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秧歌讲道理
巧借秧歌讲道理
“老秧歌反映的是老经济老政治,并指导老经济老政治;新秧歌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并指导新政治新经济。”
1944年3月22日,在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指导经济政治。老秧歌反映的是老经济老政治,并指导老经济老政治;新秧歌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并指导新政治新经济。一个秧歌叫《赵富贵》,听说跑到吴起(镇)去一演,就在演完那一天,连长那里就跑去一个士兵,把自己的手捆起来请求处罚,他说;我想开小差,不但自己想开小差,还组织别人开小差。还讲出,在他被服里钉了多少法币,后来一检查,果然有一些法币钉在那里。讲出来了,当然也就不处罚了。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早几年那种大戏、小说,为什么不能发生这样的力量呢?因为它没有反映边区的经济政治,成百成千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脱离群众。开了文艺座谈会以后,去年搞了一年,慢慢的摸到了边,一经摸到了边,就大受群众欢迎。所谓摸到了边,就是反映群众,真正地反映经济、政治,这就能有指导作用。
通过《赵富贵》的演出,反作用于开小差的士兵,说明了精神变物质的作用,主张用文艺的力量#小说去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盛巽昌编著《与戏曲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