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10来公斤重,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用钱来衡量艺术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杆,只能用钱衡量。过去我们经常说价值连城,其实说不清楚。一具体说到钱,大家都听得清楚。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那么,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么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浮梁"就是景德镇,也盛产茶叶。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元青花之谜——蓝色纹饰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之谜——突然成熟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元青花之谜——题材众多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题材众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题材表现是不一样的。它题材众多,什么都有。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它为什么画这么多题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兽呀、龙凤纹呐,都是这些,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戏剧故事片、人物。第一个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有情节,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景德镇,在元朝后期的时候朱元璋驻扎在此。朱元璋在没拿下江山的时候,长时间地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的生产应该有过影响。所以它人物作品就开始渐多。
元青花之谜——造型硕大
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宫里有元青花大件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去的。它大器多还有一个原因,跟蒙古人的这个性格有关,蒙古人粗犷、不拘小节。
比如高安出土元青花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这样的就是把杯,喝酒用的。我们现在的酒杯都很小了,它这个酒杯很大,底下一攥。为什么酒杯做成这样呢?过去他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这个出土的把杯,上面写着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人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就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我们说过,到了元朝就开始有蒸镏酒了,不是酿造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这杯子要喝蒸镏酒,也够一呛。
高安当时还出土了六个带盖的梅瓶。我们讲梅瓶的时候讲过,梅瓶就是装酒的。每一个瓶子底下有一个字,它写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说的"六艺"。"礼"说的是礼节,道德水准。过去在社会上生存,这是第一个要求。"乐"是音乐。是修养、素养。懂得音乐,这个人的修养就比较高。"射"就是射箭,是技艺,生存的一个本能。"御"是驾御,防御的御,但是在古代当驾御。驾御马车叫御手嘛。它是指行动。"书"就是书法,形象思维。"数"是算数,逻辑思维。
礼、乐、射、御、书、数,你掌握这"六艺",我觉得你就是一全才。在今天的社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周礼·保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它说,"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
梅瓶底下六个,全部带盖,全部写着字,盖上一个字,瓶底下一个字,对应的。当时可能就是为了配盖。就是说,你看这个底是"礼",那就拿"礼"的盖扣上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出土最重要的一批元青花,每个都精美之极。在江西出土。
鬼谷下山罐
现在要书归正传,讲讲鬼谷下山罐为什么这么贵。
第一,是由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都是《观瀑图》、《花鸟图》,不画情节。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在瓷器上画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后面一定隐藏一个故事。元末时期,朱元璋很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当时朱元璋率领的明军跟陈友谅的汉军交战,一开始处于劣势,陈友谅号称有六十万军队,他才十几万。打了几次仗,朱元璋都没有占着便宜。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追得一直跑到浮梁。浮梁有一座红塔,今天还在,是用当地的红土砖砌成的,一下雨,砖一湿就变成微红色,到现在也叫红塔,40多米高。逃到此处,朱元璋走投无路,就钻到塔里。据说他是从层层叠叠的蜘蛛网下爬进红塔,躲到塔顶。追兵追到这儿,见门口全是蜘蛛网,就没往里进,这红塔算救了朱元璋一命。
景德镇当时是朱元璋的根据地,朱元璋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怎么能拿下这个江山。所以,鬼谷下山这样的瓷器就应运而生。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装饰都不这么强烈。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永不过时。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一个住在北京东郊民巷的荷兰军官,在1913年到1923年之间,无意中买了这个鬼谷下山罐。这个荷兰军官是使节护卫军的一个司令,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保安队长。他买了这个罐子后带回国,在他们家阁楼上搁了将近一百年。上世纪70年代,佳士得的专家去看过,当时因为研究不深,大家认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价几千块钱,这家人没卖。2005年专家再次来看,发现它是一个元青花,于是把它隆重地请出来拍卖,最后卖了这么高的一个价格。在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主要有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在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这么大的画人物的罐子,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参与竞拍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拥有它是一种快乐。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跟我说:"我有很大一笔钱,闲了很多年,我能不能把这元青花买了。"我说:"你可以买,这东西很重要。"他问:"有多重要?"我说:"这样的瓷器,北京故宫没有,台北"故宫"也没有,全国的博物馆里都没有,你说多重要?"他一听两眼放光,说:"我买!"我说:"你可以买,但你出多少钱呢?"他说:"我有6000万闲钱。"我说:"你可以试试。"要知道,如果当时6000万买了这件元青花,也是元青花的世界纪录了。结果到了拍卖现场以后,他都没好意思伸手叫价就过去了,人家争到2.3亿了。
这件事表明了今天收藏者的一个心境,愿意参与文物的回流。我国的文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内,一直是外流的趋势,都是以经济为目的的外流。西方列强终于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大门,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宝物,都希望获得这些东西。而我们由于积贫积弱的时间过长,导致大量文物外流。今天,当我们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尽个人之力把文物回收,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对民族而言,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他就参与了竞拍,尽管没有买到,但我觉得这种参与态度非常好。
元青花辨伪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元青花创造了世界纪录以后,赝品一定就要出现,怎么去辨别呢?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元青花在我面前呈现。我比较容易区分真伪,但作为一般的收藏者,怎么区分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元青花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元青花装饰纹饰的层次非常多,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层层相接,往往可达八九层之多。
有个朋友跟我说:"有人家里有一个元青花,要卖,你去看看。"我就跟他去了。一进门,我就问:"东西在哪儿呢?"他说:"在桌子上。"我一看,桌子上有一个报纸包着的青花罐。我就说:"这个东西不真。"他愣了:"你还没看呢!"我说:"问题是我在路上问你了,上面画的主要图案是什么。你跟我叙述得很清楚,有八层纹饰。那这东西在我印象中应该是一个标准大的瓷器,结果看到的却很小,那就一定有问题。"他说:"为什么不可能做个小的呢?"我就给他讲了个简单的道理,我说:"门口停一辆汽车,有三组轱辘,但这车只有五米长,你信吗?小面包车只能有四个轱辘,有六个轱辘的一定是大公共汽车,必须得有体量感。"
他给我描述的元青花瓷器的纹饰有八层,如果画这么多层纹饰,瓷器的体量一定要够标准大,如果不够标准大,就一定是作伪的。所以我隔着报纸,马上就知道这个东西不对。最后打开报纸一看,果然不对。
大部分元青花纹饰的装饰层数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十层都有,但有一个数字一般不出现:七层。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元朝人"重九恶七"。你注意看,元青花九层的纹饰最多,但是不画七层的。现在的人不知道,仿的时候画成七层纹饰。你要是数到七层,这东西百分之九十九不真。
元朝人重九恶七,跟忽必烈当时有一个政策有关。忽必烈当时在刑法当中的时候,他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他就说,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比如说,要打五十棍,那么就打四十七。天饶了一下,地饶了一下,忽必烈皇上又饶了一下。那么,就打四十七棍。有的刑罚要打110棍,还是减三下,变成107棍。所以大家觉得这事不怎么吉利。所以元朝人写汉字"七"的时候,这个弯不是向右拐,都是向左拐的。知道吧?他写这个"七"一定往左拐。这是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好像跟它瓷器鉴定不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旦你掌握的时候,它有时候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至正型元青花
元青花的研究,历史上没有人做过,所以元青花在史籍上无载。第一个研究元青花的是个美国人,叫波普,他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研究,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是一对龙纹象耳大瓶。这对大瓶是英国人霍布逊1929年在北京发现,买下后运往欧洲的。这对大瓶上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上写:"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瓷器上写得很清楚,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花钱定的瓷器供奉。这对元青花大瓶至今收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去伦敦的时候可以看到它的展出。而香炉还没找着呢,大家可以去找找。一般情况寺庙里的摆放是香炉搁在中间,大瓶一边一个。大瓶发现了,香炉至今还没找着。
由于这对元青花大瓶太有名了,就以它为准,把元青花中纹饰层次丰富的都叫"至正型"青花。至正朝一共多少年?28年。因为至正型青花太有名了,所以仿元青花一定仿至正型。我见过一个人,跟我说:"马先生,我的至正型青花,从至正元年到至正二十九年的全有。"一年一个,29个。至正一共才28年,他有29年的。他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呢?无知者无畏。
元青花概况
著名的元青花有几次出土。一次是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一批瓷器,总共有11件,其中有6件元青花,件件是国宝。第二次比较重要的大规模出土是1983年,江西高安的窖藏,有18件元青花,包括我讲过的"六艺"梅瓶,是迄今为止元青花最大的一次发现。当时我们对瓷器的认知还不是那么深刻,元青花出土后没有立刻受到重视,没想到它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
再有就是建国初期,南京沐英墓出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人物纹的元青花梅瓶,重要的国宝,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元青花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大概有几百件。比较多的地方是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花,精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
元青花的工艺特点与我们想像的有一点不同,它是模制,所以八方瓶、六方瓶、扁瓶特别多。
为什么要模制呢?首先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事先把模子做好,把胎压在里头成型,省事儿。还有是当时要用瓷器仿制波斯的金属器,拿瓷土直接捏成金属器的样子比较难,一定要有模子,有标准。扁方造型比较便携,圆型的东西随身带着不方便。
元青花上多画牡丹。牡丹是少数民族最推崇的花卉,在辽、金、西夏、元代瓷器中,都被大量绘制。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牡丹代表了富贵,也是中国的国花。再有一点,少数民族的心胸都比较开阔,对那种小型的花卉都不感兴趣。不像我们汉族人喜欢梅花,枯梅,一个树枝上最好就一朵,还半开不开的,比较酸。少数民族一看就火了,他一定要看大花。所以,少数民族喜欢牡丹花有一定道理,跟生存环境和性格状况有关
元青花的被社会的关注就是近些年的事情。我们说过,研究它不过二50多年的时间。当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大家都能够公认元青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创造的时候,全社会才给予关注。在那以前,我们民国初年,清朝的时候都认为青花都是明朝的,都认为是永宣时候的。我们下一讲就讲永宣。他认为都是永宣时候的。后来才发现有相当一批东西是早于明朝,元朝就有了。尤其碰见了这个至正型的大瓶,真是感谢张文进——就是那个大瓶的施者——感谢他在上面写了这排字。要不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么漂亮的东西是那个时期烧造的。
投资的神话
英国在2005年还有一个乡村有一个小的拍卖行,拍卖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元青花,非常有意思。这件东西,因为记录非常清晰,所以它后来被后人就津津乐道。有一个老头,他们家地上放着一个元青花的葫芦形的大瓶。他们家的狗天天从这瓶子面前走来走去,大尾巴在瓶子上扫来扫去,走来走去。后来来了一个行家说,你们家地上怎么有这么贵重的一件东西啊?老头说:是很贵重吗?在我们家摆了很久很久了。那么他说:我们能不能拿到拍卖行给你拍拍看,老头说行。就拿到拍卖行。这个瓶子当时拍了多少钱呢?因为它是在英国乡村很偏远的一个拍卖行。很多竞价者都没有到场,不知道。所以拍得不高。拍了多少钱呢?当时拍了折合人民币大约5000万块钱。据说,老头杵着这个手杖在门口领着他们家狗就看楞了。他没想他们家所有财产加起来都不顶这个搁在地上的瓶子值钱。然后就拍了拍很懂事的那条狗,那意思就是说,你这么走没把我这瓶子摔了真是万幸啊!
后来的事就更有意思了,就要查一查这个瓶子的来历。他的档案工作做得好。西方人比东方人愿意保存档案,所以查了一下,他的祖上是在1900年5月23日花10英镑买的这个瓶子,记录在当天的日记中,有记录。那么到卖的那一天,整整走了105年。105年这个东西涨了多少倍呢?它当天卖的英镑,是344.5万英镑,它在这105年里它涨了大概35万倍,摊到第一天上,每天涨了10倍。我们每个想投资的人都很愿意听这个消息,在自个儿身上发生。每天10倍,打他投钱那天起,每天涨10倍。我10块钱买的东西,第二天变成110块,第三天变成210块,每天都以基数上这么递增。递增了105年,中间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历经了无数次经济危机,居然卖了这么高的一个价钱。
那我跟很多搞投资的人聊天,我就说起这事。投资的人说,不可能,哪儿可能出这种事啊。这听起来都跟"天方夜谭"一样,但这个事就发生了。
君临天下
中国陶瓷自发明的那天起,品种不断增加。唐宋时期,中国陶瓷攀上了一个高峰。所有的陶瓷体系都是各领风骚,但是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君临天下。到元青花的出现,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它一定有原因。元青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能够在这么残酷的市场上能够站稳呢?
首先,它是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一个结晶。
市场的热爱也是元青花繁荣的一个动力。因为有市场,有需求,元青花出现以后迅速膨胀。我们知道,后来明代、清代瓷器都是以青花瓷为主。
那么,青花瓷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它是以优雅悦目的蓝色为陶瓷开辟了装饰新路。在它之前的陶瓷没有这么漂亮悦目。这个蓝色对任何层次的审美都会有非常强烈的感受,不排斥。有些色泽是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排斥,排斥青花颜色的人几乎没有。
第二,是它发色稳定,成品率高。从工艺上它有所突破,相对容易达到一个高标准。
第三,就是它的质地优良,从内到外,所以它才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正是因为元青花的这些特点,它才确立一个霸主地位。元青花的出现,它一反宋代追求的那种含蓄美,那种自然美。它是奔放的,它强调的是人工美。所以它改变了宋代以来的含蓄的美学观,开辟了陶瓷的新的一条路。
后来能够撼动它地位的瓷器只有清代中后期出现的粉彩可以跟它较量。我们讲到粉彩的时候会讲到这些。
那么,我们下一讲就讲明代的早期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