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惨胜
在皇太极被周杰的大炮打中后,群龙无首的建虏兵的作战意志开始在慢慢减退,刚开始还十分勇猛的建虏兵现在都开始变得茫茫无助了,在失去指挥系统后,他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不知道该如何来抵挡来势凶猛的大明军队,只是在那里机械地抵挡着杨之枭部队一波又一波的凶猛进攻。
在杨之枭中军部队的前进中,这些建虏兵纷纷倒毙在燧发枪的子弹和刀剑下。而作为已经突进建虏中军的骑兵,更是是肆无忌惮地在建虏部队中来回穿梭着,扔出的一颗颗手榴弹成片成片地炸死建虏兵,然后再用手中的马刀如切西瓜般把地上的建虏兵一个个砍掉脑袋。
现在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杨之枭相信这场战争马上就可以结束了,确实,在杨之枭和洪承酬的前后夹击下,这些建虏兵的队型开始混乱了起来,在明军的凶猛攻击下纷纷报头鼠窜,在失去胜利希望的建虏兵不再是一群勇猛的狼了。
而是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绵羊,他们不再是不怕死的勇士了,他们现在为了求活命开始四处躲避着明军的追杀,现在整个建虏部队开始变得兵找不着将,将找不着兵了,崩溃已经开始了。
杨之枭骑在战马上,在亲兵的保护下也来到了前线,看着自己的部队如赶羊一样到处追赶那些建虏兵,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宁远战役终于可以顺利结束了,不可一世的建虏也尝到了四处被追杀的滋味了,明末的历史也切底地被改变了,不再有松山大败了,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梦再一次被杨之枭粉碎了,以后的历史也许不再会出现清朝的字眼了。
明军开始反攻的时候,在皇太极生死不明的情况下,以多尔衮为代表的建虏高级将领也试图来挽回这个败局,可是现在建虏兵因为皇太极的倒下丧失了最后的胜利信心,在整个战场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他们能做的只是收集附近自己的亲兵部队,然后掩护着昏迷的皇太极开始突围。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周围开始聚集了大量的六神无主的建虏兵,虽然多尔衮开始收集了部分士兵,可是想抵挡住明军两面夹击那是痴人说梦而已,现在整个战场建虏的败局已经注定,想要搬回那是不可能的了。
就是皇太极生龙活虎地站出来也不行了,因为这些建虏兵的作战意志已经消失,队型已经混乱,不是那么容易组织起来的。所以多尔衮在聚集了几千的骑兵后,开始护送着皇太极的身体向觉华岛方向撤。
正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杨之枭也发现了这股队型整齐的部队,看到那支部队打出的是多尔衮的旗号,心里也佩服多尔衮不愧是多尔衮,在这样的形势下还可以马上组织起一支抵抗的部队。
杨之枭发现浑身是血的皇太极正被建虏担架抬着出现在多尔衮的那股部队中,正被多尔衮带领的骑兵团团保护着。
这个时候的杨之枭不确定皇太极死了没有,心想不能让皇太极这么轻易地被救回去,再说那里还有条大鱼多尔衮呢,到时候把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一网打尽,那么建虏也许就会从此一蹶不振了。
于是,杨之枭开始催促部队去阻拦多尔衮,可是在多尔衮周围到处都是建虏兵,虽然这些建虏兵已经没有了多大的抵抗,但是毕竟还有好几万呢,这些建虏就是一点不抵抗乖乖地让你去杀也得有好长一段时间呢,想马上冲破这些建虏兵而追上多尔衮也有极大的难度。
心急如焚的杨之枭在跟自己派出去完成任务的亲兵营骑兵汇合后,在抽调不出其他部队来追击时,不顾自身的安全带着这些精锐骑兵开始向多尔衮逃跑的方向追赶了过去。
这个时候多尔衮他们不但自己要逃跑,还要护送着奄奄一息的皇太极,所以根本跑不快,很快就被快速突破的杨之枭以及带着的精锐骑兵追赶上了。
眼看就要被杨之枭追上的多尔衮为了能够顺利逃走,马上分出了一支大约一千多人的骑兵来拦截杨之枭的骑兵。这支骑兵无惧地横立在杨之枭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杨之枭定睛一看原来带队的居然是鏊拜,这个以前在杨之枭跟皇太极秘会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现在被多尔衮派来阻拦自己了。
看见鏊拜提着大刀出现在骑兵的最前面,深知鳌拜勇猛的杨之枭当然不会亲身上去撕杀,杨之枭一直以为作为一支军队的统帅不是靠武力去撕杀来取得胜利的,而是靠运筹帷幄来指挥取得的,再说杨之枭对自己跟敌人单独对阵是没信心的呢。
这个时候,作为杨之枭亲兵队长的韩孟虎早就跟鳌拜对上眼了,两人早就在杨之枭跟皇太极秘会的时候就产生了对阵的念头,可惜上次两人都没机会,现在两人见面后眼睛都开始红了起来。在杨之枭一声命下,韩孟虎子又忘记了保护杨之枭的职责,舞动着大刀第一个像鳌拜奔了过去,然后双方骑兵也开始对冲了起来。
杨之枭在几个亲兵的保护在处身于战场外面,这种场合不需要他亲自上阵撕杀的,他只在一边观察着。
这个时候猛子已经跟鳌拜拼杀了起来,两人都十分的勇猛,在拼了几十个回合后仍然不分胜负,而周围的骑兵则因为杨之枭带过来的艘是最精锐的骑兵,这些建虏骑兵哪能是对手,在周锐的骑兵几个冲锋下,这些建虏骑兵都纷纷被挑下马来,战场上还剩下零星的建虏还在顽强地抵抗着。
这个时候的杨之枭看到韩孟虎跟鳌拜的决斗仍然还没结束,为了尽快解决这支骑兵追上多尔衮,也顾不得看看到底是鳌拜厉害还是猛子厉害,招呼其它亲兵上前帮助猛子一起把鳌拜收拾了。
这个鳌拜虽然勇猛,可是在跟同样勇猛的韩孟虎拼了这么久后早就体力透支了,现在再被杨之枭的亲兵上来一阵猛打,立刻被乱刀砍倒在马下。
收拾完阻截自己的鳌拜骑兵后,杨之枭再想去追多尔衮的骑兵,发现他们已经上船往觉华岛方向走了,这个时候已经追不上了,杨之枭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多尔衮他们消失在自己的眼前而无能为力。
现在虽然让多尔衮跑了,可是宁远战场上还有几万的建虏部队来不急跑,他们来杨之枭部队的进攻下,特别是在多尔衮带着建虏高级将领跑路的情况下,完全放弃了抵抗,轻易地被分割成一片一片地被包围了起来,然后一片一片地被消灭掉。
宁远一役,皇太极带来的十五万精锐建虏兵除了多尔衮带着的几千骑兵逃走外,其它全部被消灭,可谓是明朝跟建虏作战几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只可惜让多尔衮带着生死不明的皇太极给逃走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不过相对于这么巨大的战果,这点小遗憾也算不了什么了。
在全部消灭了被围的建虏兵后,杨之枭带着亲兵来到刚才拼杀的战场上,见到的是一片修罗场景,到处都是死人的尸体,有自己部队的,也有建虏的,当然大多数还是建虏的,这些尸体都横七竖八地以各种姿势倒在地上,这些人流的的鲜血把整个地上都淋的**的,像是刚下过一场血雨,空气中布满了血腥味,情形是惨不忍睹,这情形即使多次上过战场的杨之枭也忍不住差点吐了,这里的场面实在太惨了,让杨之枭心里一个劲地感叹战争的残酷性。
不过杨之枭也知道现现在汉人跟建虏鞑子是死敌,是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关系,想想历史上的建虏入关后做得比现在还绝,在建虏入关前汉人有九千万的人口,建虏入关后被杀得只剩余一千多万了,历史上的什么扬州三屠等,比起现在的情况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俗话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这话一点都没错,如果自己不靠暴力来抵御建虏鞑子的进攻,那么如果等建虏入关后中华民族将遭受怎么样的浩劫啊!
所以对于自己所做的是,杨之枭是一点都不后悔。经历过几次残酷大战的杨之枭也不再是以前的杨之枭了,以前的杨之枭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子,而现在成为了一个指挥着十几万精兵的将军了,深知历史责任重大的幽州开始硬起心肠来做一些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了,包括毫不留情地杀掉挡在自己面前的敌人,现在的杨之枭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将军了。
在杨之枭默默地走过战场的时候,周围的士兵则在默默地打扫这片战场,他们有条不乱地一边把死在战场上的自己的战友尸体抬了出来,准备找地方掩埋,然后对受伤的战友进行治疗;对于那些没有死透的建虏或者装死的建虏,这些士兵则毫不留情地一刀解决掉了。
这场宁远大战,杨之枭的部队也有巨大的伤亡,看着这些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兵有的永远长眠在宁远城下了,杨之枭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以前都是活生生的汉子啊,特别是以前跟自己从南山出来的,多少次一起喝过酒的啊,现在他们永远看不到胜利了,也永远不能来参加胜利的庆功宴了。
这些人的牺牲,得让多少的家庭痛苦啊,这些人为了整个汉族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相对于这些人,杨之枭觉得自己打胜了这场战争一点都不伟大,伟大的是这些可敬可爱的士兵,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实现了的。
而杨之枭只是躲在后面出出主意而已,这让杨之枭非常的惭愧。杨之枭知道这个时代把普通士兵的命看得非常的轻,普通士兵死了后直接是就地挖个坑埋了就是,运气好点的就是给他家里寄点抚恤的银子,而这些真正为战争出过力的士兵甚至说不出名字,就这么客死在异乡。
杨之枭现在觉得这样做对这些士兵一点都不公平,在战场上只有这些普通士兵才是战场上最关键的人物,也是出力最多的群体,如果就这样让这些人不明不白地客死异乡,杨之枭觉得非常愧对他们的英魂。
杨之枭想起了后世的烈士纪念碑,想到了一种可以安慰这些亡灵的办法,那就是仿照后世的做法,在这里建立一个英雄碑,把这些无名英雄的尸体全部安葬在这里,然后再在这里树立一块巨大的纪念碑,把这些战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全部刻在碑上,好让后世的人瞻仰,让世世代代的人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想起这个后,杨之枭看到这些受伤的士兵,有的可能终身残废了,不能再上战场,也不能回家干活了,如果按照这个时代的做法,那么这些人也许就是回家等死了。
而对于这些战死的士兵,杨之枭也不忍心让这些功臣受苦,也觉得自己有义务为他们的下辈子着想,想到自己从皇太极那里敲诈的两百万两银子还没怎么用过,于是就打算拿出部分来分发给这些受伤的战士,足够让他们回家过上一辈子的日。
还有这些战死的英雄,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他们不在后,他的家人不但痛苦不堪,而且还会失去一个重要劳动里,也许有的家庭就会陷入困境,对于这些人的家庭,杨之枭也打算发放一笔银子专门派人送到他家里去。
心软的杨之枭本着不想让自己战士受苦的这两点做法,从此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产生了英雄纪念碑和抚恤金的概念,这些只是杨之枭本着自己的良心为自己死去的战士做的那么一点点事情,成了今后杨之枭部队的光荣传统,但是这两件事产生的效果却是杨之枭意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