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1)
1.10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
这一点很简单,但很重要。我们能观察事实,但必须用理论来解释其原因--要用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论把相关事实和不相关的事实区分开来(这样,尽管多数抽大麻的人以前的确喝牛奶,这一事实未必就与抽大麻的解释相关;类似地,超级杯赛基本上也和华尔街那些人没有关系)(色色小说。实际上,在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当中充满了理论,我们才能从纷乱扰攘的世界中发现意义。事实上,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直接观察得来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其余部分要靠我们用所持的各式理论补足:狭窄的或宽泛的,模糊的或精确的,经过仔细检验的或未经仔细检验的,普适的或特殊的,经过缜密推理的或只是含混认知的。
当学生们发现经济学理论令人困惑且冗长乏味时,我们越来越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经济学家想教给他们的东西太多。于是我们才写了这本教材。本书写作的宗旨很明确,就是要事半功倍。本书围绕一组概念展开讨论,这些概念共同构成了经济学家的基本知识工具箱。这些工具,实际上也就是技能,与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基本假设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数目少得令人吃惊。但是其用途极其广泛,能解开诸多谜团,比如汇率、追求利润愿赌服输的公司、货币的本质、“同一”商品定价不同,等等。通常认为,解开这些谜团是经济学的传统议题。但是这些工具也能解释一些通常被认为不属于经济领域的事情,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政府运作、大学管理者的行为,在后面的章节中对这些方面的讨论会更多。
然而,仅靠经济理论本身并不能回答任何有趣或重要的社会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要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以及塑造人们价值观和行为的社会制度。仅仅学习经济分析的技术本身,要比合理并富有说服力地将其运用于无限复杂的实际社会问题容易得多,后者是一种艺术的掌握。最好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学生不仅仅是技术匠人,他们能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如。
现在就担心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总是很难且有不确定性,未免为时过早。本书的首要目的是使你能开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我们相信,你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经济学的思考会让人上瘾,一旦你深入理解一些经济学推理的原则,并将其内化,你就会发现运用的机会层出不穷。你会注意到,很多关于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言论或文章都是鱼龙混杂。你开始“突破常规的框框”想问题,这是一种稀缺、强大并能带来回报的智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