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抉择时刻(18)

第1章:抉择时刻(18)

最后一点似乎不具备战略意义,但自有其重要性。那就是我们要试着享受这一切。

几次讨论下来,有一点渐渐明显,奥巴马并没有想当总统想疯了。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头脑清楚、相对快乐的人,就算当不上总统,或者甚至总统候选人也没份儿,他也没事。

如果他2008年参选,那是因为当下他认为,就领导能力和当务之急而言,他能够提供符合这个国家@需要的东西。

我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讨论应当是2008还是2012,抑或2016。

奥巴马并没有在权衡什么时候参选最好。因此,我们并没有因期望或者野心膨胀所带来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力。

正如奥巴马在芝加哥一次筹备会上说的:“我准备把所有的筹码放到桌面上,放手一搏。如果我赢了,太好了。万一输了,我也不会崩溃。”因为有了这些垫底,当他一再说我们还应当苦中作乐时,听上去就不是空话套话了。

我们要金戈铁马,杀出一条血路,看看到底能够成就什么功业,而不是战战兢兢,把这一切看得过重,反而把自己压垮。

这也引出了后来在我们选战中尽人皆知的

“笨蛋滚蛋”规定,而这得归功于阿克塞尔。从一开始我们就表明要建立一支同甘共苦的队伍,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不能自以为是。

我们不会

“任人唯才”,当然,我们的人必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做事的方法也一样重要。

最好的情况下,总统选战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内部钩心斗角、互相猜忌是不能忍受的。

我们决心要将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中。选战团队与其他任何组织形式无异——都是人的集合体。

在决定最终成功方面,明确的使命和团队文化可能不比战略和资源更重要,但差之无几。

我们将努力构建这样一个选战团队: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埋怨呵斥;业绩能够得到客观衡量;危机得到冷静处理;团队是为了服务于这项事业,而非个人野心。

很难量化健康的文化氛围对于选举的最终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希拉里的核心团队以内斗、背后捅刀子、不择手段以求上位而臭名昭著。

我们力求提供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竞选战略的架构正在成型,一些核心原则也是。

这些原则将用来界定,在快速创建一个起步组织时,我们应如何操作以及要重点关注什么。

我来到了芝加哥,几天后奥巴马就要去夏威夷,dia公司马上要开一个会,商讨未来两年的计划;会谈主要将围绕如果奥巴马参选的话我们将如何调整这个问题。

会议前一天晚上,奥巴马给我打电话,叫我去他的房间一趟。我心一沉,感觉他可能准备要我操盘他的选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无畏而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无畏而赢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抉择时刻(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