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乳汁,更需要温暖(5)
如果持续发生第二种情况,孩子会防御性回避各种接触和关系,会对分离和重聚表现得极为冷漠。为什么说是防御性的呢?因为“关系”带给他的都是痛苦的经验:母亲不在身边带来孤独和被抛弃感,没有关注和反馈带来的是疏离感和自卑。无论自己多么的热切和渴望,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却仿佛越争取越失去,越追求越受伤!经验告诉他:小心!对“关系”要保持距离,亲密往往意味着危险和伤害,不如早早逃跑、放弃,或者更早防御--根本不进入亲密关系!这样长大的孩子,在将来的关系中,会显得玩世不恭或不近人情。他们或者孤身一人,与他人的关系不冷不热、表现自私;或者与他人的关系若即若离,稍有不顺就决然分手,找出一堆理由,尤其是别人的不(色色小说是和环境的限制,告诉自己是“慧剑斩情丝”。不仅对人,对动物他们也会冷漠无情。虐待动物的人,如果追溯他们小时候的依恋关系,一定能找到这方面的原因。
建立安全依恋的方法
0~3岁的孩子的父母或重要联系人(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定要尽量保证与孩子常常在一起。无论是抱着他、放在背篓里,还是放在摇篮中,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对他笑,跟他说话(虽然他好像听不懂),对他的眨眼、哼唧和哭叫做出回应。
如果孩子0~3岁时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现在你要多去观察他的行为举止是否异常地缠人或冷漠。如果是,从现在起补课也不迟。而且因为孩子大了,一些道理能听懂了,反而更容易交流和解释。只要你耐心、真诚、专注,给孩子时间,他会因你的转变而转变的。
如果你已经成人,或者已为人父母,你发现自己的依恋有问题,怎么办呢?回去和父母吵一架?或者“既已如此,听天由命”?当然都不对。你要做的,是告诉自己,已经世异时移,人事皆非,那些莫名的恐惧、焦虑、绝望和愤怒是属于过去的,甚至有很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当初母亲的不在、不关注与不反馈是有原因的。即使你不能原谅母亲,但你至少要释放自己,要信赖和珍惜眼前人--你的伙伴、配偶或者孩子。如果以你一己之力还是不能改变自己的依恋行为,那么考虑借助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转变不是不可能的。
根据心理学著名的依恋理论,儿童在0~3岁时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影响到其成人后一生的人际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