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 航母旌旗展雄风 倚天南指妖魔散
早在西伯利亚战场,刘雨轩就把大量的海军航空兵派上了战场。目的是让他们感受一下战争,积累战场上的经验。现在四艘航母的飞行员有80%有过战场经历。
初战对于任何部队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马来半岛的两栖登陆作战对于华夏军来说是非常轻松的一次战斗,但是常戈还是派出了他的主力机型——海鵰战机。
海鵰战机是龙鼎公司设局专门海军设计的舰载机。它与稍后装备部队的雄鹰战机是姊妹机,在外型上与北熊国的苏—33有些相似,所以外界都认为是苏—33的国产型歼—15,没有引起国外的注意。海鵰战机同样是采用华刚材料制造,使用金属氢的混合燃料,因而它是一款隐身性能非常出色,而且也是一款非常彪悍的重型战机。它的最大速度为2.8马赫,巡航速度为1.7马赫,最大升限为20000米,自重只有5.6吨,最大载弹量为12吨,最大作战半径为20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38个目标,对其八个最危险的目标进行攻击,雷达的探测距离是400公里,可以发现200公里的向F—22那样的隐形飞机。先进的设计理念与与世界各国的先进成熟技术给予一身,使得这款战机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机动性能。所以海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王。
由于华夏军对舰载机的需求太大,所以华夏军还装备了歼—15(即苏—33国产改进型)。但是华夏军的歼—15与苏—33有有本质的不同。0002年以后产的歼—15都是采用华刚材料,而且发动机有所改进,使战机的作战半径更大,动力更强劲,也具备了一定的隐身性能。而且还对战机的电传系统以及雷达进行了改进,是新型的歼—15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华夏军之所以下大力气对这款战机进行大手术,就是因为海军对战机的需求太大,而华夏国的生产能力又无法生产出足够的海鵰战机。歼—15的生产线是现成的,而且有很多的熟练的工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歼—15的使用费用比较低,不向海鵰使用的是金属氢的混合燃料,金属氢的造价是非常高的。这两款造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维护费用非常低只相当与F—22的十分之一。
马利基国的空军非常弱小,最好的机型不高于F—16,而且数量有限。印加军在马来半岛有一百架战机。两个师的地面部队,而且都在战争爆发后从准军事部队转变为正规部队的。华夏国成功夺取安大曼群岛后,印加军部署在马利基国部署了一百架战机,目的是封锁马六甲海峡。如果华夏国的航母战斗群通过马六甲海峡,将以安大曼—尼科巴群岛为依托,得到一定的岸基支持。否则华夏国的航母战斗群就走龙目海峡或者是别的路线,印加军的航母战斗群就会以逸待劳。
华夏军首先出动的是一百五十架战机,其中有一百架战机是海鵰。海鵰良好的隐身性能在接近目标二十公里时马印联军发现了我攻击群,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反应时间了,当他们想起防空警报事,华夏军的炸弹已经砸在他们的头上。马印联军的地面雷达战,防空阵地、机场等重要的军事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马印联军的战机起飞拦截时华夏军的第一波攻击已经结束。他们在空中转了一圈只好返航,可是战机降落后不久,空勤人员刚刚对战机的燃油进行补充,华夏军的第二次攻击就到了。这次华夏军出动了二百架战机,尽管联军在空中有一定数量的战机巡逻,但是数量上与华夏军不成比例,无法对华夏军实施有效的拦截。联军紧急起飞一百五十架战机对华夏军的机群进行拦截,于是一场大规模的空战开始了,但是双方的实力相差的太多,只两个二回合联军就有三十架战机被击落。而联军战机根本无法锁定华夏军的海鵰战机,在这种情况下联军的战机只能退出战斗。华夏军取得制空权后对敌人的岸防部队进行非常猛烈是空中打击。在对岸攻击上,华夏军的战机并不是唱独角戏。华夏军的战列舰与武库舰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库舰是美梅国人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舰种,美梅国在二十世纪出就开始了预研,目的是取代航母。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不断是进步,尤其的用来专门对付航母的弹道导弹的出现,使美梅国感到航母的时代即将过去,于是美梅国人提出用武库舰取代航母。美梅国当时对武库舰提出的主要指标是,核动力、隐身、精确制导,而且在必要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是后来美梅国人发现这种舰并不像他们想象那样,尤其致命的弱点,首先是过分的依赖卫星。随着华夏国等国的反卫星的能力的不断的提高,在未来战争中卫星可能是首先被摧毁的目标。另外这种舰很难与其他舰种配合,防空和反潜能力非常弱等等。另外由于二十世纪初的那场经济危机,使得美梅国对武库舰的研制非常缓慢,直到CBI疫情前才有两艘武库舰装备美梅国海军。疫情过后,美梅国为了刺激经济加大了武库舰的建造力度,在疫情前后有六艘武库舰下水。现在美梅国海军有八艘武库舰服役。
刘雨轩对武库舰的钟爱是考虑到今后华夏军必然会进行一系列的两栖登陆作战,而武库舰的精确制导的性能就会大大的派上用场。随着我国的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华夏军的卫星更安全了,尤其是飞天无人机的出现,使武库舰对卫星的依赖大大的减少。美梅国人也用无人机减少武库舰对卫星的依赖,但是他们有很多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所以美梅国人的无人机只能对武库舰的有限的支持。
战列舰是一个历史很长的舰种,在航母出现以前,战列舰是海军的主力战舰。但是在二战时战列舰没有很好的表现,被出尽风头的航母所取代。另外战列舰机动性能差和炮弹射程有限是它最大的缺点。所以二战后各国都没有发展战列舰,只有美梅国还保留四艘战列舰,但是也被封存了。
华刚和高能电池的出现给战列舰赋予了新的生命。华刚密度小强度大因而可以省去战列舰的厚重的甲板,尤其是小水线面三体舰体的设计使航速提高到了50节,大大的加强了机动性。大口径制导火箭炮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火炮的射程问题。一艘战列舰的火力可以顶四个空军中队的火力。而且战斗成本要远低于后者。
联军岸防部队在华夏军空地一体的打击下没有还手的余地。在战前华夏军通过JDX系统和卫星以及无人机的侦查,已经非常准确的掌握了敌人的岸防部署。华夏军从武库舰发出的导弹在飞天的制导下非常精确将敌人的工事摧毁。战列舰上406毫米的火箭炮射程可以达到460公里,860公斤的弹头将敌人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片火海。只见海岸上炮火连天,爆炸声惊天动地。华夏军火力之猛是历史之最,联军在外围强大的火力攻击下抱头鼠窜,出现了混乱。华夏军地效飞行器编队及时的把登陆部队送上岸,华夏军成功的登上了马来半岛的海岸。
地效飞行器是根据飞行器的地面效应设计的,最早是前苏联开始研制。之后美梅国等都对地效飞行器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华夏军有力华刚和高能电池和核电池以后对发展地效飞行器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华夏军发展地效飞行器除了是为了作为登陆工具外,还可以用来作为运输工具,地效飞行器在运输方面有非常大的优点,首先它的运输费用要远低于飞机,而且速度可以达到直升机的速度。其次是载重量大,一艘地效飞行器的载重量非常容易的达到500吨,华夏军研发的最大的地效飞行器可以达到2000吨。正是由于地效飞行器的速度快载重量大所以它非常理想的两栖登陆工具。
华夏军登陆部队上岸后在空中和海上的力量的支持下很快就抢占了一块滩头阵地,接着华夏军从两艘两栖舰上释放出来了大量的登陆部队,与此同时直升机也把一部分部队送上了岸,垂直登陆的部队落地后与滩头部队对敌人进行夹击,敌人很快被击溃了。华夏军向纵深方向发展。到十月二日早七时华夏军的登陆部队已经达到了两个师的兵力,十一月五日华夏军攻克了瓜拉龙运。
另外华夏军地面部队为了配合两栖登陆作战从克拉地峡对马利基国发起了攻击十一月二日攻克了瓜拉丁加奴。马利基国政府在华夏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扣留了印加军宣布马利基国为不设防国家。之后马政府将印加军全部是交给了华夏军,华夏军接管了马利基国的防务后,宣布马利基国政府继续管理国家。
马利基国之战不但达到了锻炼部队的目的,而且还为华夏军航母战斗群进入印加国洋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随着马利基国政府的屈服,中印的一场航母大战已经为期不远了。
对于这场二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航母大对决世界有很多的预测,虽然华夏国的航母排水量要大于印加国的航母,先进性也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很多的西方的专家都是把目光投向了印加国。我们看一篇西方的评论,就明白西方评论家看好印加国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