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人怎样看二战?(2)
教科书问题是造成日中之间隔阂的老问题。教科书和普通书籍不一样,普通图书,由于出版自由,出版商出什么都可以。在日本有很多类似于“我们要打败中国”这样的书,就像中国网络上愤青之间也会流传“中国打败美国”的书籍一样,可以自由出版。
我阅读过饱受争议的“右翼教科书”。其内容确实有“美化战争”的味道。这本教科书对于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那段历史写得相对少一些,模糊一些。里面说,作为东方国家,在日俄战争中第一次打败西方强国的日本试图解放亚洲。这本教科书也提到日本走向扩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卢沟桥事变起,那些对日本不利的负面因素或多或少被掩盖了。
如果作为普通书籍,此类书的刺激性和煽动性应该说很低。在日本,“歪曲历史的中国”;“对本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中国人”;“南京大屠杀存在吗?”等挑衅性的书籍众多。问题是,教科书需要通过文部科学省(等于中国教育部)审批的。所有学校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教科书,而2005年4月,由“新日本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支持的扶桑社出版了《新历史教科书》,成为了在中国国内引起“反日游行“的重大起因。
由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之采用率不到0.1%。从这一数字能够发现,日本的教育机构、学校以及老师们还是有良知的,尤其在历史、语文、道德等对孩子人格影响重大的科目上,尽可能避免煽动性、情绪化的内容。当然,这绝不是采用率百分之多少的问题,把它审批通过本身损害国家形象,也给即将面向社会和未来的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
我曾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教科书里有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只是没有像中国孩子阅读的“抗日战争史”那么突出。它写着“至于死亡人数多少,在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立场上的不同,有待进一步讨论”,我的历史老师也这么告诉我们的。
有一点是难以避免,即每个历史老师的价值观五花八门,政府让所有学校使用审查过的教科书是一回事,使用教科书的历史教师怎么讲课,讲得多深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政府不可能统一所有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每一个老师都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方式,教育才能丰富多彩。教育的核心目的绝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以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否则历史教育变成洗脑课了,陷入本末倒置的长期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