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烂柯负薪朱翁子(11)
松月禅师所说“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乃指禅宗“拈花一笑”的典故。相传佛祖一次说法之后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一语不发,众人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遂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摩诃迦叶。因此“拈花一笑”又被称为禅宗第一段公案。
申云潜接过话头,道:“唐人重诗好佛,故梨洲先生梨洲先生: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老人,浙江余姚(浙江省余姚市)人,明末著名学者。有‘唐人之诗,大略多为僧咏’之语,而诸多文人诗句亦入禅机,尤以王右丞王右丞: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太原祁州(山西省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故被称为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为最。”
松月禅师点点头,道:“《六祖坛经》曰,‘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维摩诘能居家成佛即是此理。自唐以来,禅宗盛行,世人仰慕居家菩萨,多以居士自称,其诗多入禅理,虽非出家之人,亦可称作禅门诗人,不违大乘佛法之精神也。”
自释迦牟尼以降,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不同理解,逐渐形成了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两大基本派别。隋唐以后,汉传佛教中禅宗、天台、华严、慈恩诸宗均重大乘佛学。在大乘佛法里,“僧”不仅指出家信徒,也包括居家信徒,松月禅师所说的维摩诘出自《维摩经》《维摩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为印度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乃是受大乘佛法信徒推崇的一个居家菩萨。相传维摩诘原为天竺吠舍离城的富翁,他居家修道,曾与释迦牟尼弟子文殊师利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深为文殊所敬服。维摩诘认为达到解脱不一定要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是主观上要远五欲,无所贪,这样即使拥有资财妻妾也会“通达佛道”,完成真正的“菩萨行”。王维就是因为钦慕维摩诘,所以才名“维”,字“摩诘”。
“大师所言甚是,白香山、欧阳六一、苏东坡、陈后山、范石湖、吴梅村者白香山……吴梅村者:六人皆为著名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号香山居士,欧阳修(1007年—1073年)号六一居士,苏轼(1037年—1101年)号东坡居士,陈师道(1053年—1102年)号后山居士,范成大(1126年—1193年)号石湖居士,吴伟业(1609年—1672年)号梅村居士。,无不应此也。”申云潜叹道。