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官(2)

郑一官(2)

过了数百年,至隋朝时,台湾的名称又有了变化,被称为“流求”。史载,隋炀帝曾三次派人赴流求。第一次是607年,去流求是为“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608年,派人去是为了“慰抚”;第三次是610年,据说这次去了一万多名官兵,由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领,从广东义安,即现在的潮州起航。船抵达时,当地人起初以为来的不过是中原的商船,彼此颇为友好。后来的气氛却恶劣了,传说是因为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最终没谈成,双方刀枪相向。关于隋军的3次台湾之行,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其实并不太多,但彰化市有一条街,至今仍与陈稜的名字连在一起,街名就叫“陈稜街”。

泉州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德化星坊南市族谱》里,记载着关于当地苏姓家族的迁移:“苏氏一族于南宋绍兴年章节分支仙游南门、兴化、涵江、泉州……台湾,散居各处。”很显然这份族谱是后人所著,因为那时的台湾其实还被称为“琉求”。

而到了明中叶,漳州人林道乾以及出生于广东省潮州饶平县的林凤等数个海盗集团,又以台澎为据点,呼啸在海上,风里浪里驾船驰骋。他们的随从,从几百至上万人不等。以澎湖为基地的林凤,最盛时据说曾拥有船舰300多艘,人员40000以上。

如果时光往前追溯,会看到另一种景象。

早在13世纪时,因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写的那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使东方的富裕与神秘深为欧洲人所眼热。15世纪初期,欧洲国家开始了对外的扩张,通往印度新航路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了,欧洲与亚洲的距离刹时缩短,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原为欧洲大陆边陆的几个大西洋沿岸国家,借此登上世界舞台。而远东海面,至17世纪初,则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葡萄牙租下明帝国的澳门,西班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荷兰盘踞爪哇。重商、攫取财富,他们各自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而台湾,因为恰好处于三角争斗的范围之内,于是成了几大帝国角逐的猎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简介)

相对于西班牙与葡萄牙,荷兰人是最晚来东亚的。但此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已经在跨越重洋的征战中养成了强大的势力与胃口。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它首先是一个殖民与军事组织,其次才是一个经济组织。1603年8月,东印度公司在荷兰出售了1200大捆来自中国的生丝,获利250万荷兰盾,实^H小说际上,这批货物是同年2月25日船长希姆斯柯克在柔佛(即今新加坡)海面的一艘葡萄牙轮船上抢来的。同年7月,韦麻朗船队在澳门附近又截获了一艘驶往日本的葡萄牙船,船上的中国生丝后卖得140万荷兰盾。这两次抢劫事件所获利润相当于东印度公司原始资本的56%。更重要的,中国物资居然可以获如此厚利,也让他们目瞪口呆,胃口跟着也膨胀起来了,然后更急切地要把手伸出去抢夺。(海上马车夫油画)(东印度公司简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郑一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