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明孝宗张皇后(三)
朱见深这个人的一生,绝不是什么彻头彻尾的大奸大恶之辈。然而他留下的大明王朝,也绝不是什么好接的差事。
朱佑樘已经看到了很多弊端,也想过很多解决方法,然而一个巨大的危机摆在他面前:没钱。
其实朱佑樘目前的事情很多,大行皇帝的葬礼,谥号,大赦天下,还有宪宗朝实录的编纂,都是第一要务。在这之后,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事情,还暂时考虑不到钱的事情上。
然而国库实在是太穷了。每个皇帝登基都要给宗室亲王发钱,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但是到了发钱的时候,国库开始哭穷了。二十六个亲王的赏赐不是个小数目,虽然国库还承担得起,但是每笔钱都应当精简着花,加上剩余量实在太少,于是整个国库的赤字就被赤LUO裸地摆在了朱佑樘的面前,给他当头一棒。
要说到朱见深这辈子的创举,除了弄出了不走司法程序,皇帝直接提拔的侍奉官之外,就是搞了皇庄出来。皇庄是皇帝带头圈地,唯一的好处就是皇帝有了自己的小金库。然而这个小金库也在万贵妃孜孜不倦地消费,以及朱见深的求神问道行动中,来多少用多少,没多少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朱佑樘。
怎么办?无非开源节流才能解决财政危机。
开源这个时间比较长,节流却是在眼下的,于是朱佑樘找到阿娇来了。
阿娇一听朱佑樘的讲述,立刻明白了过来。如今的户部尚书李敏是正月刚上任的,实在是成化朝遗留下的内阁及六部里,少数有才华也有骨气的。李敏目前对于财政问题还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和朱佑樘细谈,不然恐怕朱佑樘几天都睡不好觉了。
李敏给朱佑樘算了笔帐。新君登基的这笔赏赐还算好说,毕竟只需要赏二十四个亲王,外加被过继给秦王但还没有正式册封的镇安王;以及明朝史上不是亲王胜似亲王,最特殊也是历史上最晚被灭的靖江王。但是宗室的俸禄可不是这么算的,亲王数目看似比起洪武年间,并没有增加多少,但是这些亲王的子孙,一堆的郡王以及再下面的六等爵位,可就是指数级的增长。
阿娇觉得,明朝的爵位制度其实还算是比较简化了,八级爵位制度,比起清朝要少了不少。清朝不仅要养宗室,还要养八旗,这个问题暴露得更早。康熙自己就对宗室继承制度进行了严格的改革,嫡子一人袭爵,其余嫡子再降一等袭爵,庶子则是要差好多个等级。后来雍正全面实行了降袭制度,才稍微缓解了因为康熙太能生,带来的宗室支出压力。
朱元璋晚年曾经把宗室的俸禄大幅度缩减,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只有两千,以下就更少,而且是以粮食、银钱各一半的形式发放。然而宗室的人口膨胀问题始终是个隐患。
朱佑樘正在描述一年要给宗室发多少钱多少粮,阿娇就嘀咕了一句“子子孙孙无穷匮矣”,结果被朱佑樘听到了……
朱佑樘突然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略微焦躁的心情好像被小刷子平复了一下。阿娇愣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是妄言了,准备请罪,一句“妾身”刚出口,就被朱佑樘拦住了。
朱佑樘说道:“梓潼怎么想到愚公上去了。不过是说一下宫里削减开支的事情。”
阿娇回道:“如今后宫里人口不多,原本每年进上的香料可以减去七八成,其他各项开支、非必要的进贡也可以有所减免。还有先帝留下的那些和尚、道士的供奉。另外太皇太后那儿……”
朱佑樘接道:“三位老娘娘那儿自有朕去解释。只是这能省下多少来?”
要不是上一世在民间四处乱转过,阿娇对于民间的物价也一向是不关心、不了解的。尽管朱佑樘童年生活很是坎坷,然而毕竟是活在宫里面。阿娇回道:“妾身估算一下,应当能有这个数。”比了个手势,朱佑樘看了之后也略微放了心下来。
正巧这时宫女们拿着煲的汤上来了。阿娇问吴废后前段时间讨教了个护发的方子,用芝麻、黑豆、枸杞熬出来的甜汤。
因为目前处在国丧期间,朱佑樘这个人守孝又相当认真,每顿都是在吃素。看到这汤也多问了几句,结果也要了一碗来。朱佑樘在养胎的时候没有养好,生出来的时候,头上一小块地方就没有胎发。长大了虽然好了些,然而那处的头发总觉得有些稀疏。看着朱佑樘一本正经地拿着汤来喝,阿娇也觉得这个人挺可爱的。什么“枸杞养身,芝麻益肝”的,不就是头上少了点头发。被阿娇一双眼睛含笑地盯着,朱佑樘毕竟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突然脸也有点红了起来,不说话了。
------------------
到了晚上,阿娇亲自带着算的结果,和单子去了乾清宫。因为皇帝延绵子嗣非常重要,像朱佑樘这样要穿三年素服的已经是少见了,孝期的夫妻生活还是比较宽松的。然而目前毕竟还在国丧期间,两人也不是真的做什么,就是盖个大被子一起睡而已。不过朱佑樘这人十分坚持,认为夫妻就应当像民间那般,同寝同起;像是明朝后宫定下的,皇后也得半夜被包回坤宁宫的规矩,被他给忽略了个彻底,阿娇也不是第一回睡在乾清宫里了。
阿娇说完了香料、布料、食材还有各种“娱乐”活动所能省下的开支后,又补了一句道:“宫里还有不少宫女,有些年龄适合的,出去还能嫁个人家,目前也用不到那么些人。老宫女不愿意出去的,正好留下侍奉,也不会短缺了人手。”也不用让那些宫女们,年纪轻轻的就给大行皇帝殉葬,这是阿娇没说出来的话。毕竟明朝的殉葬制度废除,只是规定妃嫔不用下葬,很多太监宫女照样得跟进墓地里,最后活活饿死或者憋死在里面。
朱佑樘却是听懂了阿娇的言下之意,双眼认真地看着阿娇,说道:“梓潼想得是。那些有罪之人,尚且大赦能够赦免,这些宫女太监劳碌了一生,也该有个善终才是。父皇一向心地仁慈,也会同意的。”说着让人去传给礼部的口谕。
晚上阿娇迷迷糊糊的时候,却感到身侧的人翻来覆去地,难以入眠。阿娇翻了个身,看到朱佑樘晶亮的眼睛。忽然听得说道:“梓潼白天的一时戏言,朕倒是觉得,细想来也有一番道理。只是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今日和三位老娘娘谈话,朕也是很过意不去,朝堂之事太多,册封礼却是要推迟了。”
阿娇迷迷糊糊地就道:“皇上当以国事为重,妾身哪有什么委屈的。另外白天的话妾身是妄言了,如何能指点国家大事,请皇上赎罪。”
朱佑樘说道:“不,梓潼说得很有道理。朕仔细想了想,父皇有十四子,若是宗室亲王人人都有十四子,那么岂不是多出十几个郡王来。而且那些宗室不事生产……”
可不就是整天努力生孩子,再从朝廷多捞好处嘛。阿娇心里明白的,哪个时代都一样,清朝那个安亲王岳乐不也喜欢这么干,还偷偷把妾生的孩子登记到嫡妻的名下,好多捞爵位的好处。明朝这里还有个好处,藩王都在外地,无事不得进京。宗室得起名才能申请受封,受封后才能拿更多的俸禄,皇帝只要多拖一段时间,比如那个过继给秦王的镇安王,一直到朱见深过世也没给他正式答复,一直拿的是郡王的俸禄,就省了不少钱粮。
不过像秦王这样资格很老的宗室,因为是朱元璋亲封的,一般无嗣也很少国除,而是过继个近支的子孙,毕竟秦王这一支人丁众多,也不愁找不到人来继承。然而按照阿娇的想法,就不应该客气。清朝那堆亲王,权力很多都不小,还不是被皇帝揉来捏去,罚俸降爵的都家常便饭。明朝的这堆宗室,无诏不得入京,藩王之间不得互相见面,不得做官做农民从商入伍,只能被圈养起来,成天啥事不干,就到处欺压百姓。而那些已经爵位传成庶民的,就更倒霉了,因为庶民不起名,照样拿不到俸禄,又不能做事情,最后就是被活活饿死的节奏。目前宗室庶民的问题,因为世代传的不够多,倒还没有怎么体现出来,然而也是个大隐患。
不过要破除这些制度也很困难,毕竟有朱元璋的祖训压在头上。阿娇说道:“皇上还是早些歇息,保重龙体为重。”
----------------
的确,朱佑樘是该好好保重龙体,以免被朝堂上的事情给气死。朱见深弄得那堆炼丹的,修庙的,求道的侍奉官,再加上几个奸猾的太监,全部被罢免了。财产自然要充公,救灾、边防都等着用钱,这下可好了,朱见深送出去的加上他们自己四处搜刮的,那些皇庄的收益,也算是辗转又回到了朱佑樘这个继承人手里。
怀恩当然也被朱佑樘大张旗鼓地派人迎接回来。阿娇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太监,怀恩简直是封建王朝历史的一个奇迹。不求权不求钱,保护朱佑樘十几年,还在朝堂上经常维护那些被排挤的官员——而后来也证实了,他们几乎一个个都是好官。
在这些大快人心的事情后面,总有不和谐因素在不断地作祟:纸糊三阁老当然坐不住了。原版的纸糊三阁老里,已经有个人和另外两个斗来斗去,被排挤走了。剩下的万安加上刘吉,带着彭华、尹直,在成化朝的官场里混的是如鱼得水。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尽管朱佑樘绞尽脑汁,在给自己父亲死后的盖棺鉴定里,拼命加上溢美之词。万安、刘吉都知道,朱佑樘不是个好糊弄的人。
在这些纸糊的阁老做太子导师的时候,他们原本把朱佑樘和他的父亲类比在了一起。毕竟他们的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同样昏暗孤单、朝不保夕的童年——朱见深一辈子的不安全感,几乎都来自于这段时光,也让他后来无心于朝政,一心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尽管古人不懂什么叫心理学,但是这点内容,是个人精都能分析出来。
但是朱佑樘和他的父亲不一样,在做太子的时候,他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意志力。明朝小时候非常聪明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像朱佑樘这样又聪明又勤奋的,就非常少见了。当朱佑樘登基之后,频频召唤当时在太子老师团里,不显眼的刘健和谢迁的时候,紧迫感更加来临。目前看来,朱佑樘父亲弄得那一套,他全部都给否决了;朱佑樘父亲宠幸的侍奉官和太监,他全部都清算了,下一个就该轮到谁,不言而喻啊!
万安和刘吉这些人虽然在朝堂上糊弄,然而他们显然都不傻,是时候给小皇帝一个下马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