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胡适:左右不讨好的开路先锋(1)

梁启超与胡适:左右不讨好的开路先锋(1)

解玺璋

梁启超与胡适:左右不讨好的开路先锋

胡适祖籍是安徽的绩溪,光绪十七年(1891)十一月初十生于上海。他的祖上是个小茶叶商,到他父亲这一代,已经成为官宦之家。他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三房妻子,17岁时嫁给了47岁在外做官的父亲。他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却是父亲的第七个孩子,他有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其中二哥胡绍之对他帮助最大。

梁启超与胡适是两代人。胡的母亲和梁启超同岁。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胡适出生的前两年,梁启超已经中了举人。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十月,19岁的梁启超到北京与李端蕙完婚。这时的梁启超已经经历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两大人生美事,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大约两个月后,胡适才呱呱坠地,来到人世间。

13岁以前,胡适在家乡读书,除了传统的蒙学课本,还读了一些经书和史书,也读了一些当时的白话小说。13岁那年,他带着一肚子线装的旧书,离开家乡,来到上海。那是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那时的梁启超,自戊戌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已有六^H小说年,他创办的《新民丛报》,也已挂牌两年,他那充满激情和魔力,且明白晓畅的文字,正风行于华夏,激荡着国人的一腔热血,他也被人们看作是舆论界的骄子和明星。

胡适初到上海,入的是家乡人办的梅溪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了梁启超写的文章。当时的情形很有些机缘巧合。据说,入学之初,他被编入小学第五班,差不多算是该校最低的一级。但由于他此前有过九年的乡村教育,积累了一定的旧学知识,渐渐为老师所赏识,“一天之中升了四班,居然做第二班的学生了”。(胡适:《胡适自传》,43页)胡适为此很有些自得,但当天的作业却让他为了难。这一天恰是作文的日子,黑板上赫然写着两个题目:

论题:原日本之所由强。

经义题: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当年的胡适并不知道“经义”该怎样做,所以连想也没敢想。而“论题”总是可以的吧?但他却连日本究竟在哪里还搞不清楚,又怎能论“日本之所由强”呢?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二哥来了。于是,他赶紧求助于二哥,“二哥检了《明治维新三十年史》、壬寅《新民丛报汇编》一类的书,装了一大篮,叫我带回学堂去翻看。费了几天的工夫,才勉强凑了一篇论说交进去”。(胡适:《四十自述》,43-44页)在这里,梁启超显然给了胡适很大帮助,这个帮助主要的还不是作了一篇论说,而是实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有点像当年梁启超第一次到上海,得到很多上海制造局翻译的西书,使他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胡适也是这样,梁启超的书在他肚子里一经发酵,便使他“转到了旧书堆以外的新世界”。(李敖:《胡适评传》,91页)他不仅学会了许多新名词,而且,索性就以“新人物”自居了。他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二哥给我的一大篮子的‘新书’,其中很多是梁启超先生一派人的著述,这时代是梁先生的文章最有势力的时代,他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胡适:《四十自述》,44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史客1201·一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史客1201·一脉
上一章下一章

梁启超与胡适:左右不讨好的开路先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