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急行军 英雄家中归旧部

第十八章 急行军 英雄家中归旧部

十八、急行军英雄家中归旧部

诗曰:

金戈铁马征程难,行路迢迢奇事添。

战友重逢涌喜泪,弟兄感叹话当年。

台儿庄上硝烟暗,小院门前星月寒。

抗日英雄归旧部,传真故事一奇缘。

上回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上午,21师从常德出发,急速向武汉开拔。62团作为先头部队率先踏上千里征程。

第三天上午,部队来到安乡县境内,一条大河横在眼前。团长李佑清急步来到边,看着宽阔的河面,河上只有一只渡船,大军不能前进。李佑清非常焦急,双眉紧皱,找来向导问道:“这里非渡船不能过河,要经过这样大的河,你事先知不知道?”

向导答:“知道。”

李佑清越发恼火,他压住火气道:“你既然知道这里的情况,你应该提前告知我们,我们也好先和地方政府联系,给我们准备足够的船只,以便及时渡河。现在只有一条船怎么行?我们滞留在这里不能前进,后边的几千部队都不能前进,影响了路程,我可担当不起,现在,你赶快去找地方政府联系,给我们准备船只和船工。”说完,他命一名副官和一名参谋:“这事你们去办,务必尽快找到船只,越多越好。”

二人跟随向导去了。部队在河边休息等候。初秋的太阳仍火辣辣的照在身上。部队随意躺着,坐着。驮马卸去负重,悠闲地晒着太阳,啃着野草。

午后,河上游和下游先后出现了一些船只,向渡口驶来。未等船靠岸,李佑清就命令:“高营长,1营准备登船,先过河。”

高楼珍答:“是!1营作好准备!”

1营各连都行动起来。

渡船陆续靠岸。两位乡长模样的人登岸来见团长。李佑清问道:“一共有多少只船?”

一人答:“报告团长,我们乡来了八只。”

另一人答:“报告李团长,我们乡来了六只,不过还有六只晚一点就赶来。我们可以凑够二十只船。”

李佑清道:“谢谢你们的支持。我们赶路紧急,麻烦你们了。”

二人点哈腰道:“李团长客气,不用谢,支援**,这是我们份内的事。”

1营过河后,没有等候,继续向东前进。这天,进入南县境内,接连又遇两条大河。这次过河很顺利,早有渡船在渡口等候。

过了南县,一天,李佑清来到1营,高楼珍集合全营,李佑清讲道:“1营官兵们,兄弟们,我们团是21师的先头部队,1营是我们团的先头部队,也就是说1营是21师的先锋营。你们的行军速度将直接影响全师的速度。我们从常德出发,今天已是第五天了,还在湖南境内。主要是三条大河耽误了我们的时间。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八路军就会抢在我们的前面。因此,师长命令我们要克服困难,加速前进。我看,我们只在白天行军还不行,夜晚也要行军,要日夜兼程。”

为了抢先到达武汉,部队人不释负,马不卸安,挥汗如雨,日夜前进。向东,经君山,绕过洞庭湖,经云溪到临湘市,转头向北,直指武汉。又经过三天的急行军,进入湖北境内。衣服整日泡在汗水里。有几位老兵是湖北云梦黄陂孝感人,听说进入湖北了,都感叹地说:“总算又回湖北了,又回到家乡了。我们绕着家乡转了一大圈这回该回家了!”

却说部队尚未进入湖北时,就已进入日占区。不时有日军三三两两在大路上,村落旁,小河边闲逛。见到中**队到来就赶快躲让。由于我们是62团1营机枪1连1排1班,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有几名士兵由于身体虚弱,负荷重,又值天气炎热,已经走不动了。排长石富庭叫了几个日军来,命他们帮着运送粮食、弹药。日军没有反抗,老老实实地帮着运送。此事传开,其他连队也纷纷去找日本人帮着运送武器弹药。也有日军不愿意,不服从命令,中**人用枪指着强令他们扛着子弹箱跟着走。还有些日军挨了中国连排长们的耳光后,才驯服地帮着运送。

团长李佑清知道,立即下令:“不能这样做,这样做有损中**队形象。立即将日军退回。”

再说日占区,中国百姓们为了躲避日军的蹂躏,几年前就已离开家园远走他乡。日军投降后,百姓们尚未返回。沿途满目萧条,田园荒芜,千村薜荔,万户萧疏。

一天黄昏,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到达湖北境内的余家桥,按原计划,在这里宿营。由于百姓们没有回家,各村落都空着。冷冷清清,不见一个百姓。只有靠北边的小山脚下有一院子,一缕青烟正袅袅上升。在夕阳的斜照下格外显眼。高楼桢正在分房:“机枪连驻北边,步1连驻东边……”

我们机枪连就朝北边那个村院走去。

房主人听说有**来住,赶忙开始打扫院子,收拾屋子。我们进入院子,房主并没有理采我们,只顾打扫卫生。房主人为一男性,三十多岁年纪,身材魁梧高大。干事动作麻利。直到把所有的屋子,里里外外全部打扫干净后,挺着身板大声问道:“请问贵军是哪个部队的?”

排长石富庭答:“我们是92军的。”

“92军?哪个师?”主人问。

石富庭:“21师。”

站在旁边的连长祝庆桢接着答道:“我们是21师62团机枪连的。”

房主人瞅了一眼祝庆桢,又认真地把院子里的人都一一打量了一遍,似乎还有什么事要问,欲言又止,转身欲进屋。祝庆桢叫住他道:“老乡请你等一下。请问你是这屋子的主人吗?”

“是的。”房主答。

“怎么只有你一人?”祝庆桢问。

“不对,两人,还有我的侄子,见你们来,他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主人答。

“你叫什么名字?”祝庆桢又问。

房主人没有立即回答,好象有些为难,停顿了片刻后答:“王国梁。”说完,转身进屋去了。

院子不算大,屋子也不很宽敞。一百多人住进来,显得很拥挤。各屋子已住满了人。由于天气不冷,我班在院子内的屋檐下摊开被包安顿下来。武器弹药全摆放在院子中间。各排的伙夫们都在院子外边置锅做饭。

在河里洗过澡回来,天已经黑了。晚饭后,由于过度疲劳,在檐下一躺下就睡着了。不知何时,营长高楼珍来查房,他和祝庆桢的对话惊醒了我。只听他问道:“晚饭,士兵们都吃饱了吗?”

祝庆桢答:“饭是吃饱了,只是没菜,大家都把盐放在饭里,吃咸了渴,不吃盐又不行。每天流汗太多。”

高楼珍小声道:“是啊,士兵们很辛苦,每个人身上五六十斤重的负荷,天气又热,流汗太多,需要盐水补充。以后,每天早晨让士兵们喝一碗盐水。不然,人都没劲了。哦,这屋有房东没有?”

“有房东,是叔侄俩。”祝庆桢答。

高楼桢又问:“态度怎样?这周围都没有房东,怎么就这里有?”

祝庆桢答:“态度很好,见我们来,他把屋里屋外都扫得干干净净。他还问我们部队的番号。当我问他叫什么名字时,他开始不肯回答。后来,他还是报了姓名。他叫王国梁。”

高楼珍忽然想起什么事,重复道:“王——国——梁。多大年纪的样子?”

“约三十多岁的样子。”祝庆桢答。

高楼珍自语道:“莫非是他,他怎么在这里呢?”

祝庆桢问道:“他是谁?你认识他吗?”

高楼珍道:“在我当连长的时候,我连里有位排长也叫王国梁。只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不知是不是这个人。”

祝庆桢道:“这世上同名同姓人多。不管是不是把他叫出来,你一看便知。”

“那好,你把他叫出来。”高楼珍道。

祝庆桢敲了敲房东的门,低声喊道:“老乡,老乡!我们营长来看你,请你出来一下。”

门开了,房东走出来。高楼珍打开手电筒把房东从脚到头照了一遍,突然惊奇地叫道:“王排长,你还活着!你还认识我吗?我是高楼珍。”

房东一下子扑到高楼珍的面前,拉着高楼珍的手道:“连长,可找到你们了!我不是逃兵,你不能枪毙我。我不时逃兵呀,这多年,我一直在找你们,打听部队的下落,没想到,自己的部队来到家里。”声音悲切。

满院子的人都被惊醒了。听了王国梁的话,我猜定,高营长以前肯定枪毙过逃兵。

房东继续道:“没想到连长来到我的家里,可是家里什么也没有,没东西招待连长。快,请这边屋里坐。”

高楼珍也许太累了,道:“时间不早了,知道是你,我的心又踏实又高兴。今天就谈到这里,你早点休息,明早我来看你,我们再谈。”说完,转身出了院门。

祝庆桢、王国梁二人送至门口,齐声道:“营长,你走好。”二人转回来,王国梁道:“你的军衔是上尉,是这个连的连长吧?”

祝庆桢道:“对。我姓祝,今天来到贵府,多有打扰。你休息吧。”

王国梁道:“都是一个部队,不要客气,都休息吧。”说完进屋关上了房门。

院子里又静了下来,一会儿,很多人又打起呼噜。只有天空的星星还在眨着眼睛。一弯月亮压西边房顶上。

次早醒来,天已大亮。高楼珍兴致勃勃地又来到院子里。大家迅速起床,打好被包,打好绑腿。祝庆桢、王国梁都迎出来和营长打招呼问好。高楼珍指着祝庆桢道:“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营机枪连连长。”

王国梁道:“昨天,他一来,我就看出他是一名上尉,祝连长,在家里认识你,真是三生有幸。”说完伸手去和祝庆桢握手。

祝庆桢握着王国梁的手道:“幸会,幸会。”

高楼珍问道:“王排长,你的祖上就住在这里吗?家里其他人呢?”

王国梁道:“对,这就是我的家,家里就我和我侄子两人。真是凑巧,得亏我昨天赶回来,不然的话,就见不着你们。”说完,他叫出他的侄儿道:“这是我的侄儿,他爸妈都被鬼子杀害了。”

全连都挤在院子里。高楼珍指着王国梁向全连介绍道:“大家静一静,我们这位房东原来就是我们部队的。当年,我当连长的时候,他是我连的一名排长。他叫王国梁。他作战勇敢,他是抗日英雄,一九三八年,我们92军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战斗非常惨烈。我的连损伤惨重,九挺重机仅剩一挺,士兵伤之过半。当然,日军伤亡也惨重,战斗结束后,我们撤出阵地。不见了王排长,都以为他已经阵亡了。后来,我们转战河南、湖北郧阳,又南下湖南。一路上,不断地补充兵员,军部也在不断地给我们补充武器装备。逐渐恢复了以前的建制。”

大家有的站着,有的坐在自己的被包上,静静地听着。

王国梁也感慨地回忆道:“台儿庄战役中,我的排抵挡着日寇一个营的兵力。倒在我排机枪下的日军足有一个连。后来日军的炮兵把我们当靶子打。三挺重机全部被炸毁了,弟兄们全部阵亡了。”说着,他鼻子一酸,不禁失声痛哭起来。他忍着悲痛,擦了一把眼泪继续讲述:“当时,我也昏迷过去了。当我醒过来时,枪炮声已经停息。硝烟已经散尽,身上盖着一尺多厚的土。我扒掉身上的土,撑着坐起来。见排里的弟兄们大多都埋在土里。我努力去呼喊,去刨土,想找到一个还在活着的人。可是翻遍了所有的人,也没发现一个还在活着的。周围遍地都是死尸,有**的,也有日军的。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去了什么地方地,我凭着还有一口气,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跟着担架队逃出了台儿庄。幸好身上还有两块银元,买了一套便衣,换下军装,跟着向西逃难的人群,逃到河南。几经转折,回到自己的家乡。跟着哥,嫂种庄稼。一九四一年,日军侵犯到这里,哥嫂让我带着不满十岁的侄儿逃到了鄂西襄阳,以卖油饼为生,躲了这几年。后来听说,哥嫂都被日军杀害了。”说到这,王国梁又是泪水涟涟。喉咙发硬得说不出话来。他镇定了情绪继续道:“八月十七,我一听说日军投降了,就丢下生意,带着侄儿往回赶。没想到,我上午到家,你们下午就来到。真是巧得很啦!在家里遇到自己的原部队,老上级。”

高楼珍笑道:“真是巧啊!我们是八月十七从常德出发。你是八月十七从襄阳出发,又在同一天赶到这里。今天我们能在你家里相聚,真是没有想到的事。如果将来有人写书,这是一段真实的传奇故事。”

高楼珍问王国梁道:“王排长,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向武昌开拔。你本是第92军的人,我想劝你归队,先到我营部做干事,等以后有了空缺再说。不知你是否愿意。”

王国梁沉思片刻后道:“我愿意继续参加92军,跟着你干。我唯一丢不下的就我这个侄儿,既然营长愿意收留,我只好带着侄儿一起参军。他现在十五岁,三年后,将也是一名**。”

高楼珍道:“很好,那你们收拾一下,准备和我们出发。”

早饭后,部队又穿上汗水浸泡了多日的军衣,背上行李,武器、粮袋出发了。王国梁带着他十五岁的侄儿也走在队伍中。

却说王国梁,由于对日军刻骨仇恨。行军路上惹出一件事情来。

欲知何事,且听下回。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郧山一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郧山一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急行军 英雄家中归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