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清晨(11)

迷雾中的清晨(11)

公元12世纪,迦诃达婆罗王朝(Gahadavala)统治期间,迦尸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这个印度教王朝将首都中心设立在罗西迦高地上,他们留下了许多铭文,显示阿提耆萨瓦神庙是当时的宗教信仰中心,许多重要的沐浴仪式与奉献祭典都在这里举行。

这个时期的政府对宗教的态度是宽大的,就算国王信奉毗湿奴,其嫔妃仍然可以是佛教的支持者。

公元1206年,伊斯兰教势力入侵印度,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异教。当时的迦尸被称为贝拿勒斯(Banaras),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城中许多神庙受到摧毁,原基址被盖上了清真寺;城郊的鹿野苑也被破坏殆尽,这个诸神的城市就此黯淡了五百年。

直到17世纪末,蒙兀儿帝国瓦解,贝拿勒斯在英国殖民下,终于再次回到印度教王朝手中。

在接受殖民的二百多年间,英国并未限制宗教,却对这个城市的风貌做了极大的改变:他们带进了现代文明,拓宽小巷、填湖造路,让印度教徒大规模重建寺庙,使贝拿勒斯完全脱离了古代迦尸茂林清流的形象。

1887年元月,马拉维亚桥正式开通,罗西河阶自此失去了其渡口的重要性,而罗西迦高地也就慢慢地埋没在历史尘烟中。

如今,只有风尘仆仆来到这儿的五津朝圣者(PanchatirthiPilgrimage)才能让人想起,这瓦鲁那桑岗姆(Sangam,汇流处)曾经拥有多么神圣辉煌的过往岁月!

我们既然找到了瓦鲁那河,也就不再追究贾迦那之前的胡言乱语,在两河交流的瓦鲁那桑岗姆待了一会儿,就让他调头南返了。

来的时候船儿是荡在河心,只能远远望着两旁的风光,回程时却得沿着河岸而行,许多细节就一幕一幕印入眼帘。

一部分河岸并不赏心悦目,荒芜的景象令人感到凄凉,河水的污染非常严重,这当然是因为那个大排水沟的缘故,黑色的沙土堆积在岸边,隐藏着一则一则孤苦的故事:每隔一小段路,就会看到河水冲过黑土,揭露出一具骨骸有时是一颗头颅骨嵌在沙中,有时是一排胸肋骨,吸引了大群乌鸦聚集抢食;有时是一副完整的骨架,包在腐烂的衣服里,还维持着死亡时的姿势,像是努力想爬到恒河中似的;还有一个小男孩,离世不久,紧闭着双眼,两手萎$淫荡,身体刚开始肿胀,在水中载浮载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印度朝圣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圣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上一章下一章

迷雾中的清晨(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