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主义的形成根源(1)
通胀主义的形成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谬误,很多人简单地将货币等同于财富,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通胀有助于经济繁荣。而通胀主义之所以盛行,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政府的利益。于政府而言,通胀的首要好处在于,它可以让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出售公债。对于财政部而言,这笔钱是收入,财政部可以用它去偿付各种各样的账款了。其次的好处还包括从人民身上隐蔽地征税,向国内的国外的债权人赖账。而最大的好处则在于,政府虽然超发了大量的货币,制造了通货膨胀,收了人民大量的税,但它却能够同时收获“民心”。
认识的谬误
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们所醉心的以通胀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破坏主义形成原因很多。首先表现出来的是,认识上的谬误。
1.货币即财富
这种思想持有者将货币简单地等同于财富,这点在约翰·劳的思想体系里是表现得最为明显的。这可以从他于1705年出版的书名为《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的著作中得到体现。在这^H小说本书里他反复强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财富,与人口、军事力量和外国商品的数量有关。但这些东西均依赖于贸易,而贸易又依赖于货币。
没有货币,再好的制度也不能动员人民、改进产品、促进制造业和贸易。
如果想和其他国家一样富强,那么就必须拥有与这个国家数量相等的货币。
据此,有人认为约翰·劳是一个赤裸裸的货币至上论者。在他的认识世界,货币即财富,创造了多少货币就等于创造了多少的财富。
如果他的这一理论框架是成立的,国家想要富强无需创新、制度性建设、技术提高,只要多挖金银。而金本位破产后,就更简单了,只需开动机器,印刷更多的纸币就可以了。那么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不需要付出那么多,而只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开动印钞机,印刷出与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数量相等的货币就可以实现赶美超英的国家战略了。但问题却是,蒋介石政府在内战期间,印刷了或许超过当时美英两国货币数量总和的货币量,但国家也并没有因此而与美英一样富强。最后的结果却恰恰相反,弗里德曼就在他一系列的著作和演讲里提到,如果蒋介石能够在货币发行上控制得好一些,中国的政治格局会否出现另一种局面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