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别信传记片

附:别信传记片

附:别信传记片传记片是电影中的重要类型,既文艺,又通俗,还励志,颇受老幼青睐,在奥斯卡出尽风头。

传记片的好处多多,前文已述,此处不再赘述,但传记片的弊端也偶见报端。

当人物原型及其家人出面抗议,人们才发现,原来银幕上的形象很可能跟真+激情实相去甚远。

本来嘛,艺术创作有虚构的权力,即便打上

“纯属真实”的印记,这种权力也并未放弃。一般媒体的抗议声多来自家属,认为故事片丑化了真人,记得《霍元甲》电视剧版在80年代播出时,霍的后人便表示剧中他那些情感纠葛非常不真实。

说实在,他们不抗议,我还不知道霍元甲确有其人。不过,我也纳闷,他们怎么确信这个百年前的前辈一定是柳下惠再世。

说穿了,无非是用当下的价值观来重塑古人。可以说,所有的英雄人物都存在着拔高的倾向。

也许那些感人事迹确有其事,但那不是全部,而选择性再现既是艺术必然,又受意识形态的左右。

因此,更多情形是,故事片大大美化了人物原型。《美丽心灵》中的数学天才,跟他妻子曾离婚多年,并且有性行为的丑闻,但影片中连影子都没有,从头恩爱到尾。

奥斯卡拉票时,竞争对手抛出这类边角料,以期改变观众对影片的良好印象。

2005年,约翰纳什来北京参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论坛,笔者有机会跟他闲聊,扯到影片对他的描述,他顿时警觉起来,一言不发,不愿置评。

我估计,换了一个人,一定能罗列出一箩筐

“影片矮化了我”的证据。按照咱们的逻辑,莫扎特的后代岂非要告死《莫扎特》的主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你的,大大的坏:远离标准答案的影评
上一章下一章

附:别信传记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