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杨业以一个老将的直觉,担心这里有伏兵,遂决定大军先停顿下来,等斥候的回报后再作打算,寇准却已是等不及了,他是监军,监军干什么的,就是为皇上监视军队地,朝廷除了圣旨,又已经连下了三道金牌,这金牌一出,天大的事情都要让路。杨业还在磨蹭,即使寇准和杨业关系再好,也经不起这样的行军速度,寇准几度想越俎代庖,不过是自己不知兵,而且寇准还为杨业继续替杨子风说好话而气愤,给杨业的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到这种地步上杨业还能说什么,寇准代表的是皇帝,手上还有尚方宝剑,没办法,杨业只能下令部队匆忙加快速度。
世上的某些事情就是透着古怪,越是怕,鬼来吓,看着山谷中间那仅容四辆马车并排通过的狭窄通道,再看看两旁数十丈高的陡直石壁,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山谷的通道不是笔直的,而是曲曲弯弯的,中间甚至绕了一个环形,简直是天生的伏击阵地。当年诸葛亮火烧腾甲兵就是在葫芦谷中,这里的地形跟葫芦谷差不多,用火攻的话,里面的人除非占据两端谷口,然后中军尽快通过,不然就是九死一生之局。官军来得时候准备充分,士气高涨,而且梁山伏兵也不多,所以很轻松的度过了,现在就不同了,旁边有一万的敌人随时准备偷袭,如果走到一半,梁山在另一端卡住,然后放火,那么官军就会被困在这里。
为了以策万全,杨业同时派出数支斥候队,寻找是否有通道可以代替这虎卧谷,在另一端是没有其他通道的,不知道这一端有没有,可是寇准却有些等不及了,他已经迁就杨业很多了,眼看杨业在谷口又耽搁下来,心里极度不爽了,他要在皇帝面前表现,必须要忠心耿耿,皇上已经催促数次了,于是暗下决定,也不再和杨业招呼,率领侍卫走在了前面。
杨业大吃一惊,寇准年轻,又是文官,不知道其中凶险,有情可原,自己却是清楚明白的,如果任由寇准中伏,不用敌人动手,皇帝也不会放过自己,当下也顾不上等斥候的回报,急忙率中军赶上了,如此一来,其他的军队也只得跟上,整个大军被寇准带动了。如果谷里有伏兵,谁能活着出去只好看天意了。杨业拉住了寇准,命令杨延卿率一万人赶在最前面,尽快出谷,占据另一端,杨延昭则率一万人留下来断后,其他的五个儿子跟在中军。
果然不出杨业所料,走到山谷中央,一阵铺天盖地的石头雨迎头而下,原来这里还是有伏兵地,石头雨的厉害这些官兵可是深有体会,当下四处逃窜,将领也约束不住。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脱离这个山谷,可是整个山谷里全是人,在人群里根本看不清方向,所有的人只知道埋头向前冲。
事发突然,除了杨业有所防备,这些兵士大都陶醉在先前的胜利中,想想回家就可以封妻荫子了,哪里想到还有一个更大地吃人陷阱在等着自己,过了一会儿,石头雨仍在下,不过因为山谷中的石头太多了,竟然堆出了一个个空间,里面可供人隐藏起来,这样一来石头雨的杀伤力大减,不过这时官军亦是损失惨重,士气一蹶不振。宋江乘机领兵杀了出来,这批兵士都是精锐,士气也高,官军一时竟抵挡不住,梁山的将领多,这些人的武力值也高,杀起小兵就像砍瓜切菜。不过,官军渐渐从迷茫中反应过来,进行了有组织的反抗,杨业看着这残兵败将,心中尤在庆幸,幸好没用火攻。
本来梁山准备的有引火之物,只是没有用上。梁山的战术是这样的,先用滚石,可以沉重打击官军,还可以堵住通道,然后用火攻,可以给官军最大的杀伤,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回到聚义厅的兄弟看到那里的惨状,肺都气炸了,回去向幸存的伏兵一说,登时群情激愤,看到对面的仇人被石头砸的抱头鼠窜,纷纷倒地,心中有种很痛快的感觉,头脑一热,个人英雄主义冒上来了,不听号令(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军纪不明),都冲下来了,两军立刻搅在一块儿。而那些准备放火的兄弟自然不能用火攻了,梁山终究是梁山,如果是军队,就会采用最小的损失,消灭更多的敌人,即使有自己人,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放火。宋江虽然想放火,但是底下有这么多兄弟搅在那里,宋江一旦点火,底下的兄弟马上会离心,即使这场战争梁山胜利了,也不会再有宋江的位置了,而且在江湖上也会留下屠杀兄弟的恶名,一辈子就完了,宋江别无选择,只有跟着冲下去了。
官军虽然事先遭到沉重的打击,但人数上毕竟是梁山的七倍,逐渐扭转了战局,在杨家七子的带领下开始围歼这群漏网之鱼,梁山的人在一个一个的倒下,终于,最后一个也倒下了,标志着这场战斗彻底结束了。
战斗结束后,清点战场,梁山算是完了,宋江、李逵都战死了,不过官军也快完了,整理残军后,只有四万余人了,当初出发时有十万人,现在只剩下一小半,回去怎么交代,更难堪的还在后面,有官军抱来一堆血迹斑斑的衣饰,杨业只觉得头一下子炸了,怪不得到处找不到寇准呢,原来在这里。寇准的点儿比较背,本来这次是来捞军功,镀金地,结果谁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据知情的官兵说道,寇准是第一轮被打到的,有可能还是第一个被大石头压成肉饼的人。这下回去如何向丞相交代,如何向皇上交代,杨业真想一下子晕过去。
杨业看着这狼藉场面,心里苦笑,不知是该为官军庆幸还是该为梁山悲哀,就这一群丝毫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农民硬生生的干掉了自己六万精兵,唉。虽然梁山战败了,但是不能不肯定梁山军的惊人战斗力,真正的梁山人基本上都是战到最后一刻才倒下。如果这次不是有太多的掣肘,战局将或许会是另一种情况吧,但是打成这样又该怪谁呢,又能怨谁呢。自己这名将的称呼似乎已经当不上了。
杨子风日夜兼程,一昼夜功夫便返回了京城,和方腊短暂的交换了一下情报,便潜入皇宫,只见耶律裳正陪着赵情梳妆。杨子风正待进去,却觉察到周围有很浓的杀机,细心搜索一下,便发现公主的寝宫外围布满了弓箭手,还有几部守城用地床弩,看来朝廷好像对自己的行动早有察觉。但是杨子风是那么好搞地吗,电光火石间,杨子风已经在寝宫旁边转了一个圈,这些陷阱缺了人的操控,自然都失效了,然后径直冲了进去,一掌拍飞耶律裳,拉着赵情的手,揽入怀中,飞了,是飞了。
这些机关自然是吕端布置的,以吕端的身份和皇上之间的关系,不难取得皇上的首肯。吕端一直对寇准能否得手缺乏信心,为了有备无患,在宫中也布置了陷阱,只是他没有正确估算出杨子风的实力,所以给了杨子风可乘之机。看到数百个弓箭手晕倒在地,三部床弩被拆的粉碎,随后赶来的皇上和吕端大眼瞪小眼,接着又听到耶律裳说道这不过是杨子风在一瞬间完成的,心中都是震惊,这还是人吗,同时又感到庆幸,看来杨子风是不打算找他们算帐了,不然以杨子风的身手,他们就是藏身于大内也无济于事。
同时,杨子风临阵脱逃和寇准牺牲的消息也传到朝中,虽然寇准表面上答应了杨业对杨子风不按临阵脱逃处理,但是暗地里却指使手下收集证据。皇上大为震怒,吕端是悲伤,两件事情都和杨业有莫大的关系,而且十万大军去征剿两万农军,弄得这副模样,还是能征善战的杨家将领军,这样的结果让皇上如何接受,当下要把杨业下狱。吕端忙制止住,他知道,杨业的忠心是勿庸置疑,而且现在朝中武将也唯有潘美和杨业堪做帅才,杨业下狱,潘美就会趁机做大,为平衡朝中势力考虑,吕端要为杨业进言,杨业感激地看着吕端。皇上见吕端竟然慷慨到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保杨业,心中奇怪,杨业和吕端的关系好像没有这么融洽吧,而且自己也不允许文官和武将结党,不过听吕端一直在重点强调杨将军,登时醒悟,对了,杨业背后还有杨子风这个不稳定的因素,惹火了杨子风可不太好。本来,朝廷对这些能力特别突出的人要么招为己用,要么除去,免得威胁国家安全,可是对于杨子风,却难于取舍,也不知道是敌是友,说是敌人吧,对长安公主的好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能为朝廷效力,胜过千军万马;说是朋友吧,却偏偏要与朝廷作对,况且,除去杨子风,说一说还可以,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这一次设伏差不多摸出了杨子风的部分实力,比最初见到他时要高出不少,而且这次也不知道他到底出了几分力,这样的一个人,能不成为敌人还是不要结仇的好,估计即使做朋友不成也不会对朝廷有过分的举动,赵情的身份摆在那里,杨子风或许会有些顾忌,就像这次公然设计他,他却没有报复。
皇上在心中定下了低调处理杨业的调子,但是杨业的失误这么明显,如果不重重处罚,朝廷威信何在,而且潘美这些杨业的对头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不过处罚重了,又怕和杨子风的关系搞僵了,此刻就要吕端出面求情了。对吕端的请求,皇帝都会给面子的,何况那些在吕端手下的文官;高俅素来看不起杨业,平时两人之间关系平淡如水,这次,高俅也为杨业求情,因为杨业解决了他的心腹大患,何况上面还有皇上、吕端顶着,送个顺水人情也不费什么,高俅早就看出了皇上的意思;如今正是对杨业落井下石的好机会,但是杨业最大的对头潘美现今却在潼关待着,虽然他在奏章中要求严惩杨业,但是有没有效果却是不言而喻的,不说潘美远离朝堂,即使他现在在朝堂上据理力争,有皇上和吕端的包庇,杨业也不会受到很重的责罚;像包拯、八贤王他们,自然是要保杨业了。
最后,皇帝的判决如下:杨业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在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对辽用兵还需有人坐镇中军,杨业的元帅位保住了,但是却要罚俸一年,相对于杨业的过错来说,这刑罚可算是最轻的了,简直就跟没罚一样。杨业赶快磕头谢恩,可怜的老实人,这些庙堂之众根本不知道征战的艰辛和凶险,一味地让外面的将军按着自己闭门造车得出来的计划胡来,如果不是皇上催促杨业回军,也不至于中伏,损失惨重。至于杨子风的逃兵问题,在吕端刻意不追究的前提下,也就不了了之了,杨子风对这些朝堂中人来说,毕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没有必要为他浪费功夫。
在出征前,吕端就已经卜算出寇准此行会有血光之灾,不过血光之灾又分划破指头流上一滴血和殒命,吕端想战场上哪会不流血,而且寇准作为监军,手下有一大帮护卫,并且杨业也会把他重重保护起来,他要真是再出事,那就是天意了。杨业确实如吕端所想,对寇准的保护严密非常,只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次十万打两万,又是杨业领军,军功是一定地,只是没想到,血光之灾啊,吕端悔之晚矣。
赵情在半夜里突然被一个人掳走,小女孩的心中自是非常害怕,不过很快就认出了是杨子风,“放我下去,”赵情不停地踢腾,在她看来,马上就要成亲了,却被别的男人搂在怀里,这是对丈夫地不忠,虽然以前早就让杨子风搂过。赵情仍然是处于幻想的年纪,耶律诚一国之君即将成为自己的丈夫,何等风光,杨子风是不能比地,只是从小生活在深宫内的她哪里想到自己只是两国之间协议的牺牲品。杨子风知道一时与她也解释不清,干脆什么都不说。
杨子风按照以前的计划,把赵情安置在惊龙帮中,此时皇宫里闹翻了天,不过只是表面上作给耶律裳看的,杨子风掳走长安公主的消息被封锁起来,外人只当公主被贼人掳走。现在杨业已经回师,皇上的底气也足了起来,誓要与耶律诚一战,而且杨子风把赵情带走,肯定不会傻到再把她送回来,干脆顺水推舟,就说公主被掳,废了与辽国的婚约。
辽王耶律诚先是得知赵情被掳,然后就是宋朝单方面撕毁婚约,宋朝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胆了,有心教训宋皇一下,却得知杨业已经回朝,只得在行宫中暴跳如雷,现在他已经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再向中原进犯了,只能盘踞在幽州,不过,他还是很会虚张声势的,竟然派出使者问罪,要求宋朝朝廷割让幽州,每年向辽国上贡三十万匹棉布,二十万匹绢,一百万担粮草,五十万辆白银,如果不同意就会兵临城下。
胆小的宋皇竟然被吓住了,对辽国索要的财物一一同意,甚至连讨价还价都省了,只是割地,他是万万不敢答应,不然百年之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不过也不说派兵收回幽州,所以就造成了一个事实,既不说割让土地,又不派兵收复,而辽国则心安理得的盘踞在幽州。
朝廷的不作为激发了一些书生的爱国之情,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是有那么一份血勇之气的,国子监里的一个太学生割掉小指,在白绢上写下“收失地,复大宋”的血书。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只凭血气之勇,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其行可怜,吕端这只老狐狸到国子监,向这些太学生行了一个鞠躬礼,慌的这些太学生手足无措,然后吕端又舌粲莲花,轻易地摆平了太学生们。
稳定了北方和国内,朝廷开始全力对付西夏,西夏和辽国同为游牧民族,大宋却从来都看不起西夏,而西夏无法再进中原一步后,也学辽国那样要求宋朝上供休战,宋朝自然是不肯答应,只有战争了。强大的国家机器动员起来了,西夏哪里是对手,节节败退,于是向惊龙帮求援,西夏起兵的时候,方腊都没有响应,现在西夏节节败退,方腊更是无声无息。
宋朝的军队一直打到西夏的王庭,西夏不得不投降,递交国书,请求向宋朝上贡,才免了亡国的危险,其实根本原因是宋朝根本看不起西夏这个贫穷的小国,拿到手里也没用,反而还要浪费朝廷的人力、财力,所以放了他们一马,西夏从此也落了一个笑柄,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