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秦代玉器之猜想
我们一般特别愿意把秦汉连起来说,秦代和汉代挨着,但是玉器收藏中,除了专业的书籍,一般都不谈秦汉,只谈汉代。因为秦代的享国时间短,只有十五年,常被忽略不计。秦代有没有玉呢?肯定有,史籍上有记载。但今天能够确定是秦代的出土玉器非常少见。十五年对于人的一生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文明史而言,就太短了。所以在文物鉴定中,要把这十五年的玉器剥离出来,非常困难,必须得有明确的发掘报告。
史籍记载中的秦代玉器非常丰富,《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刘邦"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言"。说得很清楚,刘邦拿下天下,进入了秦代宫殿库房,看到数不清的金玉珍宝。这就证明当时的秦代有大量的玉器。如果有幸能看到秦王陵的发掘,我想里头一定有我们不可想见的珍宝,一定有大量的玉器。今天能看到的皇帝陵墓,比如十三陵里的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墓,那是国家下令发掘的墓葬,现在建成了定陵博物馆。不知到我们这代人还有没有眼福能够看到秦始皇陵的发掘,也可能下一代人,再一下代人,当国家有能力正式发掘的时候,我们才能一睹秦玉的风采。
玉玦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我们都比较熟悉:鸿门宴。项羽和刘邦在鸿门约见,这一次约见是非常危险的。在鸿门宴上范增几次示意项羽要杀掉刘邦,他怎么示意呢?他拿的是一个玉器,玦。《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是这样写的,"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项羽看见了他举了三次这个玦。玦的用途在这块是让你下决心,让你下决心干掉刘邦。但是项羽没有下这个决心。
玦的造型跟常见的玉环有一点区别,它有一个缺口。为什么完整的器型上要留一个缺口呢?有文物学家认为,玦最早期就是耳环。证据是在早期的墓葬中,大量玦都在头骨的两侧,证明这个玦有可能是从耳环发展过来的。
玦在后来的历史中演绎了各种的功能。比如是用来作为信物。过去帝王对底下的大臣有所不满的时候,让你发配你到边疆的时候,就送你一个玦,表示我要跟你决断。但当宠臣走得很远的时候,皇上心里又想他,这时候就用另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送一个环,就是我们这个玦,把这个口封上,希望你可以回来。这是玉在我们生活中的政治含义。
改装的玦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人,拿过来一块玉。他说:"马先生,你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我一看就是一个玦。这个玦很奇特,纹饰不完整。我们在收藏玉中,一定要注意它上面的纹饰。早期的玉有很多是没有纹饰的,但是随着玉的发展,纹饰在增加,一般情况下都是完整的。但他拿来的这个玦纹饰不完整,他感到很奇怪。我就跟他解释。我说:"这块玦原来可能是个璧,被后来的人改装了。"这种改装现象,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非常多。玉很容易破损,一不小心,玉璧掉地上,正好碰缺一块儿,或者碰裂了,于是就把这一块切下去,把破损的地方给磨圆润了,就变成一块玦,但纹饰上就可能变得不完整。我们判断一件玉器是否被改装过,主要看它的纹饰是否完整。
出廓璧
玉璧是传统的玉器品种,谷纹璧在汉代依然盛行,但到了西汉,它有一部分造型有所变化。什么变化呢?玉璧的外缘增加了一部分纹样,这种璧专业术语叫"出廓璧"。廓与郭通假,指外城。比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里的郭同廓,外城为廓。当标准玉璧的外圈上额外增加了纹饰部分,就叫"出廓璧"。
为什么汉代出现这个出廓璧呢?肯定不是一个偶然。究竟什么原因,今天没有学者能够确切地指出它的原因。我也翻了很多书,查了很多资料,最终也没有找到可以信服的一个结果。我说过历史上很多谜有可能是终身的谜,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不能破解。
玉蝉
汉代丧葬制度里,玉非常重要。之所以有大量汉玉出土,就因汉代丧葬制度规定,随着等级增高,玉的数量也在增加。葬玉中有个典型的品种叫"玉唅",是放入死者口中的玉。什么样呢?一般都做成北京话叫"知了儿"、"季鸟儿"。为什么古人要把玉唅做成蝉状呢?它是有含义的。蝉从幼虫变成成虫,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蜕变。一味中药叫"蝉蜕",就是那个蝉蜕下来的壳。我们小时候的时候经常下雨后都去树林里去找爬出来的季鸟猴,就是蝉的幼虫。
古人不从生物学现象看,而从社会学现象看。古人认为蝉是非常高洁的。说它只饮一些露水就引吭高歌。蝉在地底下吃了多少年,这个事儿古人不知道。蝉一旦钻出泥土,人们就看到它在树上,只喝一点露水,叫声明亮。所以古人认为蝉具有一种品格高尚的象征。再加上它又能从地底下钻出来,变成另外一个模样,所以认为它能够重生,脱胎换股,非常神奇。死者嘴里含一个玉蝉,表明他希望重生。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买过一个玉蝉,非常白,特别好。买的时候特高兴,攥着蝉撒腿就跑,直接就跑到一个博物馆里去想找朋友们看。当年那个博物馆跟今天有点不同,后院的门都是关得死死的。大铁门中间有一个小门,那个门比较矮。我开开那个小门的时候,就一头就撞在门框上了。当时基本上都撞晕了,坐在地上攥着这个蝉。等一会儿醒过来了,看看手里的蝉还在,然后我进门的时候,人家看我脑袋上一大包,说:"撞门框上了吧?那门框撞了多少人了!"那门框不高不矮,再高一点你也撞不着;再矮一点,视线就能看见了。就是这种不高不矮的门框正让我撞上。我那天心情太兴奋,太高兴,一激动,就忽略了门框。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只蝉,后来又碰见过很多,都没有第一只那么好,那么漂亮。
我还不算惨,有一个朋友比我还惨。他在英国当年买了一个大瓷碗,在英国直接就给我打电话。他是上午,我是晚上,给我打电话,我接电话。他说:"马先生,我这刚买一个碗,好得不行,价钱合适。"正说着呢,就听他"唉哟"一声,那电话就挂上了。挂上了以后呢,隔了有半个钟头,跟我打电话说,"你知道我刚才怎么了吗?"我说"怎么了?"他说:"我这碗搁在这个兜里出门的时候不小心,那个门拍过来就把它拍碎了。"那好在我是人受伤了,他是物受伤。所以,我比他还是幸运的。从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教训,就是说从收藏的角度上讲很多人买到东西都会兴奋。兴奋的时候就会忽略周围的环境。你看博物馆后院我去过无数次,每回都没撞到过门框上,就是攥着这蝉就撞到门框上了。是吧?所以一定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尤其你不熟悉的环境。
玉握
死者嘴里含着唅蝉,手上有什么呢?过去讲究不能空着手走,手上得握有东西,尤其有钱人。那么握什么呢?玉握,一般是个猪形。中华民族饲养猪的历史非常长,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所以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作为农耕民族重要的财富。当人去世以后,手里会握有猪。那么最好的呢,当然是玉握。玉猪和玉蝉是在汉葬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
我早年也买过一个玉猪。当时买的时候,还不特清楚,金钱也不是很贵。我买了以后跟人家去显摆,找专业的人看。我说:"你看,我买的这个玉猪好不好?"人家说:"这个东西还真难得。东西非常地不错。但是那一只呢?"我就说:"怎么哪一只啊?就这一只啊!"他说:"应该还有一只,应该左右手各攥一个。"我一听就急了,我就返回去了,找到那个商人,我说:"这个东西应该有两呀。"他说:"是有两个呀。就卖你一个呀。"后来我说:"那个呢?"他说:"那个在我哥哥手里。"商人有时候会给你有点算计。这个东西搁在一块儿卖有时候卖的价钱不如拆开卖得好。所以我就去找他哥哥去,我说:"你那个能不能也买给我凑成一对呢?"他说:"我这个也能卖,但是比他那个贵。"这弄得我心里就很不愉快。他不是贵一点儿,贵一点我能承受。他贵几倍。我当时就放弃了。这一放弃,这个玉握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凑成一块儿了。起码在我的一生中,它没有机会再凑成一起。那只现在在哪儿,我是不清楚的。
所以,收藏当中,只要你的经济能力允许,你该认栽的时候就认栽。我说过该出手时就出手,那该认栽的时候就认栽。如果我一开始不买一个,要买就一对,你们俩商量好了我再买。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问题是我当时不清楚,我就买了一个,等我再回过头,我就由主动变成被动的时候,我就一定要认这个栽。我当时不认这个栽,就导致我丧失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当成对的东西凑成一起的时候,钱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机会最重要。
汉八刀
从玉蝉玉握上,我们看到汉玉工艺的一个典型特征:刀法特别简单,呈汉字八字状往两边分化,这就是工艺中常说的"汉八刀"。刚入门学习玉器,人家说汉八刀,你要明白这个"八"指玉器纹饰的走向呈汉字"八"的状态,可不是说上面雕了八刀。
它不是萝卜花上面雕八刀就完了,就成一牡丹就出来了,不是这个意思。"八字"是指刀法的走向并不是数字的概念。"汉八刀"的这种简洁风格,在汉代是独树一帜的,影响到后世并不多,所以在收藏汉玉当中,汉八刀的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玉。
九塞
我们一直在说汉代的葬玉制度。汉代人为什么要葬玉呢?就是因为他认为玉能使人不朽。早期呢,他要有一些塞,塞住死人的所有的孔。有九塞制,九个塞。那么,我们看看是什么样子。光看图就像一个鬼脸,一般塞是指眼睛一双、耳朵一双、鼻子孔一双、嘴、生殖器、肛门,九塞。
金缕玉衣
我们对葬玉制度了解得最深刻的往往是金缕玉衣。只要对我们中国的玉有所了解的,一提就是金缕玉衣。《西京杂记》中这样记载,它说:"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就是汉朝的皇帝死了以后,他里头是衣服,外头就是玉做的匣,所谓匣就是玉衣,然后连以金缕。玉衣是有等级的,有金缕玉衣、有银缕玉衣、还有丝缕玉衣,等级不一样。它是用小玉片,四个角上都有孔连接起来,把人包上。只有帝王和贵族才能享受这个葬制等级。
汉代人认为,葬玉是使尸体不朽,但是它能不能保证尸体不朽呢?我们今天有一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唐代有个诗人叫李贺,最著名的诗就是"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有一句诗叫"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他说的是汉武帝、秦始皇两个皇帝,死了以后也得烂,也不可能不朽。到唐代的人就已经有这样深刻的认识了。
玉衣是葬制中最高等级。最具有代表性的玉衣在河北满城汉墓,1968年发掘。当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部队在那儿开山。一下炸开一个洞。然后一个战士跑进去以后,手搭凉棚一看,说里头金光闪闪全是金子,就跑出来了。那么我们知道的最著名的长信宫灯就是这里头的。这里有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一男一女。男的中刘胜,女的叫窦绾。那么刘胜的玉衣一共用了多少片玉片呢?是经最后统计2498片,窦绾的玉衣是用了2160片。刘胜的玉衣用了1100克黄金,窦绾的用了700克。光金线就使了这么多黄金,可见当时的奢华。
玉片最多的金缕玉衣在江苏答徐州狮子山的楚王陵,1994年发掘的。墓主人是西汉的第二代楚王,叫刘郢客,他一共用了4248片玉片,金丝1576克,说起来是三斤黄金。
最特殊的玉衣是广州发现的南越王墓,那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本来想在那儿盖楼房,挖地基就挖出这么一个南越王墓来。这个墓没有被骚扰过,历史上没有人盗过。它出现的玉衣是丝缕的。丝缕经过两千年以上的时间,丝都腐烂了。
金缕玉衣很容易辨识,我们去参观,一看跟铠甲一样包在人身上就知道是什么。但当它拆散的时候,尤其有些异状片的时候,很多人就不知道它干什么的。
我碰见过很多人拿这种小玉片,让我鉴定是什么,干什么用的的呢?我就告诉他,这是金缕玉衣的一部分。我们过去历史上的很多墓都被盗过,所以很多墓葬的早期的盗掘是使我们的文物破坏最大的时期。那么这时候会有很多的盗墓出来的流散到民间。因为有时候盗墓贼他只有一个经济头脑,破坏完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东西分散了,所以你看到的那些残片有可能都是早年盗出来的,就分散了,永远也凑不齐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曾下令禁用玉衣,所以这个葬制一落千丈,三国以后玉衣就没有了。
汉马
汉代玉器中有很多实用器,它保存下来就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们毕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汉代比较完整的摆件都基本上是国宝。比如陕西咸阳汉昭帝平陵遗址出土的仙人骑马玉摆件,非常地有名,国家级文物。它底下的这个云纹表明它在天空上飞行,嘴都是张开的,你注意看,它都是张开的;露齿,露着牙齿;眼睛直视前方,比较突出;耳朵直立;尤其尾巴,上翘,飘逸状。
我们大家知道最多的汉马形象,就是全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也叫铜奔马。我们可以拿它和这个玉马做一个横向比较。这个玉马和这个铜马,它在很多细部非常一致。比如,这个玉马,它出腿都是一侧单出,"马踏飞燕"也是。它都是一顺边的。你们注意一下马的姿势,它的右腿是一顺边的往前,"马踏飞燕"也是这样。所以有人认为,这就不是中国马。中国马迈右腿的时候,左后腿就跟前,它是错位的。
知道了吧?为什么专家就是专家呢?看这马一走就不是中国马。不是不是中国马,是不是中国的蒙古马。我们的马都是这样的,左右交替的四条腿。我们再看一下,就是这个铜奔马和玉马我们一点一点来比。同样都是张口露牙;同样都是鼻头翘起,鼻孔呈吹气状,鼻孔是外翻的;同样是眼睛前视;同样是两耳直立,当然马的耳朵基本都是直立的,趴着的都是兔子;尾巴上翘,呈奔跑状。铜奔马是东汉时期的,这个玉马是西汉时期的。
尽管西汉到东汉,当然西汉的最后一年和东汉的第一年差不了多少年,但是西汉到东汉中间这个过渡还是有一定时间的。在这个时间的过渡中,我们依然保留了汉代的不仅仅玉器风格,是汉代的动物的总体风格。它铜器的表现跟玉器的表现非常接近。
英国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里,它收藏了一个玉的马首,它只有头部了也非常难得。它的马的形象依然是这个形象。它尽管是低着头的,它嘴也是微张露齿,很多特征都跟这个时期的马非常接近。为什么说文物是一个标型学呢?就是当它一个标准出现的时候,大家都跟这个标准靠拢,能靠上的就对了,靠不上那肯定就不对。你不要说为什么我这就不是,你因为跟那个标准靠不上。
玉杯
我们看玉器的容器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玉器制造容器难度极大,一块那么坚硬的材料要把它掏空,难度极大。我们选取四个时期的玉杯来作比较。第一个是战国时期的水晶杯。水晶也是玉器的一种。第二是秦代的玉杯,陕西西安出土。第三个是西汉早期的玉杯,广西出土。第四个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玉杯,河南洛阳出土。四个杯子排成一排,可以清晰的看到传承关系,跟我们今天用的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处。
杭州出土的战国水晶杯,让今天的人看,跟现代的杯子没区别。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这个杯子做成这么漂亮是我们后人不能想象的。那个水晶杯在杭州历史博物馆里展览,我围着那个杯子看过很久。我就觉得它从造型上让我们看都非常像现代,跟今天的玻璃杯几乎一模一样,两千年前的。我们今天生产玻璃杯的人一定不承认自己是抄袭了两千年前的这个水晶杯。但这个水晶杯确确实实是一个证物,证明了我们的民族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高的审美,如此精美的工艺。
汉代的玉讲到这儿,可以做一个小结。孔子跟他同时代的思想家都极力地赞美这个玉,赞美这种佩玉的行为。他最重要的话就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你作为一个君子,你没有任何缘故,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你身上应该佩一块玉。你不佩玉了,你应该有所理由。那么,这种社会风气在汉代愈演愈烈,一直影响到后面各个朝代,甚至影响到今天。
汉玉追求的是古典现实主义,神秘的浪漫主义的一种玉文化。它这种文化带有很多浪漫的色彩。我们刚才看到的玉马是在云彩上奔行。汉以后呢,国家就陷入了一种份乱,玉器文化就开始减弱。直到到了隋唐时期,我们的玉文化再一度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