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国第一位汉学家眼里的天朝(7)
马戛尔尼在乘坐了由清朝提供的没有减震的两轮马车后,深信英国出产的有减震功能的四轮马车一定会在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他特意把自己的那辆漂亮的四轮马车送给乾隆。但是,围观的官员们一致认为,车夫的座位在前面,位置比车厢还高,注定这个座位只有皇帝本人才有资格乘坐。至于后面的车厢,则是皇后或皇妃才有一席之地。——马戛尔尼的马车出口梦就此泡汤。
后人把东西方的第一次国家之间的交往称为“聋子与聋子的对话”,可谓神来之笔。进一步讲,随着马戛尔尼一行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渐长,这两个国家都有理由把对方看作精神病患者——在此之前,中国人眼里的英国虽是边远蛮夷,但由于久沐天朝教化,起码也算懂规矩的熟番;而在英国人眼里,中国则是一个出产丝绸、茶叶和文质彬彬的儒教的礼仪之邦。因而可+激情小说以说,聋子与聋子的对话,比不对话还糟糕。不对话,双方还可能对对方抱有幻想和好感;一旦对话,却都发现了对方的不是。套用现代话来说,中英的这次见面,就好比两个在网上聊得还算投机的网友,兴致勃勃见面的结果,就是铁律一般的见光死。
儿童斯当东的首次中国之行,获得的最直接的礼物就是乾隆赐给他的那只荷包。而对他毕生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他沿途所见所闻的大清帝国。那是一个在他心中迅速坍塌的天朝上国,了解越深,坍塌的速度就越快。
乾隆固执地深信:他所统治的这个东方大国,乃是举世无双的天朝,而且经由他本人缔造了前无古人的盛世。他多次给负责接待英使的大臣下旨,要求他们在英使面前,尽量展现天朝的强盛。然而,正是这种刻意的展现反而自曝其丑:斯当东一行进入北京时,他们惊奇地看到这座古老的城池虽然城墙高大,但城墙上没有配备火炮,只有一些用于放箭的箭孔。城门上有一座箭楼,每层之间有一些专门供插枪筒用的射孔。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些射孔根本不存在——那只是用笔画在箭楼上的图形。斯当东的父亲讽刺说:“就像有时人们在商船两侧画的舷窗一样。”一个自命天朝的大国的首都,其防务居然采用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不但说明了它骨子里武备的松弛,也说明表面文章与形式上的光鲜好看已成为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的变态追求。
当西方国家大量采用热兵器时,清军的主要装备依然是冷兵器。马戛尔尼回忆说,“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早就放弃了弓而只用枪打仗时,他们显得十分吃惊。”在镇江,当地军队受命向这些一无所获的英使展示其威武,但马戛尔尼一行看到:这些兵士手里拿的几乎全是矛、剑和弓之类的冷兵器;兵士们的头盔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才发现是涂了漆的皮革,甚至硬纸板。英使同时也了解到,这个老大帝国的军队虽说有百万之众,但他们更多的任务不是搞好国防,而是充当警察和狱卒,以及负责征收税款和看守粮仓乃至管理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