价钱。一路上我也看出来了,一个是非她不娶,一个是非他不嫁。不过,谁也不敢说一定是三岁刑。稍微重一点,四岁刑就是‘城旦’,发到边远的地方去修筑长城,可就不知道哪一年回来了!”

这是艾全的激将法,缇萦中计了,“艾全!”她抗声答道:“休小看人!不管他哪一年回来,我都会——”说到这里,她猛然醒悟,羞红了脸不肯再说下去。

“你会如何?”孔石风追问着。

“他,”缇萦手一指朱文,“他知道的。”

大家都不忍再逼她了,淳于意只问朱文:“你知道不?”

朱文那一张如泥污汗水涂黑了的脸上,绽开了一嘴雪白的牙齿,不好意思地笑道:“我早就知道了!”他忽然不安地,“我只怕我自己会变心。”刚说出最后一个字,他随又挺起胸来,坚决地说:“我也不会!决不会!”

“我也不会!决不会!”缇萦复诵着他的话,心境异乎寻常地平静,她有完全的把握,再长的日子,她也能耐心等待,等待朱文归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缇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当代现代 缇萦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