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六月六日,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全国一片
“倒
袁”声中一命呜呼,带着他没有做完的皇帝梦去见了先人。
副总统黎元洪做了民国第二任大总统,手握重兵的参谋总长段祺瑞升任
内阁总理,蔡锷、唐继尧的护国军留在西南,李烈钧的护国军在广东站稳了
脚跟,冯国璋、曹锟等袁世凯旧部也撤军回到驻地,宣布独立的各省又发电
表示取消独立拥护中央。一场几乎燃遍全中国的战火这才平息下来。
虽然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打得轰轰烈烈,但北京城上至达官贵人下到
市井百姓,还是照样不紧不慢地过着生活。北京城的书场茶馆仍是红红火
火,茶客如流。黄掌柜家的“客来香”书馆照旧每日鸡叫二遍就打开了门,
伙计搬了梯子把写着“客来香”三个金字的招牌擦得亮亮的,收拾了桌椅
板凳,摆好了茶具香茗,然后在书馆儿门前立个“口”字招牌,这就算开
业了。
老北京的书馆一般上午十点钟开场迎客,到了下午两三点才开场说书,
但在天快放亮还没亮的时候仍有一笔生意可做,那就是瓦木匠、裱糊匠、打
鼓的、拉车的这些个人会在这个时候来茶馆小聚一下。每人沏上一壶茶,各
自给茶钱,谈谈前一天的生意,交流一下这些天的行情。这个时候的茶钱最
便宜,茶叶当然也是最差的。一般是把别人喝过的剩茶叶都收集起来,倒在
一个竹筐里,专门用槐角水浸泡后晒干,再用茉莉花一熏蒸,仍旧卖出来喝
。
好在手艺人图的只是个便宜,并不讲究这个。不同行业的人在不同的书馆茶
社小聚。但凡愿意做这个生意的书馆茶社,早晨就在书馆儿门前立个“口”
字招牌,以作招徕。
黄掌柜的“客来香”就在东安市场的大马胡同路北。前面勾连搭建六
间朝阳大瓦房,外边一圈用竹子编的篱笆墙,上支下摘的窗户,二十几张
八仙桌,既干净又敞亮。大堂正中有个砖砌的说书台,说书台两旁柱子上
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广轶事见闻水净花明饶雅趣,庆同人快聚茶初香半
涤尘襟”。
门面房的后面是个四合院,院中搭有罩棚。和门面相对的是过厅,过厅
两侧的厢房和过厅后面的后堂设“雅座”,大罩棚下设“散座”。夏季茶客
们
在罩棚下乘凉品茗,冬季罩棚四面罩上面布帘子封闭起来,院内生起火,整
个茶馆内暖意盎然。再往后过一小山墙又是一个四合套院,伙计们住东西厢
房,
三正二耳的五间北房,是说书先生和茶客留夜的地方,四间南房,是掌柜自
己的住处。
东家黄掌柜早早地净了脸,漱过口,穿一身三蓝铁线夹衫,外套枣红色
珠地铁红马褂,足蹬尖口黑缎鞋,走出了后院,看着伙计把店里店外收拾齐
整,
然后便站在门外迎客。
虽说“客来香”每日清晨的第一批客人不过就是些来喝“槐角水泡过的
茶叶”的拉车车夫,但黄掌柜活了四十三岁,做了三十年生意,一直信奉“
再
小也是生意”,“头单生意好,一日生意红”。所以每日清晨开门,他一定
要亲
自来迎第一批客人。
“马老板、李老板早啊。”
“不早没饭吃啊,黄掌柜不是也一样早么!您生意可是比我们做得大啊
。”
“唉,拿我说笑话了不是。里边请!”
几个拉车的车夫和黄掌柜打过招呼,径直走到茶桌要茶水,然后便抓紧
时间谈论些行内之事。
拉车的不比平常无事喝茶的闲客,只一会儿工夫车夫们便三三两两地
来齐了。都是平时再熟不过的脸,黄掌柜看看人都齐了,知道再不会有客
来,便要收脚走回去。临转头时他冷眼向东一瞟,却见东边斜对面仁义轩
书馆的两个伙计拉拉扯扯推出一个人来,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声音不是很大
,
隔着又远,所以听不大清楚,只听到几个字顺着传过来,隐约是“我们掌
柜的……”
黄掌柜把身子又转回来,一面瞧着那个人向这边走过来,一面猜想着到
底发生了什么事。眼见那人走近了,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穿一件粗
蓝布夹褂,但那蓝色大概是沾了太多污渍的缘故,变得深浅不一。一张脸也
是好久没洗了,灰不溜秋的还有几道子指印。矮塌的鼻子,一嘴的碎牙,长
相也极不堪,只有眼睛炯炯有神,若是仔细迎了那人的眸子看,便让人感觉
到这个人有种和普通人不一般的逼人气质。
那后生走到黄掌柜跟前,先鞠了一躬才道:“先生,我不是要饭的。我
想
找你们掌柜的说句话。”
黄掌柜没想到他会向自己鞠躬,而且一来就说自己不是要饭的,觉得有
些意思,问道:“你找我们家掌柜的有什么事?”
“请掌柜的收我说书。”
老伙计老白从里边走出来喊黄掌柜的,听了这后生的话,笑道:“这孩
子,
你以为说书那么容易么?别的不说,上台都讲个精气神,腰板一直,眼一睁
,
醒木一拍,全场就得鸦雀无声,一齐支棱着耳朵听下文。就你这一团灰泥似
的,
行么?”
后生头一抬:“人不可貌相,我,我现在这个样子是……饿的!你等我
吃
饱了!”
黄掌柜扑哧一声笑起来:“吃饱了?你还是要饭哪!老白,给他拿两个
窝
头打发他走。”
后生见这两个人不替他喊掌柜,迈步就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还喊:“我
找
掌柜的,我会说书!”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