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屠杀(1)
第二章大屠杀
“死是不存在的。它什么都不是,对于死,甚至连理解都不可能,而生命是可以理解的,它有着自己的法则。这就是说,凡是好的东西都是不会死的,而且它的生命力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趋强大。”
--亚米契斯
1
这一章关于二战,关于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屠杀。但是,这个故事并不仅限于德国纳粹或者犹太人。当这些事情都成了历史,等你回过头再来看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只是个局外人、旁观者吗?密室里等死的遭遇,可能对今天的你来说很特殊也很陌生,但是,死时年仅15岁的安妮·弗兰克,在她的日记里留下的,只有小小的惊慌,而更多的是她如何读书、如何与姐姐拌嘴、如何与男孩彼得偷偷说些体己话……
她不是不相信死,相反,她和密室里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想到有个完全陌生的人会识破我们这个美好的藏身之处,我几乎昏倒”。虽然,“我看见世界正在被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雷声正在接近。可是,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
如果你清楚安妮写下这段话时所处的环境,大概就不会认为那样“等死”于你是陌生的,因为少女日记@里的惊恐和憧憬,也是你的“心里话”,因为在生死面前,你我是一样的。
1933年到1944年间,希特勒指挥着德国纳粹军队,对犹太人展开了一场大屠杀。1942年7月,德国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跟随家人到荷兰避难,躲在阿姆斯特丹一幢房子的密室里。这幢房子位于普林森葛拉赫特街263号,是欧培达(OpektaWorks)果胶批发公司的办公楼,而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正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除了弗兰克一家,即安妮、她的父母和姐姐玛格之外,还有佩尔斯一家,赫曼·凡·佩尔斯是安妮父亲奥托·弗兰克的生意伙伴,也是好友。1942年8月,他带着妻儿也躲进了这小小密室里。同年11月,又来了一个新房客,阿尔弗列德·杜瑟尔,是个牙医。以上就是密室里的全部8位成员。他们分别住在这幢房子的三楼与四楼,以书柜挡住出入口以避人耳目,过着隐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