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他也押了杜月笙的宝
第11章他也押了杜月笙的宝
杜月笙在“四·一二”中办得最让蒋介石满意的一件事,是诱杀了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汪寿华。
戴笠回答了杜月笙在心头盘旋已久的疑问。
蒋介石担心的既不是北方的北洋军阀,也不是外国人,蒋介石担心的是。这才是让蒋介石寝食难安的。
杜月笙觉得自己是在进行有生以来最大、也最危险的一次赌博,他把一切都压在上面,输了,就全赔进去;赢了,他将成为上海滩一代旷世奇人。这一宝,他要押在蒋介石身上。
蒋介石也押了杜月笙的宝。
上海的形势,让蒋介石感到单凭自己手里的军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关键的是,他不敢承担破坏国共合作的千古骂名,因此,必须有另一支力量出现,先把水搅浑,然后在混乱中下手,快刀斩乱麻,在全国各界和广大舆论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就把工人纠察队解决掉。而这样一支力量,显然非上海地方帮会莫属。凭着自己在上海混迹有些年的经验,蒋介石知道在共同的利益上,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和沪上各方势力,都会毫不吝惜地助自己一臂之力。
杜月笙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但他万万没有料到,竟然会在黄金荣那里遇到阻力。
黄金荣的确不同意杜月笙替蒋介石出力出策。虽然蒋介石是黄金荣的学生,可黄金荣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今后的退路。至少,现在黄金荣还没有把握说蒋介石一定可以坐定了天下。相反,他倒觉得的力量甚至还更强一点。至少,的那些主张,只要是听一遍、看一遍,就可以口耳相传了。而且,以黄金荣的判断,在国民党和的宣传中,显而易见的是的主张更吸引人,更有号召力。5000个工人就可以赶走毕庶澄,全上海有几十万工人,可能发挥的作用绝对不要低估。
杜月笙心急如焚,如果连黄金荣都说不过去,那什么都无从说起。师父除了弟子的名,这让他将来如何向蒋介石交待呢?
最后,杜月笙一直说到的主张,把黄金荣说得如坠雾中。不过,有一点黄金荣总算听明白了,那就是如果上了台,不但他的万贯家私和显赫威仪会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就连他的性命,也会毫不留情地“革”掉。法国人也将不复存在,因为肯定会收回租界的主权。
前面那些黄金荣听着半信半疑,但取消各国在上海的租界的事,他也早有风闻。可是租界一撤消,让他去哪里找饭碗?
“师父,在这种事上您要尽快拿定主意。反正肯定是只能保一头。雨农说这次蒋司令是发了毒誓,说‘不成功,则成仁’。您想,阿元坐了天下,当然只有您的好处,他还能不尽快地给您打理一些好处?不如帮着阿元办成这件大事情,我们安享荣华。”
说到这个份上,黄金荣才答应下来。
得到了黄金荣的支持,杜月笙开始紧锣密鼓地替蒋介石筹划起行动的具体事宜了。此时,蒋介石手下的一大批骨干人员,也纷纷聚集在一起,给蒋介石出谋划策。这里面,有蒋介石的政治部主任陈群、特务处处长杨虎,和天天陪在蒋介石身边的秘书陈布雷,以及一大批得意的干将。所有这些人,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集合到一起。杜月笙决定要在这个关头多卖些力气,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1927年4月2日,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白崇禧明确地提出,在几天后的事件中,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可能也是应当起到的作用。
上海的帮会很有力量,什么阶层都有他们的组织,还有他们的武装。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是中坚力量。
4月5日,以青帮为班底的“中华共进会”在上海宣告成立。这个会后来成了“四·一二”中杜月笙手中的一支反动的生力军。
杜月笙在“四·一二”中办得最让蒋介石满意的一件事,是诱杀了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汪寿华。
就在两天前,驻法租界的法军总司令巴尔雷还专程到杜公馆里找到杜月笙,要求他一定要尽在法租界的“保民守土”之责。由于和上海工商界多年的广泛接触,杜月笙也能感到他们在武装工人面前感到的恐慌。另一方面,蒋介石对和工人也感到如鲠在喉,这个信息也通过戴笠传达给了杜月笙。
所有这些人焦虑的中心,现在都集中在汪寿华的身上。
蒋介石定要汪寿华的命。
这件事很自然地落在了杜月笙的头上。
电话是杨虎打来的,虽然对方没有明说要杜月笙对汪寿华下手,但是杜月笙早己心领神会,而且,这无疑是蒋总司令的意思。既然打定主意要跟着蒋介石,这个任务就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杜月笙把身边所有的人都赶开,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呆坐在沙发里,两眼失神地望着窗外。原本干瘦的身躯嵌在巨大的欧式羊皮沙发里,显得渺小。
杀一个汪寿华,本来没必要让他花这么多的心思精力。
杜月笙和汪寿华早在“五卅”时就打过交道了,那时,作为法租界的华董和代表法国人和工人谈判的最合适人选,杜月笙见到了自己谈判的对手—作为工人代表的汪寿华。
不知是不是由于这层因素的作用,杜月笙在以后几次和汪寿华为工潮打交道中,竟然在劳资双方之间几度斡旋,也的确让工人得了一点好处。当然,有两点杜月笙是从不含糊的:一是杜月笙每次都利用这些事件提高了自己在资方和工人心目中的分量;二是他善于用两面手法,从来没有放过那些工人的领袖。为此,资方仍然愿意请他出面。
在几次打交道中,汪寿华身上表现出来的许多特质,比如说义气和胆识,也正是青帮人物的杜月笙最赞赏与敬佩的。身处乱世,要想在其中干出一番事业来,所需要的东西原来也有不少是共通的。
现在,要杜月笙去“解决”汪寿华,而汪寿华从来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甚至还很给自己面子。在这种情况下动手杀汪,汪没防备,人好杀而恶名难当。
蒋介石有蒋介石的规矩,那是政治的规矩;而他杜月笙也有自己的规矩,这是江湖数代相传的青帮的规矩:义字当头。杀汪寿华,这是不义,以后让他怎么在江湖上混?只凭汪寿华能拢住全上海的工人这一点而言,他也是个英雄,这样的英雄是江湖上敬重的,杜月笙不能想像自己的弟兄们会怎么看待自己杀汪寿华的举动,更何况汪身后还有十几万会立即被激怒的工人呢?
杜月笙缩在沙发里打了个寒战。
可是怎么能不杀汪寿华呢?
杨虎、陈群,还有他们后面几乎是高坐在云端里的蒋介石……此刻记忆中他们可掬的笑容都变成了一副副狰狞的面孔。原来笑容和庙里金刚怒目不过是一纸之隔。
杜月笙猛地从沙发里弹起来,浑身上下已经让冷汗湿透了。他重又跌坐回去,虚脱般地赢弱无力,双手捂住了双眼,他发狠地说道:
“叫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芮庆荣!”
10分钟后,四个人一起站在杜月笙面前,五个人鱼贯走进密室,外面已然路灯昏黄。
湖北会馆的上海总工会里,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正和几个工人骨干焦虑地围着上海市地图商议这几天的形势,几个人都摇着头拿不出自己可以让人信服的分析。
汪寿华的心里也很乱,只是作为总工会委员长的他,在工人们焦急而渴盼的目光中不得不强作镇定。
老实说,对于最近几天的局势,他也没有一定的把握。在武装工人夺取了上海市之后,蒋介石派白崇禧带着他一直持壁上观的部队突然开进上海,接管了上海防务,这让汪寿华对蒋介石下一步的行动将会如何,不由得隐隐地担心。
特别是这两天,工人纠察队连续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暴徒的突然袭击,工人中也出现了不少伤亡。汪寿华本能地认定这些零星的袭击背后正孕育着一个完整而缜密的阴谋,这正是最让他担心的。
就在刚才,一个工人跑进来告诉他说,他们一小队工人纠察队走到宝山路口时和一群流氓冲突起来,可是军方的巡逻队却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几个工人还被他们带走了。
“明明是那群流氓存心挑衅。我真怀疑那些当兵的是不是和那群流氓一伙的!”
这个工人的一句气话无意中触动了汪寿华的心病,他一直怀疑这些摩擦和蒋介石有关,但是纪律又不允许他这么做。特别是陈独秀和汪精卫才刚刚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为近来社会上盛传的关于国共两党的摩擦“辟谣”,而蒋介石也送了一面“共同奋斗”的锦旗到工人纠察队部里来,上海市政委员会也称赞工人纠察队是“民众的武装”……总之,所有官方的态度都一再表明国共两党间的亲密合作与伟大前景,可是这并不足以完全打消汪寿华的顾虑。因为他首先要相信自己眼睁睁看到的事实。
汪寿华决定问一问杜月笙,作为上海滩上横跨黑白两道的实力人物—杜月笙,地方上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杜月笙也正要找汪寿华。
他没有那么傻,虽然杨虎只找到了他,但是他必须把黄金荣和张啸林一起拉上,这样,功劳是他的,万一有骂名,也是三个人一起顶下来。
黄金荣和张啸林几乎是一口答应下来。对黄金荣来说,为“阿元”办事,是不遗余力的;至于张啸林,他从来就没有把杀几个人当一回事。杜月笙却有意地显得勉勉强强,可是一回到杜公馆,他马上通知各方:开始行动。
杜月笙的管家万墨林把电话打到湖北会馆的上海总工会的时候,汪寿华正要挂电话到杜公馆。所以汪寿华接起电话来一听,先是奇怪,继而是欣喜。
“噢,是万先生。您好,请找杜先生听电话。”
“汪委员长,实在对不起,杜先生不在家里。不过,也是杜先生要我请汪委员长到家里来一趟,一小时后杜先生会赶回来,有要事相告。”
杜月笙一直在电话听筒旁边,但此刻他显然不能出面。
“杜先生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讲吗?”
汪寿华多少存有戒心,在这非常时期,他并非有意吝惜自己的性命,可他身后毕竟有十几万的上海工人和党的事业。
“请汪委员长务必过来,墨林会亲往湖北会馆,请您屈驾。杜先生刚刚打电话回来时,特意嘱咐我,一定要请您过来。杜先生说,近来街上很乱,是有人暗中捣鬼……”
万墨林话留下一半,不再说了,他有意把后一句话压低了声音,却把每一个字都送到汪寿华的耳朵里,一下一下敲击着汪寿华的心房。
对急于弄清近几天动乱的真相的汪寿华来说,这话太有诱惑力了。
50分钟后,万墨林来到了湖北会馆。
此前,湖北会馆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汪寿华不应该去杜公馆。其实,就连汪寿华自己也没有把握说这不是一场阴谋,但是,他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不过,为了防备一二,汪寿华还是带上了自己的司机和汽车。
万墨林把汪寿华引进杜公馆,身后的大铁门无声地关上,汪寿华径直向着杜公馆的门厅走去。门外,汪寿华的汽车还没熄火,两支乌黑的枪筒一左一右顶在了司机的头上,还没容他发出声来,一块浸着蒙汗药的手绢捂在了他的鼻子上,随后,汽车一溜烟地开走了。这以后,谁也没再见过这辆车和它的司机。
汪寿华对自己进门的那一瞬间发生的事全然不知,继续大踏步地朝里面走去。
杜公馆的二层洋楼楼门洞开,灯火通明,万墨林和刚刚在门口迎接的谢葆生一前一后地“陪着”汪寿华走进杜公馆的门厅。
门厅尽头,正中央摆着一张太师椅,张啸林手里转着一对铁球端坐在上面,死寂的大厅里只能听到汪寿华和万墨林、谢葆生的脚步声,剩下的就只有一对铁球碰撞、滚动的低沉、阴郁的响声。
汪寿华站住了。
他发觉今天的气氛不对,不过,杜月笙应该还没有胆量承担这个骂名。汪寿华一拱手:
“张老板,杜先生在哪儿?”
“汪寿华,你放明白一点儿,到了这儿,你别想活着回去了。你煽动工潮,聚众滋事,图谋不轨,张某今天是替天行道。你要找月笙吗,你道行太浅,轮不到见他!”
说着,站在张啸林身后的马祥生和高鑫宝同时向汪寿华扑过来,万墨林和谢葆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闪到了一边。
汪寿华情知绝难脱身,但总要作最后一搏,至少,在杜公馆里,对方绝不敢贸然开枪,也许他有一丝希望跑到街上。想到此处,汪寿华急忙转身向院子里跑去。
还没跑出门厅,埋伏在门外的顾嘉棠和叶焯山从斜刺里冲出来,和向外跑的汪寿华撞了个满怀,就在这一停顿的工夫,从后面赶上来的高鑫宝一把抱住了汪寿华,还没容他挣扎,芮庆荣提着一柄铁锤从后面赶上来,举锤向汪寿华砸去……
“慢着!”
张啸林一声断喝,四大金刚一齐回过头去,张啸林的身后站着不知道又是从哪冒出来的万墨林。
张啸林停顿了一下,阴沉着嗓子吩咐四个人:
“不要在月笙家里做。”
芮庆荣收起铁锤,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破布把汪寿华的嘴堵了个严严实实,随后四个人一起把汪寿华捆住,塞进一条大麻袋,扔到早就停在院里的一辆汽车里,向沪西疾驶而去。
汽车开到英法租界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荒地时,四人下车,手持锹镐,十几分钟之内,汪寿华被杜月笙的四大金刚活埋在沪西。
当汽车驶出杜公馆时,公馆二楼一间没有开灯的房间里,一个人凭窗掀起窗帘一角,静静地注视着车灯的一点光线在暗夜里越行越远,半晌,他才放下窗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他可以向蒋介石交账了。
第二天,蒋介石手下周凤歧部查封了上海市总工会。而这只是“四·一二”血雨腥风的一部分。
在随后的几天中,上海市的革命群众和工人运动骨干,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另有五百多人失踪。在对的大搜捕中,员陈延年、赵世炎也先后被捕遇害。
在“四·一二”的前前后后,杜月笙为蒋介石可称作是不遗余力、肝脑涂地。这使得他和蒋介石之间有了一层历史的互相依存和依赖的关系,从此,杜月笙真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
杜月笙和黄金荣、张啸林在这次反革命事迹中最直接地褒奖就是不久之后,蒋介石再赴上海设宴款待三位大亨时,即席称赞他们是“识时务的俊杰”,都能“深明大义”。
蒋介石最感谢的,应当还是杜月笙,因为在此期间,与黄、张相比,杜月笙要聪明得多,因此,他给蒋介石留下了一个精明强干、而且还尽忠竭力的印象。跳前跳后的杜月笙在后来的论功行赏,尤其是此后更多的与蒋氏王朝合作的过程中,因“四·一二”所得到的好处,的确不是单凭计算可以估计出来的。
杜月笙曾经对自己的朋友,四川省袍哥老大,也是杜月笙的结拜兄弟的川军师长范绍增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奠基于。“四一二”之前,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青帮三巨头之一,所谓“事业”者,应当说已经“有成”了,杜月笙念念不忘的“奠基”,足见其重要性。用杜月笙自己的话说,既讨外国人的欢心,又使得蒋介石格外地器重,而且还获得了在革命中风雨飘摇的资本家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