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

阿伏伽德罗常数因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得名,他是一名19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化学家,在1811年他率先提出,气体的体积(在某温度与压力下)与所含的分子或原子数量成正比,与该气体的性质无关[7]。法国物理学家让·佩兰于1909年提出,把常数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量来纪念他[8]。佩兰于1926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一大课题就是各种量度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方法[9]。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值,最早由奥地利化学及物理学家约翰·约瑟夫·洛施米特(johannjosefloschmidt)于1865年所得,他透过计算某固定体积气体内所含的分子数,成功估计出空气中分子的平均直径[10]。前者的数值,即理想气体的数量密度,叫“洛施米特常数”,就是以他命名的,这个常数大约与阿伏伽德罗常量成正比。由于阿伏伽德罗常量有时会用l表示,所以不要与洛施米特(loschmidt)的l混淆,而在德语文献中可能时会把它们都叫作“洛施米特常数”,只能用计量单位来分辨提及的到底是哪一个[11]。

要准确地量度出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值,需要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下,用同一个单位,去量度同一个物理量。这样做在早年并不可行,直到1910年,罗伯特·密立根成功量度到一个电子的电荷,才能够借助单个电子的电荷来做到微观量度。一摩尔电子的电荷是一个常数,叫法拉第常数,在麦可·法拉第于1834年发表的电解研究中有提及过。把一摩尔电子的电荷,除以单个电子的电荷,可得阿伏伽德罗常量[12]。自1910年以来,新的计算能更准确地确定,法拉第常数及基本电荷的值(见下文#测量)。

让·佩兰最早提出阿伏伽德罗数(n)这样一个名字,来代表一克分子的氧(根据当时的定义,即32克整的氧)[8],而这个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入门课本[13]改用阿伏伽德罗常量(na)这个名字,是1971年摩尔成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4]后的事,因为自此物质的量就被认定是一个duli的量纲[15]。于是,阿伏伽德罗数再也不是纯数,因为带一个计量单位:摩尔的倒数(mol?1)。

尽管不用摩尔来量度物质的量是挺罕见的,但是阿伏伽德罗常量可用其他单位表示,如磅摩尔(lb-mol)或盎司摩尔(oz-mol)。

na=2.73159757(14)x1026

lb-mol?1=1.707248479(85)x1025

oz-mol?1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萧杀的隆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萧杀的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