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天下雄主(12)
同样预料到诸侯叛乱的汉景帝,在“七国之乱”爆发前,其实也做了很多准备。一是往各路诸侯国派驻中央命官以及巡察御使,这些人的存在,使中央可以及时掌握诸侯国的动向。另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加紧分化,拉拢诸侯国。在当时的各路诸侯国中,还有八个诸侯国是坚决站在汉帝国中央一边的,包括梁王、代王、河间王、临江王、淮阳王、汝南王、广川王和长沙国。这八个诸侯国之所以支持中央,不是因为他们支持中央的削藩政策,而是他们的血缘与汉景帝刘启太近,其中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代王是汉景帝的亲侄,其余的六个王爷,都是汉景帝的儿子。对于他们来说,削藩固然损害自己的利益,但是一旦吴王刘濞夺权,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所以“两害相较取其轻”,他们也只有把自己捆绑在汉帝国中央政府的战车上。对这八位诸侯中实力最强的梁王,汉景帝给予大量经济和武力支持,并且帮助他重新修缮梁国重镇睢阳的城池。结果在“七国之乱”的关键时刻,正是这座坚城的殊死抵抗,为西汉王朝扭转了战局。
挑动“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在造反之前,就是一个掌握着绝对优势资源、腰杆子很硬的诸侯。他的属地,包括了东阳郡、彰郡、吴郡,一共有五十三个县城。这个规模,即使放在战国时代,也超过了当时的大国赵国、燕国等国的国土面积,俨然是一方豪强。而且刘濞不但有土地,还有资源,他所统辖的吴国,有两样当时绝对暴利的资源:一是盐;二是铜。盐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是必须买的,谁有了盐,谁就有了庞大的财源;而铜更不简单,铜是当时铸造货币的主要用材,有了铜,也就意味着可以随时铸钱,想要多少钱,去铸就可以。当时吴地所管辖的漳县,有整个西汉最大的铜矿。在汉文帝晚期,吴地境内的军队,总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三十万人,这个规模不但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无人匹敌,甚至西汉中央军与之相比也不占太多优势。有钱有资源又有兵的刘濞,此时已经是西汉帝国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