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取名与学业(2)

二、取名与学业(2)

顺便说一下,对了解明史很有帮助:朱棣后代的排名顺序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立羽常,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前尊猷”。他的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老二是汉王朱高煦,老三赵王朱高燧,名字中有火,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最后一个字中有土。明朝的亡国之君明思宗崇祯皇帝,本名朱由检,最后一个字中又有木了。

朱元璋奋斗了半辈子,完成了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到皇帝的乾坤大挪移,坐到皇帝位子上时已经整整四十岁,而他的七个儿子,根本不需要这么辛苦,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帝国的绝大多数芸芸众生。当然,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儿子们的要求,那不是很高,是相当的高。作为朱元璋的孩子,显贵是显贵,但想舒舒服服地当王爷,轻轻松松地享受荣华富贵,真可以说是白日做梦。

朱元璋自己是大老粗,没读过几天书,但从刘基、李善长等读书人那里,朱元璋见识了知识就是力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元璋是一个表面宽容大度,实则心胸狭窄的两面派,在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生出来的才能信得过。所以,他特别重+激情视对儿子们的教育。

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南京修建了大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明实录》是这么说的: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辛丑,宴集东宫官及儒士,各赐冠服。先是,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到底是皇帝,既可以把古今的经典集中起来给儿子们阅读,又能从全国范围内选调大儒给皇子们授课辅导,还能找来八方青年才俊,充当皇子们的伴读。这算以权谋私吗?——不算当然,这是为了天下苍生的长远利益嘛!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再学不好,如果被老爸考住,这帮儿子们可有苦头吃了。虽然有无数的奏折要批阅,无数的国事要拍板,朱元璋经常挤出时间,来到大本堂,和他们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当然,这个气氛是相当友好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不会因为皇子一半句话有失,就像对付朝臣一样,按倒在地上就打。

顺便说一下,对了解明史很有帮助:朱棣后代的排名顺序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立羽常,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前尊猷”。他的三个儿子,老大朱高炽,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老二是汉王朱高煦,老三赵王朱高燧,名字中有火,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最后一个字中有土。明朝的亡国之君明思宗崇祯皇帝,本名朱由检,最后一个字中又有木了。

朱元璋奋斗了半辈子,完成了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到皇帝的乾坤大挪移,坐到皇帝位子上时已经整整四十岁,而他的七个儿子,根本不需要这么辛苦,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帝国的绝大多数芸芸众生。当然,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对儿子们的要求,那不是很高,是相当的高。作为朱元璋的孩子,显贵是显贵,但想舒舒服服地当王爷,轻轻松松地享受荣华富贵,真可以说是白日做梦。

朱元璋自己是大老粗,没读过几天书,但从刘基、李善长等读书人那里,朱元璋见识了知识就是力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朱元璋是一个表面宽容大度,实则心胸狭窄的两面派,在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生出来的才能信得过。所以,他特别重+激情视对儿子们的教育。

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南京修建了大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明实录》是这么说的: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辛丑,宴集东宫官及儒士,各赐冠服。先是,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到底是皇帝,既可以把古今的经典集中起来给儿子们阅读,又能从全国范围内选调大儒给皇子们授课辅导,还能找来八方青年才俊,充当皇子们的伴读。这算以权谋私吗?——不算当然,这是为了天下苍生的长远利益嘛!

当然凡事有利也有弊,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再学不好,如果被老爸考住,这帮儿子们可有苦头吃了。虽然有无数的奏折要批阅,无数的国事要拍板,朱元璋经常挤出时间,来到大本堂,和他们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当然,这个气氛是相当友好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不会因为皇子一半句话有失,就像对付朝臣一样,按倒在地上就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皇帝是这样炼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皇帝是这样炼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
上一章下一章

二、取名与学业(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