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中华盛世的来临

第三百五十章:中华盛世的来临

武德四年。

伪夏国国主窦建德给秦王李世民写了一封书信:请退军于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

秦王李世民召集将佐们商议如何破王窦合兵之计策。

众将领议论纷纷。郭孝恪说道:“敌王世充现被我大军围困,已呈衰败之师,窦建德远来相助王世充,这是上天让我唐军同时击溃王窦之合兵的有利良机。”

“为今之计,我军应据武牢关之险以阻敌军,伺机而动,必将大破敌军。”

记室薛收说道:“王世充现据东都,府库充实,其所将之兵,皆江、淮之+激情小说精锐,他们最大的弊端,就是军中缺乏粮食。是此,这必将为我军所凭借;现王世充想求战而不能,想据守洛阳城又怖难以支撑长久。敌窦建德亲帅大军,远来增援,试图毕其精锐而致我于死地。”

“若敌深入至此,则两寇合流,既可转运河北之粟以馈洛阳,则大战一起,中原之鏖战不休,中华统一之大业将变得遥遥无期?”

“为今之计宜分兵独守青城宫,深沟高垒,王世充一旦出兵,我军不与其交战,大王可亲帅精锐之师,先据成皋,训练士卒,以待敌至,以逸待劳,决战之时即可大破敌师。窦建德既溃,则王世充自处灭亡之路。”

李世民听完大为赞赏。

那些被李渊皇帝派驻前线的朝中文官如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众人则异口同声对秦王李世民说道:“我军长期攻城必伤亡惨重,王世充困守城池,我们未必能猝然攻克之。”

“窦建德乘胜而来,其锋锐盛;我军将会腹背受敌,不若退保新安县,以承其弊。”

李世民说道:“现王世充军心涣散城中食尽,上下离心,我们不用大力攻之,可以坐等其败。”

“现窦建德新破山东之流寇孟海公,敌军骄傲、浮躁之心漫延,我军可占据武牢关之地,扼其咽喉。”

“敌窦建德若敢于冒险而争锋,则我军以逸待劳,破敌势如破竹;倘若窦建德狐疑而不敢战,不出二三月,王世充自溃于洛阳城中。”

“彼时,我军处在城破兵强之时,气势百倍,而一举两克王窦之大军,此正待其时也!”

“若我军不能迅速先敌而占领武牢关,贼军先期占据武牢险关,那么,武牢关附近之城池必将依附于窦建德,我军腹背受敌?”

“若敌两军合之,其势必强,我军再没有机会而两克王窦之合兵也?吾计以决矣!”

屈突通等人又请解围据险以观其变,李世民不许。

这一日,李世民在中军大帐中分兵以实施围剿敌王世充,阻敌窦建德之兵力部署:他派屈突通等大将辅助齐王李元吉围困东都洛阳;李世民自率骁勇将士三千五百人东进以快速占领武牢关。

当时。李世民精锐之师由白昼出兵,历北邙山,抵达河阳县。然后,朝向巩县劲驰而去。

敌王世充登监城楼而瞭望,其心中甚为疑『惑』,竟不敢出城。

九月三十日,秦王李世民之精锐占领武牢关。

十月二日,李世民率骁骑五百余骑,出武牢关东二十兵馀里,侦察敌窦建德之大营。

然后,李世民又果断分兵留数骑跟随自己,并将三千五百骑兵分拨给李世勣、程知节和秦叔宝等人所率领伏于道旁,自己才留下四骑向前挺进。

在道路当中,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道:“我以手中的弓箭做为利器,你以手中的长槊为兵刃同我并肩作战,虽遇敌百万之师其奈我何?”

又曰:“贼军若是见我精锐冲击敌营而逃窜之,其乃上策。则我我不战而屈敌之兵!”

李世民数骑接近敌窦建德大营三里许,与窦建德的游兵游勇遭遇之。李世民在战马上高呼:“我秦王李世民也。”

遂引弓竞『射』,毙其一将。窦建德军中大惊,出五六千骑逐之;李世民所率领的数骑惊慌失『色』,李世民说道:“你弟兄几人可先前行,我同尉迟敬德殿后。”

于是按辔徐行,敌追兵将至,李世民引弓『射』之,又击伤毙一人。

敌追兵心中大惧停止追击,他们看到秦王李世民数骑向西逃逸,大队人马再次追击,就这样反复无常地在后追随李世民而不放。

李世民前后『射』杀数人,尉迟敬德也持槊斩杀了敌骑十余人,敌追兵在后面追击不敢离得太近。

李世民瞧出敌追兵的恐慌之心理之后,他有意令跟进的数骑放缓行进的速度,将敌追兵引诱到我军的伏击圈当中。

李世勣等人埋伏在道路两旁奋击出击,斩敌首三百馀级,俘虏其骁将殷秋和石瓚而凯旋归营。

为了羞辱窦建德,李世民令人敌窦建德修书一封,谕之曰“古来河北燕赵之地,本为我大唐所有,现为足下所侵夺。但以淮安见礼,公主得归,故相与坦怀释怨。”

“王世充与足下修好,常怀反复无常之心,其亡只在朝夕。于是,在书信当中他玩弄辞藻引诱足下率兵救援。”

“足下引三军之众,似慈母以抚他人之子,牺牲千金之资,以供外人享受,此非良策也。”

“今我大唐同敌王世充因昔日之夙仇而开启兵端,敌已如危卵顷刻将要溃灭,足下应其诱而郊劳未通合,能不渐愧!”

“鉴于此情,当奉劝于足下从善逐恶,止其锋锐;若不从命,将复罹难虽悔而无可追及矣。”

窦建德接到来信之后,他气愤之极!

十月二十二日。李世民同窦建德决战的日子来临。

窦建德在武牢关一带列阵,自清晨至中午,士兵们饥饿不堪:他们或是放下手中的兵器坐在地上,怨声载道。或是,纷纷夺路而逃。

到了中午时分,他们又是干渴得相互争着在那溪边饮水,毫无斗志?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他命唐军迅速击敌。大破敌军。

随后,李世民大军围攻东都洛阳城。

敌王世充弃城出逃,被唐军俘虏。

李世民准备献俘王窦于长安京城太庙。他率黄金甲兵一万余众浩浩『荡』『荡』地开往长安城。

后来,李世民以武力平叛了刘黑闼之反唐势力之后,为了夺权他发动了玄武门宫变。

他在玄武门政变中杀兄屠弟,『逼』迫李渊皇帝退位。其手段之残忍,当磬笔难书!

为了在史书中留下他在唐初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之光辉形象,他让手下的史官们篡改了历史。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顾面子的皇帝。

他为了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他禀承李渊皇帝开创了大唐王朝之盛世华章之余烈。开创了贞观之治。

他善于纳谏,以史为镜,当知“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之道理。

由于,唐朝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封建朝代。它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

唐诗、唐三彩为我们留下无尽的中华魂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隋唐真英雄李世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隋唐真英雄李世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章:中华盛世的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