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记得秒藏本书哦。谢谢各位童鞋,各位骚年,各位亲们的支持!
-----------------------------------------------------------------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迎来了执政的第十二任帝王,明穆宗朱载垕。
不料穆宗沉迷于后宫不理朝政,终日以媚药为伴,纵欲过度且乐此不疲。故仅仅在位六年,便魂归幽冥。
此时明朝内忧外患,江山摇摇欲倾,百姓生于水火,官宦贪腐成风。
穆宗崩,神宗朱翊钧继其位,改年号万历,誓救黎民于水火,还九州四海复清平。
神宗登基伊始,幸得内阁首辅张居正辅佐,设新法勤政务,朝野大有中兴之象。
万历十年,张居正薨。从此神宗突改其志,竟不理朝政长达三十年之久。不仅如此,神宗还频繁将宦官遣派至民间,搜刮民财,作威作福,弄得普天之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正是君昏臣聩,佥壬满朝,忠贤受祸,然后日沦于亡而不可救。
若明君执掌朝纲,必天降祥瑞,泽服于百姓。若昏君独断专政,必四海动荡,妖魅邪祟遍行于野。
万历中晚期,四海之内灾祸频发,天塌地陷,地动山摇,或有黑雾弥漫侵蚀白昼,或有剑云断彩虹于虚空,或有扫把星成双显在天宇,或有百姓夜见冤鬼结队哭嚎。
见华夏显种种不祥之状,多有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弃官离位情愿躬耕于僻野,多有饱读兵书弓马娴熟的将帅之才,远离朝野宁愿落草为王,也好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在这样的一个混沌时期,官匪相互勾结,盗贼四起,恶霸地痞横行于市井,官吏视而不见举而不查者居多。
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年代,多数百姓为了寻求自保,使得神州大地习武成风。各式以盈利为目的的习武场星罗棋布,其中极少有能学到真功夫的。
这样一来,也不知害了多少懵懂的少年,因胡乱的学了几招花拳绣腿,便立志要闯荡江湖,誓言交往八方朋友,结果客死他乡者不在少数。
而那些老牌的门派,正宗的武学大家,却因不懂生意之道,不说吹嘘之词而门庭日渐萧条。天下习武的人越多,真正的武林倒越是显得安静了不少。
当今的中原武林之中,武学的流派颇多,所传技法也各自有其精妙之处。这些门派之间很少发生摩擦,平日里都是自顾自的研修本门的技艺,很少能有什么事让这些门派参与到武林纷争之中。
而武林之所以依然争斗不休,原因就在于在这些门派之外,有着相对独立的三大势力。分别是:武尊堂,武圣居,和玄牝门。
武尊堂和武圣居并没有自己专属的武学技法,而是招集那些从各门各派学艺有成归来的江湖义士,组成了各自的集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在江湖上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聚敛钱财招兵买马称霸一方。妄想等到大明江山摇坠之时,也好振臂一呼,将九州四海收于囊中。
如果大明江山气数未尽,仍可以凭借强大势力,逐鹿侠义大道,问鼎中原武林。
武尊堂和武圣居两家,当数武圣居的人数更众、占据的地盘更大,而武尊堂虽然人数远不及武圣居,但是武尊堂的人,个个都是从各门派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手,并不像武圣居那样的乌合,所以武艺相对来讲更为精湛。
两家势力均衡的对比不分伯仲,并且两家各自占据的地盘并没有东西之分,更没有南北而制,而是混杂在全国各处。所以这许多年来,武尊堂和武圣居相互之间摩擦不断,在争斗中死伤者甚多。
武圣居下设九个堂口,以龙之九子命名,分别为:赑屃、鸱吻、蒲牢、睚眦、饕餮、蚣蝮、狴犴、狻猊、椒图,以此九堂之名,足以见其勃勃野心。
武尊堂下设只有五个堂口,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麒麟命名。
而玄牝门并无分舵,门徒共居于昆仑山脉,人数止有千余,远不及武尊堂和武圣居。玄牝一词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此众人也都是妄想成仙了道才齐聚至昆仑山。
起初他们并不问江湖是非,只是每日里专心采精补气,吐纳炼丹。可日久年深,了去生死,成仙得道者究竟几人?
渐渐的,那些未能得尝所愿的梦碎之人,倒是开始专研起了迷术邪法。这些功夫以心法为主,无需身体和四肢的灵活协调,这就对原始的武学派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玄牝门的徒众们,也并没有名正言顺的被列入中原武林的派系之中。虽是被群雄视为旁门左道,可江湖上的各大门派见了玄牝门的人,知其非同凡响,还是要尽量避之不与争斗。
故此,虽然玄牝门人数不广,但是名声极为响亮,包括武尊堂和武圣居两家,也要在未与打交道之前,便要给其三分薄面。
天地混沌如初分之时,四海动荡似沸水煎熬着大明朝制下的子民。武林之中武圣居、武尊堂、玄牝门鼎足而立,虽烽烟不断,却均属局部的摩擦,并无关大局的紧要。
话说大明朝制下有一岳州府,而岳州府的地界,也是武圣居下设的狻猊堂盘踞之所。
在岳州府地界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落,名叫杨柳村。杨柳村户不过五六十,人口不过三四百,是经常会被官府和狻猊堂共同忽视的一处僻野。
杨柳村本是两个村庄,杨村和柳村。柳村虽名为村落,可是如今仅剩下两户人家,又因为两个村落相距较近,故此被当地百姓合称为杨柳村。
杨柳村的居民们几乎就是与世隔绝一般,所以人们多善良纯补。整日里男耕女织,靠着种田砍柴为生。
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早,杨村的一位老汉从村口走了出来,老汉六十出头的年纪,虽然有了些白发银须,但是看得出体格还算结实。
他腰间别着斧头,挑着一付空担子。准备借着日出之前的清爽,到山中砍此柴带回家度日。
这也是老汉数十年来的习惯,每天早早的便上山去,在太阳露出地面之前就要赶回家。
杨柳村的人依山而居,山在村西,村落山东。村口不远便是山脚,只是有一条小溪拦阻。溪水不深只没脚面,宽度也仅有丈许。
老汉对这条走了数十年脚下的路非常熟悉,他早上起来精神饱满,心情也很好,低声的哼着小曲向前走。
出了村口便是溪水,此时在溪边正站着两名白衣女子,身材高挑匀称,相貌尤为俊美。这二人看见从村里走出的老汉便迎了上去。
老汉并不认识她们,见两个姑娘神色慌张,快步的走向自己便愣住了。那两名女子到了老汉的面前,先行了礼,后说明了来意。
老汉闻听,原来这二位姑娘急于进山,不想被溪水小阻,两个姑娘家若是脱鞋露足过水甚是不雅,所以想请老汉帮个忙。
老汉哈哈一笑道:“二位姑娘,请不必担心,老夫我背着你们过去便是。”
两位姑娘羞涩的道:“虽然您老为长,我们为幼,可是男女授受不亲,您怎可让我们伏于您的背上?”
老汉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就又问道:“那我要如何帮助二位姑娘呢?”
那两名女子道:“不如我们姐妹坐在您的空担子里,您担着我们过去吧。”
老汉摇了摇头道:“不可不可,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如何能够挑得动你们两个人?”
那两个女人显得越来越心急,央求着说:“老伯,我们求您了,我们不重,您就试一试吧,如果真的挑不动,我们也不会难为您的。”
老汉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就说道:“那好,你们只管坐进来,我且挑起来试一试,若是真的挑不动,到时我再帮你们想想别的办法。”
两个姑娘千恩万谢,然后分别坐在了两个空挑子里。老汉走过去把扁担放在了肩上,两腿一用力站起了身,然后哈哈一笑道:“都说什么千斤小姐,千斤小姐,照我看你们也没那么重嘛,比我的一担柴可要轻得多了。”
两个姑娘笑着道:“就是嘛,早就对您老人家讲过了,我们姐妹并不重的。”
老汉道:“好,你们可要坐稳了,我这就挑着你们过河去。”说罢挑着担子,哗啦啦的趟着水往对岸走。
本来溪水就不宽,老汉五七步就走到了对岸。然后把担子稳稳的放在地面道:“好了二位姑娘,你们可以继续赶路了。”
话一说完,老汉就感觉到不太对劲,刚刚坐在空担子里的两个姑娘都不见了。老汉直起身四周打量了一下,哪里也没有人的影子,再低下头往自己的空担子里一看,原来每个担子里放着一块棺材的板子。
并且那两块木板看上去并不是新的,而是深埋在地下多年的东西,边角处已有少许溃烂,上面的红漆也都掉得差不多了。
老汉看罢顿时冷汗就流出来了,感觉头发根发竖,后脊背发凉。吓得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连滚带爬的就往家里跑,把一付挑子扔在了河对岸。
老汉一口气跑到了家中,直奔屋内倒在了硬板床上,接着把被子拿过来蒙在头上,全身瑟瑟发抖口不能言。
家里人看见他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赶忙围了过来,可是任凭谁怎么寻问,老汉只是两眼发直,嘴巴张得很大,就是说不出半个字来。
家里人着急,拿来水他也不喝,拿来饭菜他也不吃,找来了同村的一名大夫,也看不出是什么毛病。
老汉就保持着这个神态整整一天的时间,终于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闭上了眼睛,永久的离开了人世。
老汉的家人如何痛哭思念,如何发丧且放在一边,再来看看同一天早上的柳村……
-----------------------------------------------------------
各位童鞋,各位骚年,各位亲们,看书时麻烦小手小动一下,记得秒藏本书哦。
本书首发来自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