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灭金” --蒙宋抗战的开始(1)

“和宋灭金” --蒙宋抗战的开始(1)

“和宋灭金”--蒙宋抗战的开始

在南宋外交使节赵珙撰写的《蒙鞑备录》之中,记录了许多金帝国初期对蒙古诸部的血腥政策。在金世宗执政时期,燕京及其他契丹族聚居区域有一首传唱不休的歌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金帝国的统治者们深以为患,于是每三年定期派兵清剿一次,这就是所谓的“三年灭丁”政策。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的笔记之中对于金帝国的减丁政策记述则更为详尽:“昔金人盛时,鞑(蒙古)虽小夷,粘罕(完颜宗翰)兀术(完颜宗弼)辈尝虑其有难制之状,三年一征,五年一徙,用蒿指之法厄其生聚。蒿者,言若删蒿也。去其拇指,则壮丁无用。”也就是说金帝国的军队除了对蒙古民族进行定期的屠杀和劫掠之外,还会采取“蒿指之法”来遏制蒙古各部的生产能力,所谓“蒿指”就是像割野草一样将蒙古族壮丁的大拇指剁掉。

金章宗完颜因病去世之时,当时两位宠妃贾氏、范氏尽管都已经怀孕,但仍未分娩,因此由其弟卫绍王完颜永济继承帝位。据说铁木真曾在净州与卫绍王完颜永济有过一次会面。金章宗完颜死后,金帝国按照惯例向蒙古派出使者宣布新君即位,要铁木真拜受。铁木真问金使:“新皇帝是谁啊?”在得到了是完颜永济的回答之后,铁木真面朝南方吐了一口唾沫,“我一直以为中原的皇帝都是天神一样的人物,原来这样的庸才也可以啊?”于是乘马北去,开始谋划对金帝国的全面战争。

蒙古军队第一次突破金帝国的边防,河北等地便流传起了一首童谣:“摇摇罟罟,至河南,拜阏氏。”所谓“罟罟”指的是蒙古贵族妇人头上所戴的高冠。在这样的童谣歌声中,金帝国的汉族官吏们已经看出了人心向背。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时任金帝国汾阳郡公的郭宝玉无奈感叹道:“北军南,汴梁即降,天改姓矣。”在他这样的汉族官吏眼中,金帝国不过是灭亡了正统北宋王朝的异族而已,并不值得他们效忠,于是举军向铁木真投诚。

在第一次蒙金战争中,有一个叫杨安国的山东青州青年乘势崛起。杨安国早年以卖马鞍为业,因此也人称“杨鞍儿”或“杨安儿”。南宋丞相韩侂胄主持“开禧北伐”时,杨安国一度在山东揭竿响应。但是南宋的北伐军被击退之后,杨安国不得不接受金帝国的招安,一度升任防御使。蒙古骑兵叩边之际,杨安国的军队却始终徘徊在远离战场的鸡鸣山一线,不肯出力抵抗。金帝国主力在野狐岭覆灭之后,杨安国立刻逃回山东,和张汝楫等人再次举起了反抗金帝国的义旗。因其部队穿红袄作标志,故称“红袄军”。后来,由杨安国及其妹杨妙真、妹夫李全所领导这支民间武装发展成为了蒙、金、宋三方之外举足重轻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
上一章下一章

“和宋灭金” --蒙宋抗战的开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