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录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1

英国第一位汉学家眼里的天朝

虽然鸦片战争的硝烟还要等上半个多世纪,天朝还要继续沉浸在盛世的虚假繁荣中,但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已然昭示,日益崛起的夷人在通过外交手段得不到市场和更为开放的政策时,随着势力与欲望的增加,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章19

来自高级官员张集馨的报告

在张集馨笔下,道咸时代中国的官场、军队和民众,都显现出几乎不可救药的病变。诸种病变的摧枯拉朽,已使这个国家病入膏肓。即便是最不敏感、最缺乏判断力的人,也能从张集馨的所见、所闻、所历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国家行将就木。

第三章37

从龚自珍的诗文看天朝没落

他生活在封建大厦行将倒塌的前夜,这位敏感而疏狂的诗人,比他同时代的人更多地感受到了现实的骚乱已经拉开帷幕。龚自珍的痛哭和癫狂,隐含着他对那个不可救药的时代的绝望,但内心深处,他依然热爱着腐朽的王朝和王朝治下的神州。

第四章57

林则徐与严复:英雄的真相

或许,我们可以断言:林则徐是个历史人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他所处的时代产生过深刻影响;而严复不仅是个历史人物,还是个未来人物,也就是说,严复的思想和行动——更多的当然是思想,既影响过他的时代,还影响过他身后的世界。

第五章69

叶名琛,从总督到罪人的宿命

叶名琛的误国,被时人讥为“六不总督”,所谓“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是也。其实,叶名琛战也好,和也罢,守也好,走也罢,都不足以改变他的宿命。是这个古老而僵化的帝国积重难返的观念导致了叶名琛成为宿命的奴隶。

第六章83

第一留学生容闳和他夭折的强国梦

先驱总是因不合时宜而被当做笑柄——不是先驱曾经的理想已经实现,而是这理想已经无人延续。我们可能有着一个半世纪前的种种困境与危机,却没有一个半世纪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容闳这样的先驱。在没有先驱的时代,漠视甚至蔑视先驱就成为凡夫俗子的原罪。

第七章99

留美幼童:祖国亲生的“杂种”

是大清自己拒绝了这些满怀赤诚的拯救者,拒绝的结果是,作为拯救者的幼童们报国无门,而作为拒绝者的大清则轰然倒塌——这个日暮途穷的祖国最反动之处就在于:它宁愿选择死亡,也要断然拒绝来自另一种文明的急救。

第八章113

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的孤独之旅

一个人如果走在时代前面一步,他是优秀人才;如果走在时代前面两步,他是不世出的哲人;如果走在时代前面三步,却可能被同时代的人视为呆子和笑柄。非常不幸的是,对于时局、外交和西方列国本质的深刻洞悉,郭嵩焘和他所处的时代之间的距离何止三步。

第九章139

报界第一人王韬的生存方式

当所有古老的大门都朝他关闭,他只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正是开放的口岸给了他这种可能。他的一生得感谢跨海而来的洋人,是他们为他提供了新生活与新思想,尽管这种新生活与新思想在飞翔了几十年之后,还得重新坠回陈旧而腐朽的中国大地。

第十章173

光绪重臣张荫桓之乱世功名

在这部翔实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世纪前,一个弱国外交官的种种遭遇:既有对华人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愤怒,也有对西方社会习俗的惊讶和逐渐习惯,更多的,或者说更有意义的则在于,他对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进行了相当精辟的分析。

第十一章187

公祭政治犯刘光第的幕后玄机

自古以来,忠臣蒙难都是最能引发人们同情之泪的。在传统戏文里,人们早就对忠臣蒙难的故事耳熟能详。如果说,忠君爱国这些东西过于形而上,不是每一个故乡的平民百姓都能理解并被感动的话,那么刘光第对家乡的热忱则给予过他们见得着的温暖。

第十二章199

“义民”义和团VS“汉奸”李鸿章

义和团乃是一场被清政府高层利用的运动,是器,是工具。它给中国带来的,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浩劫。可以说,它加速了大清王朝覆灭的进程,也让遭逢此劫的芸芸众生苦痛悲怆。

+激情小说

主要参考书目/250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