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皇帝的名声

第一五一章 皇帝的名声

为了躲避宋庭的追捕,韩微如同鬼魅般藏匿在汴梁城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顶-点-小说

对此他没有丝毫怨言,为了给父亲,以及几个枉死的弟弟报仇,任何的委屈和辛苦他能都承受。

尤其是潞州和淮南的两次失败后,失去了李重进这棵可以依靠的大树,想要再借助旁人的力量越来越难。

若非有一位大人物救他,只怕已经死在淮南,或者落入赵匡胤之手。更难得的是,这位大人物还给了他一个机会,从而有了再次借助的力量报仇的可能。

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无论冒多大风险,事情有多难,吃多少苦,他都可以忍受。人不人,鬼不鬼不要紧,只要能为家人报仇,到了黄泉之下,也能对父亲有个交代。

除夕那晚,他前往已经化为灰烬的府邸,祭奠家人,许下了这样的承诺。

很遗憾,这一次他不能在主导的冲锋位置,只能听从别人的命令来做事情。尽管心里有些郁闷,但没有办法,能帮到别人对付赵匡胤,只要自己参与了,也算是报仇了。

不能亲自动手,到底遗憾,而且时日绵长,也让人着急。

虽说他也明白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的道理,可是看着大宋国家安宁,赵家红红火火的局面,他这心里就格外不是滋味。

尤其是最近几日,赵铮竟得了皇族的身份,成了名副其实的五公子,还封了文安伯。

仇人的风光就像是一根刺,刺入他的心底,让他恨的咬牙切齿。对比自己如今的惨状,以及韩家家破人亡的凄惨状况,心里的仇恨感就越发强烈了。

除此之外,更让人愤怒则是赵匡胤两面三刀。卑鄙虚伪的一面。

他赵匡胤口口声声说自己并非有意要夺江山,坐上这皇位是因为将士们的拥戴,黄袍加身,不得不不从。可谓是迫不得已,显得自己仁义道德,摆出一副仁君的光辉形象。

尽管赵匡胤信誓旦旦,但韩微是丝毫不信,说的赵匡胤信口雌黄,做一套说一套。当往日里没有证据,而今赵铮的身份一公布。情况可就不同了。

如果说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是偶然,并未蓄意策划,那么他一家老小前去定力院礼佛也是寻常,并且家里人什么都不知情。

当自己带兵过去抓捕时,该是手到擒来,不会遭遇反抗。可结果是,赵家人早有准备,还有赵铮这么一个厉害角色阻拦。

原本说赵铮只是定力院中一个小和尚还说得过去,是出于仁慈。或者说见义勇为。

但如今证实赵铮是你赵匡胤族人,那唯一的合适解释便是你赵匡胤提前安排好的。如此便可证明,陈桥兵变绝非偶然,赵匡胤早有不臣之心。蓄意兵变,谋逆作乱。

可实际上,其中确有巧合,只是……哪怕赵铮亲自前来。说明自己不知身世的事实,橐驼儿也不会相信,想来天下人也不会相信。

当认定赵匡胤和赵铮兄弟卑鄙无耻之后。韩微心里的愤怒和恨意就越发浓重了。

他就越发想要亲自报仇了,可是眼下自己亲自做的事情还暂无头绪,不知何时才会有成效。

与其苦等下去,不若眼下就做点什么,以泄心头之恨。

当然了,韩微也知道,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误了大事。但他在强烈的报复心驱使下,哪还顾得了那么多,他觉得自己能够把握好这个度。

于是,一条流言开始在汴梁城内流传,说的正是陈桥兵变之夜,定力院中内情,以及赵匡胤卑鄙虚伪,道貌岸然之事。

直到此时,朝中低层次的官员,以及汴梁百姓,才知晓陈桥兵变之夜还有这么惊险的内情。很多不明所以的官员回过神来,难过官家如此重用厚待赵铮,还有这层救命之恩在内。

随着流言传播,切切实实损害到了赵匡胤的形象,皇帝当初不忍夺取柴氏江山,心怀愧疚的忠厚仁义形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还有些奸诈卑鄙,道貌岸然的感觉。

官员们肯定不敢议论,普通的老百姓未必关心,但一些文人墨客却少不得在背地里议论几句。再加上有人蓄意渲染,一盆脏水便直接泼向了赵匡胤。

……

“皇兄,也许不该着急公布五郎的身世,如今流言满城,有损于你的英明啊!”赵光义得到流言,有些坐不住,匆匆进了宫向皇兄奏报和牢骚。

不过他的重点似乎有些偏颇,首先提到的竟是公布赵铮身份一事。他对此事一直不太赞成和满意,之前想要发发牢骚没机会。

而今流言四起,他首先便将问题归结到这里,埋怨两句。当然了,埋怨的对象不是皇兄赵匡胤,主要还是赵铮。

“罢了,他们愿意说就说去,五郎的身世不宜再拖了,如此能让他安心,也好让你岳父安心,这应该更重要!”赵匡胤比预料中要淡定,或许是因为做了皇帝,更有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沉稳,仿佛根本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要是不提符彦卿还罢,一提起来,赵光义的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赵铮一个五服远支的庶出子孙,凭什么冒出来和自己争呢?奈何皇兄都这么说了,且事情已经发生,偶然的一句牢骚可以,再多便不能说了。

赵光义道:“皇兄,话虽如此,五郎和岳父倒是安心了,可是而今流言沸沸扬扬,对你的英明有损,并非好事……”

“那又怎么了?无非就是说朕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卑鄙虚伪而已,能怎么样呢?古代为帝王者,有几个不是这样?”

赵匡胤对自己受到的误解毫不在意,满不在乎道:“流言如此,朕脸上还挂得住,虽然传言甚嚣尘上,但目前并未有异动,便不要紧。等过上些许时日,流言自会平息。”

“皇兄,这明显是有人故意散播流言,中伤于你,只怕短期内难以平息,甚至还会变本加厉。”赵光义似乎并不认同兄长的看法。

赵匡胤叹道:“那就随他们好了,其实啊,为兄还希望他们继续散播,让百姓都知道当晚的事情也好。相比于被误解为卑鄙虚伪,朕更怕被人说成是无情冷血……”

“呃……”赵光义愕然道:“皇兄这话怎么讲?”

赵匡胤沉吟片刻,叹息道:“兵变当日,你我在陈桥驿,突然率军回师,可妻儿老母还在城中。当时情况危急,朕着实担心家人的安危,想来你也是如此……”

听到这话,赵光义黯然低头,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兄长有所迟疑,但自己却毫无顾虑,并且劝兄长莫要顾虑。仔细说起来,当时城中的情况,以及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更为清楚。楚昭辅能不能及时赶到,谁也说不准,而赵铮的出现则完全是意外……

后来安然无恙,皆大欢喜,赵光义便没有在意这个事情,或者说一直有意回避。但如今兄长突然提及,他这心里便有些忐忑了。倘若当日没有赵铮出现,一家老小有个什么闪失,他该如何面对?能否心安理得呢?

赵光义扪心自问时候,赵匡胤继续叹道:“一直以来,朕都觉得有愧于一家人,好在娘娘和皇后,以及符蓉他们都理解,并无怨言,可是朕却始终于心不安。更怕外面有人议论此事,说朕冷血无情,为了权位融化,不顾家人安危……

被人说卑鄙虚伪,朕不在乎,些许事情,百年之后自有公论。但朕怕人被指责冷血无情,若此事留笔史册,会成为永远抹不掉的污点。而今流言传开,所有人都会认为,五郎是朕提前安排的,那么就不存在不顾家人安危,冷血无情说法了。”

“呃……皇兄说的是。”赵光义实在无奈,没想到皇兄竟然是这般想法。他敏锐地发现,即便做了皇帝,兄长依旧是个仁义之人,做事也颇有君子行径,而且还分外重视亲情。这对自己而言应该是好事,手足情深,自己的受到重用,前程远大的可能性才大。

不过赵光义觉得,作为一个皇帝,太过重情并非好事……

赵匡胤敦敦叮嘱道:“光义啊,你记住,江山和权位固然重要,但终究不及血脉亲情重要……”

“啊,是!”不知为何,赵光义猛然心中一惊,兄长好似随口一句,为何像是在自己耳边敲响了警钟呢?

“以后遇到事情莫要慌张,你看看五郎,比你还要小几岁,遇事明显更为冷静。”赵匡胤道:“流言四起,他皇城司肯定知道,可他却没着急,甚至不会觉得这是坏事,肯定已经着手调查了,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是!”赵光义黯然低头,把自己与赵铮相比,还有些不如的时候,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同时心里还微微有些埋怨,赵铮正经是皇城使,可自己什么都不是,怎么管?又能做什么呢?

不过赵匡胤下面一句话,顿时让赵光义喜出望外。

“你亲自去趟开封府,告诉吴廷祚,要是流言平息不下去,他就回家去颐养天年!”赵匡胤道:“你此去,顺便熟悉一下开封府的情况,也好有个准备。”(未完待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宰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宰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五一章 皇帝的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