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使美国(1937-1946)(7)
十点到卧室,已得到王大使(正廷)与M.I.Brown夫妇的贺电,可谓神速。(《日记》1937年10月1日)
电台中人嫌讲词「太厉害」,正是因为他们已闻弦歌而知雅意。胡适坚决不肯改一字则表现了「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南方之强」,一般人对他「软弱」的评论,可谓适得其反。当时的广播等于今天的电视,其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贺电来得如此「神速」。这第一篇广播词定下了他此后数以百计的讲词的基调,这才是他作为驻美大使的主要特色,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贡献也在此。他年复一年地四处演讲究竟发挥了多大的实际效果,这是无法精确估计的。但《日记》中保存了一张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报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线索。这篇报导转述东京英文《日本时报》(JapanTimes)的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的巡回演讲,极表愤怒。它指责胡适以大使身分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群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和日本的战争(见《日记》1940年10月31日条)。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恃,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1945年8月14日他有一张明^H小说信片给赵元任,上面说道:
今天日本也许还没有正式投降,但今早Domei已说日接受同盟国的最后答复了。我颇有点疑虑,因为日本小鬼是熟读「兵不厌诈」的兵法的*茫*
这个「兵不厌诈」的意思,大概他在华府也曾一再宣说过。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美国最负盛名的史学大家毕尔德(CharlesA.Beard)——和胡适相识数十年,《日记》中也常有记载——在战后所写的一部书中,甚至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罗斯福受了胡适的影响*摹U庵滞撇馑洳幻夤*于夸张,但多少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胡适在大使任内,运用一切方式和力量推动美、日交恶,是众所周知的。他一心一意要把美国带进太平洋大战,使中国可以有「翻身」的机会。他之接受使美职务,便是为此一「大事因缘」而来。194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正式对日宣战以后,他的「大事因缘」也就了结了。所以1942年5月17日他在〈给翁文灏王世杰的信〉中说:
去年十二月八日我从国会回家,即决定辞职了*拧*
胡适虽以上述「大事因缘」为他出使美国的最大使命,但是他也尽了一般职业外交家所应尽的责任。从《日记》看,他并不是一天到晚忙于奔波演讲,不务大使的「正业」。1938年9月29日,他在英国上船赴美前,《日记》中写道:
得伦敦转来一电,介公来的,开示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