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死恋(2)
在新英格兰的私立学校念书的时候,她便清楚自己不是一个离开了男人的保护就要死要活的女人。所以,尽管在当时那个年代,离婚女性受到教会和社会的歧视,但海伦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将两个年幼的孩子抚养长大。在没有经济援助的情况下,她靠写作过上了体面的生活。畅销书作家的身份,也使得她能够买得起世界上最豪华邮轮的头等舱船票。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出发,开往美国纽约。码头上挤满了乘客、来送行的家属、行李搬运工和海关的检查人员。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两个外侧螺旋桨开始搅动南安普敦港海水。“泰坦尼克号”依次驶过了停泊在港口中的庄严号、@费城号、圣刘易斯号、海洋号和纽约号邮船,鸣笛向它们致意。
船上的每个人都意气风发,他们是世界上最大邮轮“处女航”的乘客,想想就兴奋,不是吗?不是。至少4月10日晚上,在法国瑟堡港登船的海伦,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她的儿子哈罗德正躺在纽约的医院里,因为一次飞机事故。电报字数太少了,她无法了解到更详细的情况。飞机事故?那该有多严重啊!当时,赶到纽约的最快方法就是乘坐“泰坦尼克号”,所以她来了。
事后,哈罗德问他母亲:“如果,您上船前就知道“泰坦尼克号”会出事,还会那么急着到纽约看我吗?”
“我会选择另一种交通工具,或者是另一艘不会沉的船。”海伦认真地回答,“但前提是没有遇到爱德华。”
活着当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怎样活着比活着本身更重要。如果没有遇到爱德华,如果“泰坦尼克号”不沉没,海伦可能并不会费力思考这个问题:我要怎么活?
当初,离开虐待自己的前夫,只是因为她不想要那种生活。她曾十分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但是死神让她明白--我想要什么。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明白地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在生命失去意义的时候,活,还是不活?不是个问题。”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想清楚了这个问题。韦伯是理性的,他用生命思考死亡。海伦是感性的,爱让她明白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