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鲜为人知的那些事(3)
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兴贩私盐一万多斤”。案情揭发后,张可久被送交大理寺审理。按法例,贩卖私盐的罪行轻重,是依照查获私盐的数量来定刑的。数量越多定罪越重。张可久非常狡猾,每次贩卖私盐,数量虽多,但是转手迅速,从来不留仓储,被查获的数量并不多。大理寺在判刑时,也无计可施。包拯主张不能过分拘泥成法。他说,张可久身为转运使,竟然目无法纪,公然贩卖私盐,如果以“见捉获斤两条贯定断”,则“议罪必轻”,因此要求“特于法外重行远地编管”,加重处罚。在包拯的坚持下,张可久受到严厉制裁,被流放到边远的荒蛮之地去了。”
有一个叫任弁的官,也撞在包拯的枪口上了。任弁在担任汾州知州时,役使一百多名兵士为他做私家工作,占用的工役达二万三千六百多个,折合细绢一千六百余匹。根据宋朝的法律,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仅要做出赔偿,罚铜十斤,还要充军到三千里外的边疆去。仁慈宽厚的宋仁宗体恤任弁对朝廷有功,御笔一挥,免去了他发配充军三千里外的刑罚。包拯上书据理力争,他说,作为知州这样的大官,利用职权,公器私用,知法犯法,不能随便减轻对他的惩罚。皇帝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包拯还留下了一则七斗王逵的故事。王逵在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多收了三十万贯。他把搜刮来的钱财,@大量贿赂京官,谋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残忍,并且随意杀害百姓。在他任湖南路转运使时,百姓闻风逃散,纷纷躲藏到深山密林的洞穴里,逃避迫害。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王逵一直受宠于上,平步青云,甚至升到淮南转运使的高职。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逵,而且言辞一次比一次猛烈。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民怨甚大的王逵终于被削职了。
在官场,敢于坚持原则激浊扬清,是最可贵的品质。这一点,包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出色,可谓战果累累。
论人处事公道
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与富弼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此时,包拯刚刚从地方调进中央,虽然他年纪不小了,但在大佬云集的朝廷中尚属于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