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首映
叶泽森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有趣。
至少在首映结束之后,面对一大堆记者或刁钻或苛刻的问题,他是真心这么想的。
2月15日的贝肯剧院毫无意外地吸引了无数普通观众和影评人。《低俗小说》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得人们在放映结束之后恋恋不舍地讨论,浑然忘记电影院的灯已经亮了起来。
这一次他获得的掌声和笑声并没有《两杆大烟枪》那么多——这是由故事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引发的思考可并不少。
多线叙事和环形叙事很难说哪个更精妙,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晦涩的情节和低俗的桥段被巧妙地组合,犹如画龙点睛一般,瞬间就让整个故事生动了起来。
例如约翰尼德普饰演的文森特在米娅的故事中魅力四射,是个相当正面的家伙;而到了拳击手的故事中,他就成了个刚露面就被射杀的炮灰,用来成全布鲁斯威利斯的主角光环。
而萨缪尔杰克逊饰演的朱尔斯,在和文森特一块儿血|洗公寓时,毫无疑问是个凶残的杀手;但到了邦尼和南瓜头抢劫餐馆的故事中,他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拯救他们的慈悲者。
世事无常,不得不说是个滑稽的讽刺。
整部电影通过多角度叙述和充满暗示的镜头,将彼此独立又密不可分的六段故事演绎得十分之精彩。
与此同时,演员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
布鲁斯威利斯和塞缪尔杰克逊自然不必说,前者完美地演出了硬汉本色,后者的气场更是几度把文森特衬成了配角。
乌玛瑟曼表现得也不赖,至少没有出戏的地方。
至于德普,虽然稍显生硬,但该出彩的地方都很出彩,演出了自己的特色,即使比不上原版的约翰特拉沃塔,也决不能说是个败笔。
“你表现得糟糕极了,约翰尼。你瞧,观众的反应还没有《两杆大烟枪》的时候激烈,这说明你根本比不上杰瑞。”
当片尾字幕打出之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叶泽森忍不住出言调侃道。
然而德普根本不买他的账,面带嘲讽地说:“是是是,岂止是我比不上杰瑞,就算罗伯特德尼罗来了也比不上杰瑞。他就是你的男神,你的缪斯,你的灵感源泉,显然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一点。”
“我说你们俩哪天不讽刺对方两句会死吗?”道格拉斯强行挤到他们中间,冒出一枚圆乎乎的脑袋,“我觉得首映的效果不错,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还有就是,我们即将被记者包围了。”
叶泽森依言瞥向放映厅四周。
……果然如此。
四五个记者从前起身,直奔后两排的座位,入口又进来了七八个记者,瞬间把他们给包围了。这帮人天生就有着最灵敏的嗅觉,叶泽森叹了口气,只好答应接受他们的采访。
一行人一面用着口音各异的英语做着自我介绍,一面从狭窄的门里鱼贯而出,五花八门的问题随即纷至沓来,好在德普替他吸引了大部分火力。
《剪刀手爱德华》上映之后,这小子算得上是一夜爆红,不仅知名度和话题度大增,就连原本无视他的业内人士也变得颇为看好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再加上和女主角薇诺娜的恋情加持,一时间他的曝光率几乎盖过了许多当红的一线明星。
如果说先前很多人认为德普拖了《低俗小说》的后腿,那么现在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比起演员那边没完没了地被人追问私生活,叶泽森这边就显得从容了许多,最起码不用像德普那样冷着张脸通通以一句“无可奉告”来应对。记者们始终只围绕着电影细节提问,这看上去不坏,至少说明了电影的魅力盖过了那些花边新闻——虽然他也并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可言。
应付完一轮采访,叶泽森飞快地溜出剧院,一口气走出两条街,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开始通电话。
名人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谈恋爱会变得小心翼翼,分开时会想念,何况热恋期总是格外的黏糊,几乎就到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地步。
直到另一端传来关机的提示声,叶泽森才反应过来杰瑞可能还在飞机上。
好在一个小时后他收到了回电,彼时演员正在从机场返回好莱坞的路上。
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但仍旧充满活力。“太棒了托尼,我就知道你会成功的,没能去首映真是遗憾,但我发誓等洛杉矶这边上映的时候一定给你包场!”
“一言为定,你打算包多少场?”
“30场?50场?”
“太小气了,你至少得包100场。”
“天呐,你是想让我破产吗?!”杰瑞心疼地嚷道,他思考了一会儿,补充了一句,“除非你拿了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或者随便什么……我就、就答应你。”
“但如果我真的拿了金熊奖,100场似乎也不够分量。”叶泽森开始讨价还价。
杰瑞倒吸一口凉气,“那你还想要多少场?我总不能买一个电影院给你吧!”
“我知道你买不起,但买不起总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补偿嘛,比如……”导演暧昧地放缓了语速,“现在已经是新的一年了,亲爱的。不是八个小时,而是一年。我觉得一点儿也不快,不是吗?”
这些话语充满了可耻的暗示,本来应该显得猥琐,可男人的声音却偏偏该死的低沉浑厚,哪怕不正经的时候也带了股理所当然的正直,这禁欲的性|感让杰瑞根本无从辩驳。
演员把手机更紧地贴在耳朵上,整个人缩进后座的角落里。“我不和你说了,车里还有司机……”他支吾着,随即挂掉了电话。
司机怀特先生应声抬起头,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你不舒服吗,杰瑞?你的脸红得不大正常。”
“是吗?”演员后知后觉地摸了摸脸颊,立刻作出判断,“那是因为车子里缺氧,我要放一些空气进来。”
他迅速地摇下窗户,冰冷的大风倒灌进来,卷走一切莫名其妙的高温。杰瑞木着张脸,严肃地强调道:“你看,就是因为缺氧。”
********************
《低俗小说》首映的展厅并不只有记者和普通观众,专程从美国赶来的影评人也有少数几个。
虽然被《沉默的羔羊》抢走了大部分风头,叶泽森目前的级别也不足以让他专门邀请知名人士出席首映式,但他也决不至于无人问津。导演毕竟是靠作品说话的,上部电影的优异成绩无疑为他博得了一定的关注。
次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就刊载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盛况直击,其中一条《低俗小说》的评论格外醒目。影评人和上次盛赞《两杆大烟枪》的是同一个,足以证明他对叶泽森抱着欣赏和期待的态度。
“……这不是一部一般的电影,它最引人称道的莫过于极富后现代气息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以及黑色的幽默,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使影片更具表现张力。年轻的托尼叶导演再次玩弄了一遍他在《两杆大烟枪》中就已经得心应手的黑色幽默,只是这一次更为超脱,更有逢场作戏的意味。
对传统人物的解构同样令人拍案叫绝。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绝对的崇高。看似威风八面,能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马沙可以操纵别人生死的人,竟然也在杂货店里被强|奸;朱尔斯在每次杀人的时候都要背诵一段《圣经》,影片处处渗透着对神圣的消解,甚至是对崇高的嘲笑。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对权威和信仰的怀疑,导演用熟稔的电影语言,表现了颠覆传统的反叛精神……”
通过扫描的越洋传真,叶泽森好歹读完了这篇影评,在欣慰的同时,他又有些哑然失笑。——报道中当然不乏赞美之辞,但却有些过分解读的意思。《低俗小说》的确在黑色幽默和讽刺上做的很好,但却并没有包含所谓的时代含义。
就好像鲁迅一句简单的“晚安”,本来什么意思都没有,现代的专家却非要解读成一大堆不知所云的版本。
再想想昆汀的原版电影似乎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但这些故弄玄虚的影评人却意外地帮了不少忙,可以说是为《低俗小说》最终摘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么一层一层想清楚了,叶泽森便放弃了反驳,反而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开始推波助澜。
在洛杉矶时报的那篇影评发表之后,陆续受到影响,也有一些其他的的记者和影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差评也有零零星星的几篇,但很快就被赞扬的声音盖过去了。
放心之余,叶泽森也并不是全然的满意,毕竟《洛杉矶时报》这样的免费水军不是每次都有的。既然他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状态,为了取得更多的话语权,成立发行部已经是势在必行。
要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在电影界是完全不成立的,只要打响了知名度,并且和媒体搞好关系,接下来就是事半功倍了。叶泽森暗自下定决心,要尽快和海耶斯一起,把公关和营销这两块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