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悲喜二重天
再次拉票,支持这本书的人在哪里........
--------------------------------------
(2)悲喜二重天
刘邦平定陈豨的造反,回到朝中就听到韩信死的事。他当时的反应和韩信对他的态度是一样的,也是喜忧参半。
韩信早已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但吕后以这种方式解决韩信还是不妥的,至少朝中的大臣会有看法的。
这一点,刘邦还是能感觉到的。只是他知道事已致此,已无弥补的余地了。
当然,刘邦就是刘邦,对细微之处恐怕比女人还要敏感。韩信临死前那句话,又让他劳师动众的去寻找一个人来——蒯彻。
成了通缉犯的蒯彻马上就被洒下天罗地网的刘邦部下人的人找到了。
刘邦听说蒯彻被擒后,亲自来审讯这个有“反革命思想”的人。
“听说你当初曾力劝韩信造反,可有此事。”刘邦的审讯以问话的形式展开。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来此时蒯彻自从离开韩信后,已出家当和尚去了,“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佛道云,痛就是不痛,不痛就是痛……”
“I服了U。”刘邦最头疼就是讲大道理的人。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人物,何处惹尘埃。”蒯彻很不识时务的继续自己的佛教思想传传播。
对话到这里时,刘邦终于大怒了,他认为审讯没必要再进行下去了,马上给蒯彻下达了煮杀的极刑。
你既然这么满口之乎者也的,就让你清清白白的来到这个世上,然后再清清白白的去吧。
“我冤枉啊。”关键时刻,蒯彻终于说了句非“佛”话。
“你散布反革命反大汉思想,何冤之有?”刘邦当年跟项羽交战久了,也来了个狮子吼,只可惜他的火侯比项羽来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善哉善哉,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天下混乱,英雄并起,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我劝我的主子反叛,好立下千秋功业。可惜他并没有听从我的意建,否则我和他也不会落如此的地步了。”蒯彻冷笑道,“当时想成大业的英雄这么多,难道你都要煮了不成?”
刘邦闻言半晌说不出话来,蒯彻这是大彻大悟之感言还是发自内腑之言已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话的喻意太深了。
于是,刘邦收回成命,放了蒯彻。
蒯彻出了宫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直奔韩信那座孤坟而去。
他没有象寻常人那对韩信磕头祭拜,他只祭不拜,因为他对这个自己的主子感到婉惜的同时也很痛惜,如果他当初能听自己的话,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是啊,韩信可以在行军打仗时料敌于先,可以比别人见识远上百倍甚至数千倍,但对自己的命运却一点都没有预料到。
这样窝囊的死去,不说死去的韩信死不瞑目,蒯彻也很痛心啊,为什么当初你就是不肯听我的劝告呢?
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成了空,这黄土里埋的是忠骨,可是又有多少人来凭悼呢?
蒯彻一番叹息后,最后吟唱了一首诗,一曲末毕,他飘然而去。从此,茫茫人海中再也无他的音讯了。
而他此时的歌声成了绝唱:
“为什么你能同时那么残酷又温柔,
当你微笑告诉我这是好结果。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笑过哭过没想过最后要寂寞,
多少风雨之中一起走过,为何现在你突然放手,
错错错错错错错错……”
(3)新的起点
平定陈豨的叛乱后,刘邦马上又对赵代两地施行分而治之。赵王如意管他的赵地。代地由他的另一个宝贝儿子刘恒来掌管。
这个刘恒乃是刘邦另一个爱妃薄姬的儿子。
刘邦最宠爱的两大妃子,除了戚姬就是薄姬了。
如果说戚姬如同山野里娇小可人的百合花的话,那么薄姬就是幽谷娇娆冷艳的冷郁金香。
刘邦虽然也喜欢这个冷美人,但毕竟他最爱的还是热美人——戚姬。再加上他后宫佳丽三千,他每天晚上都忙不过来。因此,冷落冷美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说白了,封刘恒为代王,就是刘邦对薄姬的一种补偿。而即将去上任的新代王刘恒马上就得寸进尺,向刘邦提出了一个更为苛刻的条件。以自己年幼为名,要求母亲薄姬一同去上任。
刘恒这样做是有深意的。
一方面母亲在宫中遭冷遇,本来就可有可无。因此离不离开也就无所谓了。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后宫之争。
前段时间戚姬和太后的太子之争,已让后宫之争的问题真真切切的摆在面前了。
吕后现在正在拉拢后宫的其它贵妃们。而戚姬又仗着是刘邦最宠的妃子,也不甘落后,自然会全力出击。
因此,她脱离宫中就可避开卷入这场战争,这是目前最明智也是最佳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这样,薄姬在和儿子去代地的路上,引声高歌,唱出了这样愉快的歌声来: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
当然,她到代地后就真的可以暗淡刀光剑影,就真能稳处一方的平安吗?
且让我们看看后面历史的发展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