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国第一位汉学家眼里的天朝(2)

第一章 英国第一位汉学家眼里的天朝(2)

接见之后的日子,作为英王特使的马戛尔尼以为他的外交使命才刚刚开始。当他正准备就若干重要事务和天朝官员商讨时,天朝却一再暗示:你的朝贡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该返回你们的国家了。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尽管聪慧过人,但想必不一定会对东西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有很深刻的理解。多年以后,当他长大成人,才会明白这场后来被史学家们称为“聋子之间的对话”的失败外交会对地球东西端的两个大国产生多么久远的影响。

在天朝,擅自学习汉语是死罪

我们今天常说清朝闭关锁国,并把晚近中国的落后归之于这种漫长的固步自封。但事实上,清朝将近三百年间,真正闭关锁国的时间只有区区二十一年,还不到这个王朝历史的十分之一。并且,这种闭关锁国从现实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正确选择:明朝灭亡后,唯有台湾郑氏凭借风急浪高的海峡继续奉朱明正朔,不断派兵骚扰沿海。为此,1662年,康熙下令禁绝所有口岸的对外贸易,并将沿海居民内撤30-50里。1683年,随着台湾问题的解决,清政府取消了海禁。两年后,又在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地开设海关,这就是所谓的四口通商。

清朝二十一年的闭关锁国,却给后人留下了长期与世隔绝的坏印象。究其因,不在于海禁政策施行的时间长短,而在于清朝君臣固有的观念里挥之不去的天朝情结。简单地讲,清朝——无论君王还是臣民,都以天朝上国自居。他们自认为物产丰富的天朝无所不有,根本用不着和夷人做生意通有无。仁慈的皇帝之所以允许通商,不过是对夷人的恭顺赐予的“恩惠”。也就是说,当天朝觉得夷人不够恭顺,可以随时取消这种“恩惠”。就像马戛尔尼使团中的一个成员在他的游记里写过的那+激情小说样:“中国人从小时候吃奶起就逐步养成了对外国人和商人的偏见。”在四口通商维持了七十多年后,正是恼怒于夷人的不够恭顺,清朝才从实质上断绝了宁波、厦门和上海的贸易,仅仅开放广州,实行一口通商。

这件事得从一个叫洪任辉的英国人说起。洪任辉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中国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英国人。此人精通汉语,是英国第一个汉语翻译,多年来一直在广州为东印度公司服务。当时,西方与清朝的主要贸易地是广州,而广州地方官员几乎无一例外地利用职权之便,向洋商大肆敲诈勒索。东印度公司不胜其扰,同时也为了扩大与清朝的贸易,指派洪任辉和喀喇生带两支商船北上定海。随后,英国方面把更多的商船发往宁波等地。如此一来,到达广州的英国商船便急剧减少,广州官员的灰色银两与海关税收均呈直线下降。为此,两广总督向乾隆提请将宁波的关税翻一番,打算以这种方式来迫使洋商“自愿”留在广州。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朝1793-1901:中西文明交锋下的乌合之众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英国第一位汉学家眼里的天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