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34)
罗马人把第二次布匿战争叫做“汉尼拔战争”,可见,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方面挑起的。尽管首先宣战的罗马,那也是因为汉尼拔设下的圈套太高明。考虑到十六年间,罗马付出的代价、超过十万人的阵亡者、多达十人以上的执政官级武将的死,迦太基作为战败国,补偿的分量实在太轻,轻得让人难以相信。由此可见,罗马人在与失败国缔结和平条约时,从来没有报复的念头。我想,这多少受西庇阿为人的影响吧。因为,和谈条件是他提出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罗马人的性格。他们在市民大会^H小说上,对这一和谈条件,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缔结的和平条约或许有些苛刻,但是,它既不是为了报复,也不是正义对非正义作出的惩罚。因为在古代,战争从来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不再是胜者与败者的区分,而是定义为正义与非正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即使战争被定义为正义与非正义,战争并没有因此消失。战争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
对于这一和谈内容,迦太基方面有不少有权势的人表示难以接受。其中,态度最鲜明的是和西庇阿有过两次交锋却都吃了败仗的、未参加扎马会战的吉斯戈。
吉斯戈站在议会厅的讲坛上,准备驳斥和谈内容。这时,汉尼拔腾地从议席上站起来,走近吉斯戈,一把揪住吉斯戈的衣服前襟,把他拖下了讲坛。看到汉尼拔这一野蛮的举动,在场的所有人不禁大吃一惊,会场出现了短暂的静寂。汉尼拔大概也意识到自己做得有些过头,放开了吉斯戈。他说:
“我在九岁那年离开祖国,到今天已经三十六年。这三十六年里,我的人生是在营地和战场上度过的。我不懂城市生活,但是,我很清楚战场上应该怎么做。”
汉尼拔为什么如此希望与罗马缔结和平,我们不清楚。因为,他没有留下片言只语,我们只能依靠我们的想象。
我想,也许所有亲兵无一幸免战死沙场,不仅让他深陷绝望之境,而且他也因此成了光杆司令。还有,汉尼拔早已习惯对战场上的情形作出冷静客观的判断。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失去了精锐士兵的迦太基,仅靠雇佣兵这样的乌合之众,绝无可能战胜西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