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2)

郑芝龙(2)

有衣穿,能裹腹,穷苦汉人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贪求?来投奔的人一直络绎不断。初时郑芝龙的船只不过数十条,至第二年,已达120条。再一年,已多达700条,而队伍也迅速扩大到3万余人。

势头相当好,越来越壮大的队伍从容地在闽粤间呼风唤雨。官军虽多次追剿,却哪里剿得了?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崇祯元年(1628年),一支共有43艘戎克船的船队从福建漳州出发,转眼间却被郑芝龙劫去20艘。而在这前一年,朝廷其实就已经向郑芝龙招手示好了。出面招抚的是曾任泉州知府的蔡善继。然而当郑芝龙欣欣然率众到泉州见到蔡善继时,却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热情与诚意,这让郑芝龙与一同前来的两个弟弟都感觉很不好。(蔡继善小注)

招抚失败了。

郑芝龙其实是愿意到帝国的金字塔中谋得一官半职的。动荡漂泊虽也咤叱风云,毕竟非正统,毕竟没有名分可以理直气壮地光宗耀祖。交战的官军败在他手下,他抓了俘虏,好酒好菜招待了一场,然后又客客气气送人家回去,走时特地捎上话:^H小说“某非敢拒官军,不得已耳,苟得一爵相加,当为朝廷效死力,东南半壁可高枕矣。”

这个姿态再明白不过了,他很愿意归属朝廷,但朝廷得给他一官半爵。

1627年,朝廷上天崩地裂,那位终日沉迷于制作木工活的天启皇帝,终于重蹈其父光宗皇帝的覆辙,因服仙药,在八月间突然暴死,年仅23岁,在位仅7年。保护伞一没,百官马上上书弹劾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末路到了,人人喊打声中,他自知难有好下场,3个多月后也上吊自尽了。

宫廷内的天翻地覆,离郑芝龙毕竟有些遥远,但摆在面前的许多末世乱象他必定会看进眼里。年景不好,凶象叠出。有资料显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时,福建的人口仅为391万人,到了明后期,已经在500万人以上了,而耕田面积洪武26年(1393年)时为146259顷,到万历六年(1578年),却仅有134226顷,也就是说与人口不断增长相反,可用来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加上那场从天启六年(1626年)起的大旱一直在各地持续蔓延,闽南地区也久未见甘霖,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人剥光吃尽。

大灾之年,却成为郑芝龙大展身手之时。他趁机招揽泉州数万饥民赴台拓垦,扩大自己在台的产业,竟应者如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郑芝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